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藏成崗位,終身成承諾,高原紅是四位女幹部最美的人生底色

援藏成岗位,终身成承诺,高原红是四位女干部最美的人生底色

援藏成岗位,终身成承诺,高原红是四位女干部最美的人生底色

“花姐,你好。”

“扎西德勒,早上好!”

“花姐,你來啦?”

“是啊,你忙著呢?”

……

走在小鎮路上,農牧民們的問候和招呼不時讓黃細花停下腳步。

有時普通話夾雜著藏語,有時藏語夾雜著普通話,但這絲毫不影響他們之間因小鎮發展而產生的“默契”交流。

援藏兩年多時間,黃細花帶領林芝魯朗的農牧民為小鎮旅遊業的國際化成長精耕細作,見證了這個“大家閨秀”從“人未識”到“為人識”。如今,遊人如織的魯朗,為當地農牧民帶來了越來越多的致富喜悅。

援藏成岗位,终身成承诺,高原红是四位女干部最美的人生底色

黃細花

西藏的變化,就這樣每時每刻發生著。這每一分變化,都離不開60多年來我黨的治藏方略和一批來自全國各地的援藏幹部。

20世紀90年代,中央確立“對口援藏、分片負責、定期輪換”重大決策以來,20餘年裡,“一代又一代共產黨員捨棄常人所擁有的、放棄常人所享受的,紮根雪域高原,矢志艱苦奮鬥”。

在西藏山南市,作為205名援藏幹部中的一分子,“組團式”醫療援藏隊隊員江愛國和鄧呂紅,為山南市人民醫院和山南市藏醫醫院帶去新技術、新理念,讓各族群眾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內地高水平的醫療服務。

在距家鄉哈爾濱5000公里外的日喀則,謝亞飛成為全國首批“組團式”教育人才援藏中年齡最小、唯一的女校長,她將“關注西藏教育發展,當做自己的終身課題”。

無論領域、無論年齡,這些來自五湖四海的援藏女幹部,從不糾結時間和距離,她們都把自己當做雪域高原上堅韌美麗的格桑花,讓源源不斷的“她活力”,為藏家兒女的美好生活注入新希望。

“自帶流量”進藏

決定進藏時,黃細花剛剛度過自己的50歲生日。

“我都50歲了,還能在西藏待3年嗎?這裡這麼艱苦,我受得了嗎?”在提前進藏適應環境,路遇險情時,黃細花不止一次這樣問自己。

然而此時,廣東對口援建林芝已過20個年頭,援藏標誌性工程、投資35億元的林芝魯朗國際旅遊小鎮進入建設收尾階段,但仍“養在深閨人未識”,急需營銷、宣傳。

時任廣東惠州旅遊局長的黃細花在旅遊領域深耕多年,且連續3屆當選全國人大代表,積累了豐富經驗和大量資源。“用我一些同事的話說,我是‘自帶流量’去援藏。”

2016年3月,“自帶流量”的黃細花作為廣東省第八批援藏隊副領隊,提前抵達林芝,任魯朗景區管委會主任。一個月後,她便走遍了魯朗小鎮周邊嘎拉村、扎西崗村等幾個村子,到後來,她一從村口路過,村民們都認識她,跟她打招呼,喊她“花姐”。

援藏成岗位,终身成承诺,高原红是四位女干部最美的人生底色

魯朗的牧場

魯朗景色很美,但黃細花也發現了問題。當地藏族同胞都養牛羊,街道上隨處可見牛羊糞便,一不小心還會踩上,這讓前來旅遊的遊客有些掃興。“牛糞看起來是件小事,解決起來卻要花很多心思。”黃細花告訴中國婦女報·中國女網記者,她一方面從自身做起,組織魯朗景區管委會的同事、志願者,利用週末和節假日在景區和附近村莊撿牛糞、拾垃圾。同時,拿出資金幫村民們建柵欄,並走村串戶向村民們宣傳生態旅遊的理念。“藏族同胞非常淳樸善良,現在牛糞的問題基本算是解決了。”

生活方式改變了,醫療條件還需提升。據悉, 2015年我國啟動了實施醫療人才“組團式”援藏,從“輸血供氧”轉向“造血製氧”,西藏“缺醫少藥”的局面得到了極大扭轉。

黃細花抵達西藏半年前,安徽省六安市第二人民醫院醫生江愛國,也已“自帶流量”,克服強烈高原反應,開始了自己的第一次醫療援藏,在山南市人民醫院全身心投入婦產科工作。

“上班第一天,我就聽說一對雙胞胎新生兒因餵食糌粑死亡的慘痛事件,這對我觸動很大。”江愛國說,她希望藉助一切力量,來改變當地百姓的落後習慣和觀念,減少母嬰死亡率。

一到崗,江愛國便利用自己的業務優勢,在科室和患者間開展了一系列講座和宣教,並制定了漢語和藏語版的產科階段化宣教手冊,讓護士和患者瞭解母乳餵養的好處及相關知識,使母乳餵養的理念紮根山南12個縣區。婦產科的特殊性,讓江愛國不敢有絲毫放鬆。為了開展延伸護理,她在科室做了電話回訪本,並制定了電話回訪制度,使出院的產婦在產褥期能得到指導,嬰兒能得到及時預防接種。

