一個竈台九個鍋,做出美味十碗席,上菜有講究先熱後涼


陝州十碗席也許有很多人吃過,也許有很多人並不知道。我第一次品嚐這些食物的時候,感覺就是跟自己小時候誰家紅白喜事,吃的整桌一樣。整桌在豫西南有的地方叫吃桌,也有的地方叫吃場兒。

因為十碗席做的比較家常,因此,我吃著第一個感覺就是得勁兒。肚子能覺得舒服實在。不像在那些大魚大肉吃著膩嘴,吃的時間長了淨患一些富貴病,也許傳統的十碗席不會這樣。

十碗席上過央視舌尖上的中國後知名度大增,至於有多好吃,每個人對它品嚐的味道不一樣。陝州十碗席的起源和豫西當地的氣候有很大關係。豫西山區雨量較少,氣候乾燥寒冷,民間飲食多用湯菜兼之,喜歡香辣鹹酸,葷素搭配,以抵禦乾燥寒冷。當然在當時,地區較為貧困落後的年代,這也是招待貴客的高規格用餐。


陝州十碗席的菜品,就形狀而言,絲、片、條、塊、丁花樣豐富;就其製作過程而言,煎、炒、烹、炸、燒變化無窮;就其營養而言,葷素搭配湯菜兼有。香而不幹,甜而不膩,補而不燥,爽而不硬,香味濃郁,清爽利口。

陝州十碗席上菜有講究。上菜先熱後涼,中間大燒、小燒,與桌紋垂直且與正門相對的方向為上,由年長德高望重的人坐。其實在我小時候的各種宴席上,上菜一般都非常有講究,只是現在的年輕人把一些老祖宗的規矩忘的一乾二淨。

桌正中上方擺金針,相對下方擺海帶,左擺紅色、右擺白色菜。簡單的說來就是:大燒、小燒、耙豬頭亂碗;上珍下帶;左紅右白;兩頭涼菜。當然這麼有講究的上菜,很多讀者會問小編,是什麼東西能燒出這樣的好菜呢?這還真有個說法。那小編今就不得不說一說做十碗席的,穿山灶。


穿山灶,是地坑院特有爐灶,灶呈斜坡狀依次向上,灶心相通,根據熱氣往上走的原理,依次開九個灶孔,可以同時放置九個鍋,往上爐溫逐減,可根據火候烹飪地坑院的特色美食“十碗席”。穿山灶的第一個火最旺,適合蒸煮,隨著火力的逐步減弱,依次為燉、悶、保溫的功能。

穿山灶最大限度地利用了熱能,非常節能,幾個鍋同時操作,非常高效。穿山灶雖然外觀粗樸,但結構巧妙,功能強大,可炸可燉可燜,最後一個灶用來保溫。火門打開時,灶內通風,經排煙口的抽排,七個灶可同時使用;當火門關閉時,灶內無風,只有第一個灶可以使用,實現了對熱能的有效利用。

介紹了這麼多,其實大家都想知道,這麼美味的十碗席多少錢一桌呢,小編吃過的價錢不一,有298元,398元一桌的價格不等。

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一些美食家說,人們吃著最美的食物,一種是從小吃的東西,一種是經常吃的東西,感覺這句話真的有道理。當地的美食各有特色,每個人的味蕾不一樣,他對食物的品嚐度就不一樣。

陝州地坑院裡的十碗席,好不好吃,你還真得來嚐嚐才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