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敗巨人的小個子!「蘇芬戰爭」蘇聯有多難堪?


蘇芬戰爭是一場前蘇聯與芬蘭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爆發的戰爭,自1939年11月30日由前蘇聯向芬蘭發動侵略而展開,而後於1940年3月13日雙方簽訂《莫斯科和平協定》結束。結果是蘇聯在付出了巨大代價之後,獲得了芬蘭部分領土的所有權。但是這些領土隨著蘇德戰爭爆發而再度失去。

蘇芬戰爭是二戰前蘇聯擔心芬蘭被德國利用來發動入侵,1939年要求芬蘭割讓部分領土,遭到拒絕後,11月30日對芬蘭發動進攻。蘇芬冬季戰爭,芬蘭軍隊傷亡7萬多人,而蘇軍傷亡數字則高達60萬。儘管損失了一些土地,但是芬蘭人維護了自己的自由。

而在1939年沒有選擇抵抗的波羅的海三國,700萬人口當中大約有200萬人後來在前蘇聯強制流放和在西伯利亞地區的勞動改造中死亡。這也是20世紀90年代初波羅的海三國率先獨立的一個歷史原因。

蘇軍進入芬蘭後被極端嚴寒的天氣困住,龐大的軍事力量無從施展,反倒遭到芬蘭軍隊機動靈活的打擊,損失慘重。蘇芬戰爭是一場大國與小國之間的戰爭。前蘇聯經過近20年的社會主義建設,重工業迅速發展,軍事實力也大大增強。圖為芬蘭人清理凍死的蘇聯士兵屍體。

與前蘇聯相比,芬蘭無論在經濟實力還是在軍事實力方面都是一個小國。其總人口只有440餘萬,常備陸軍只有3.2萬。面對這樣一個小國,前蘇聯曾以為,通過談判施壓或軍事威脅就能迫使芬蘭妥協,實現自己對芬蘭的領土要求。


對於前蘇聯紅軍領導人當時所持的這種樂觀估計,赫魯曉夫曾作過如下描述,他說:“只要我們把嗓門稍微提高一些,芬蘭人就會服從。如再不行的話,我們可以放一槍,芬蘭人就會舉手投降。我們就是這樣想的。”前蘇聯當局正是根據這種估計擬訂了對芬作戰計劃和進行對芬戰爭準備的。

1940年,蘇軍改變原定計劃,1月7日,依仗強大的空軍和炮兵對芬軍陣地大舉進攻,2月12日,蘇軍突破芬軍防線。總之,在被皚皚白雪、莽莽森林覆蓋的荒原上,前蘇聯紅軍的坦克與重炮將陷入英雄無用武之地的困境,因此,這裡對前蘇聯紅軍是一個十分不利的戰場。

在卡累利阿地峽,前蘇聯紅軍主力一越過邊界,就被曼納海姆防線阻擋,不得不進行一場困難的攻堅戰。3月11日,佔領維堡。芬蘭政府企圖向英法求援,但在德國不願英法介入斯堪的納維亞半島,在德國的壓力下,3月12日,芬蘭政府被迫接受蘇聯的條件,割讓了1/10的領土。這場戰爭蘇聯雖然得到了土地,卻將芬蘭推向軸心國集團,蘇聯同時也獲得了寒冷條件下作戰的有用經驗。


芬軍士兵查看一輛蘇軍T-26輕型坦克。

蘇聯作為一個工業強國,可以自制飛機,而芬蘭只有少量外購的飛機。但即便如此,蘇聯空軍依然沒有佔到便宜。

一架墜毀的蘇軍Po-2飛機,這應該是蘇軍偵察機。

被俘的蘇聯間諜臨刑前面對鏡頭微笑,心理素質夠強。

芬軍消滅的蘇軍被芬軍士兵集中停放,他們被這嚴寒天氣凍的僵硬。戰爭期間蘇軍126875人陣亡,傷17萬,相比之下芬軍則要少的多有45904人陣亡。傷6萬,這場不對等的戰爭竟是以強大的一方慘勝告終。估計這場戰爭,也給了希特勒打敗蘇聯的信心。

戰鬥後被遺棄的陣亡蘇軍女兵。

芬軍士兵清理戰場上死去的蘇軍士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