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灶台九个锅,做出美味十碗席,上菜有讲究先热后凉


陕州十碗席也许有很多人吃过,也许有很多人并不知道。我第一次品尝这些食物的时候,感觉就是跟自己小时候谁家红白喜事,吃的整桌一样。整桌在豫西南有的地方叫吃桌,也有的地方叫吃场儿。

因为十碗席做的比较家常,因此,我吃着第一个感觉就是得劲儿。肚子能觉得舒服实在。不像在那些大鱼大肉吃着腻嘴,吃的时间长了净患一些富贵病,也许传统的十碗席不会这样。

十碗席上过央视舌尖上的中国后知名度大增,至于有多好吃,每个人对它品尝的味道不一样。陕州十碗席的起源和豫西当地的气候有很大关系。豫西山区雨量较少,气候干燥寒冷,民间饮食多用汤菜兼之,喜欢香辣咸酸,荤素搭配,以抵御干燥寒冷。当然在当时,地区较为贫困落后的年代,这也是招待贵客的高规格用餐。


陕州十碗席的菜品,就形状而言,丝、片、条、块、丁花样丰富;就其制作过程而言,煎、炒、烹、炸、烧变化无穷;就其营养而言,荤素搭配汤菜兼有。香而不干,甜而不腻,补而不燥,爽而不硬,香味浓郁,清爽利口。

陕州十碗席上菜有讲究。上菜先热后凉,中间大烧、小烧,与桌纹垂直且与正门相对的方向为上,由年长德高望重的人坐。其实在我小时候的各种宴席上,上菜一般都非常有讲究,只是现在的年轻人把一些老祖宗的规矩忘的一干二净。

桌正中上方摆金针,相对下方摆海带,左摆红色、右摆白色菜。简单的说来就是:大烧、小烧、耙猪头乱碗;上珍下带;左红右白;两头凉菜。当然这么有讲究的上菜,很多读者会问小编,是什么东西能烧出这样的好菜呢?这还真有个说法。那小编今就不得不说一说做十碗席的,穿山灶。


穿山灶,是地坑院特有炉灶,灶呈斜坡状依次向上,灶心相通,根据热气往上走的原理,依次开九个灶孔,可以同时放置九个锅,往上炉温逐减,可根据火候烹饪地坑院的特色美食“十碗席”。穿山灶的第一个火最旺,适合蒸煮,随着火力的逐步减弱,依次为炖、闷、保温的功能。

穿山灶最大限度地利用了热能,非常节能,几个锅同时操作,非常高效。穿山灶虽然外观粗朴,但结构巧妙,功能强大,可炸可炖可焖,最后一个灶用来保温。火门打开时,灶内通风,经排烟口的抽排,七个灶可同时使用;当火门关闭时,灶内无风,只有第一个灶可以使用,实现了对热能的有效利用。

介绍了这么多,其实大家都想知道,这么美味的十碗席多少钱一桌呢,小编吃过的价钱不一,有298元,398元一桌的价格不等。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一些美食家说,人们吃着最美的食物,一种是从小吃的东西,一种是经常吃的东西,感觉这句话真的有道理。当地的美食各有特色,每个人的味蕾不一样,他对食物的品尝度就不一样。

陕州地坑院里的十碗席,好不好吃,你还真得来尝尝才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