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王朝历代皇帝官方肖像,端庄威严而又不失华贵


大清王朝先后历经二百多年,在这短短的二百年间,中华民族历经了无数的失败和屈辱。从努尔哈赤到末代皇帝溥仪,先后有十二位皇帝统治着这个泱泱大国。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清朝的奠基者,后金开国皇帝,通满语和汉语。25岁起兵统一女真各部,1616年登基,在位11年,年号天命。

清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后金第二位大汗、清朝开国皇帝。1627年登基,在位10年,年号天聪。他决意承袭父志,入主中原取代明朝统治。在战略上定先征服朝鲜和漠南蒙古,以解除攻明后顾之忧的战略方针。皇太极勘称“上承太祖开国之绪业,下启清代一统之宏图”的创业之君。

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1644年登基,在位18年。他是清朝第三位皇帝,同时也是清朝入关后的第一位皇帝,生母为孝庄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6岁即位,由叔父多尔衮辅政定中原。

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8岁登基,14岁亲政,在位61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少年时就挫败了权臣鳌拜,成年后先后取得了对三藩、明郑、准噶尔的战争胜利,驱逐沙俄侵略军。玄烨8岁丧父,10岁丧母,康熙后来回忆说,幼年在“父母膝下,未得一日承欢”。

清世宗爱新觉罗·胤禛,在位13年。他对有碍于皇权的反对势力大加挞伐,有效地改善了吏治,增加了国库收入,为乾隆朝社会的繁荣奠定了雄厚的基础。

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乾隆即位之初,实行宽猛互济的政策,务实足国,平定叛乱等一系列活动中,充分体现了他的文治武功。

但乾隆为人重奢靡,六下江南,晚年时国库财用耗竭,并重用贪官和绅,以至农民起义在其晚年也已层出不穷,是清王朝从强盛走向衰败的标志。此图为乾隆皇帝老年画像。

清仁宗爱新觉罗·顒琰,嘉庆四年正月,弘历死,始亲政。顒琰亲政后,立即铲除贪赃枉法蠹国肥私的权臣和珅,使人心大快,复多方采取措施,力图保持康乾之盛世,但内忧外患重重,积重难返。

清宣宗爱新觉罗·旻宁,原名绵宁,即位后改为旻宁,道光帝才智平庸,徒以俭德著称。道光帝是清朝唯一以嫡长子身份继承皇位的皇帝。在位期间,由于鸦片大量流入,造成了国力衰微,不能抵抗列强的侵略,酿成百年遗憾,签定了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

清文宗爱新觉罗·奕詝,在位期间,正逢清朝乱世,国库空虚,危机四伏。即位不到一年,太平天国即在金田起义,且三年左右就危及北京,咸丰帝屡派兵将镇压太平天国及各地农民起义。在位11年,重用汉族官僚曾国藩,依靠其训练指挥的汉族地主武装镇压太平天国和捻军起义。

清穆宗爱新觉罗·载淳,为清文宗咸丰帝唯一的儿子,生母为孝钦显皇后叶赫那拉氏。同治帝在位14年,在此期间,清朝政府依靠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一批重臣镇压了太平天国起义等一系列的农民起义。

清德宗爱新觉罗·载湉,醇亲王奕譞之子,清军入关后第九位皇帝,在位年号光绪,史称光绪帝。光绪帝富有进取精神,愿意接受新思想,“不甘作亡国之君”,积极支持变法,一度成为维新派心中的“救世主”。但变法危及封建守旧势力的利益,遭到以慈禧为主的清室贵族的阻挠。


爱新觉罗·溥仪,清朝末代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皇帝。也称清废帝或宣统帝。宣统帝即位三年,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条件日趋成熟,清王朝的败亡已经是不可逆转的趋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