在山南市人民醫院婦產科,護士存在經驗不足、安全意識不強、專業知識不夠等問題。針對這些問題,江愛國開展每月一次的業務培訓和醫院感染知識培訓,規範護理查房和病例討論,規範護理操作流程。“我們的目的就是,為這裡打造一支帶不走的護理團隊。”

援藏成岗位,终身成承诺,高原红是四位女干部最美的人生底色

江愛國

第一次援藏,很多畫面都在江愛國腦中定格——宮外孕產婦獲救後像格桑花一樣的微笑、各種節日時熱鬧非凡的免費醫療服務備受歡迎、到山南12個縣區鄉排查慢性病的艱辛與滿足……

“殫精竭慮”情懷

認識了“花姐”,便對魯朗不再陌生。

從進入援藏角色後,黃細花的“魯朗情懷”,便最直觀地體現在了微博和微信朋友圈裡。

幾幅美景美圖、幾個微短視頻、幾篇報道鏈接,便將魯朗美景勾勒得淋漓盡致。但只有熟悉的人知道,美景背後,“黃細花”們的殫精竭慮。

援藏成岗位,终身成承诺,高原红是四位女干部最美的人生底色

魯朗。李亮/攝

初到魯朗,作為管委會主任的黃細花,大到景區規劃編制,小到農牧民改造民宿缺水泥、沙子,事無鉅細都要過問。但她卻連辦公室都沒有,只能借住在村民家裡,自來水廠沒建好,連做飯、上廁所的用水都成問題。不過,黃細花倒是看得很開,“我是來援藏的,又不是來享福的。”

在微博和微信上,黃細花有40多萬“花粉”,許多“花粉”到魯朗是慕“花姐”之名而來。除了這些“花粉”資源,黃細花多年來積累的人脈資源也成為魯朗打出知名度的重要一環——她邀請專家來考察,組織召開高端論壇,走進全國各大城市推廣魯朗……帶動了國內外一大批專家學者、“花粉”長期成為魯朗的義務宣傳員,影響力擴大到國內外。

如今,魯朗小鎮成功創建國家級旅遊度假區,還入選全國首批運動休閒特色小鎮試點項目名單,入選全國“鄉村旅遊創客基地”等。

2018年3月10日凌晨1點,西藏的寒氣裹挾著來自衡陽南華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的鄧呂紅走下飛機。“凌晨+冬季+高原,整個人都發飄。” 鄧呂紅難忘初次進藏。

20天后,鄧呂紅又突發闌尾炎並在藏做了手術。由於高原氣候,傷口一直難以癒合,無奈,她4月底回湖南休養一週,並於5月9日返回西藏。

作為湖南省第八批第二批次援藏隊員的鄧呂紅可謂歷經波折。但她的到來,給山南市藏醫醫院眼科帶來了一股清流。

初入藏醫醫院眼科,鄧呂紅便發現這裡的醫療隊伍和醫療技術十分薄弱,“正式的醫生只有一名,基本不能開展手術,診斷的手段也很少,經驗不足,有的眼科疾病根本發現不了。”提升診療水平和手術水平已迫在眉睫!

鄧呂紅開始全速開動。她每週五給眼科醫生護士講課,一段時間後因效果不理想又改變策略,她開始分配給每人不同課題,讓他們自主備課並在固定時間給大家講授,以此來提升他們的知識儲備和學習能力。

手把手地教授,也成為鄧呂紅提升眼科手術水平的主要方式。“一個步驟一個步驟地過關,完全紮實掌握後,才能操刀整臺手術。”4個月後,基本沒有進行過手術的藏醫醫院眼科,終於可單獨做手術了。

在西藏,鄧呂紅每天忙著做手術、做培訓,而與遠在3000公里外的家人視頻時,2歲半的小兒子偶爾一句“爸爸是我的,媽媽不是我的”,會讓她受到“一萬點傷害”,但她依舊相信:“援藏經歷,不僅是對國家和人民的奉獻,對孩子也是一種無聲的榜樣。”

“終身課題”不改

記者聯繫到謝亞雙時,這個來自黑龍江省哈爾濱市雙城區幸福中學的副校長,正在拉薩市參加西藏自治區第十二屆運動會,她興奮地告訴記者,乒乓球項目,她已打進全區前八。

2015年8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談會上強調,改變藏區面貌,根本要靠教育。同年12月,教育部等部委聯合印發《“組團式”教育人才援藏工作實施方案》。2016年4月,“組團式”教育人才援藏工作拉開序幕,一大批援藏教師對口支援西藏自治區20所中小學。

謝亞雙成為“組團式”教育人才援藏工作中首批援藏教師。

在有90%藏族學生、一半以上藏族教職工的日喀則市桑珠孜區第二中學(以下簡稱二中),謝亞雙帶頭參加區、市運動會,演講比賽等各項活動,均取得優異成績,令在校的老師和學生“非常佩服”,這也幫助她這個初來的“80後”漢族女副校長,儘快融入老師和學生中,順利在學校實施了她的“教育援藏計劃”。

謝亞雙的“教育援藏計劃”,從“教育以人為本,德育先行”開始。

她帶領師生開展“美麗校園,人人有責”清潔行動,形成了學校的衛生制度;開展合唱比賽、故事會、感恩理想宣講等活動,並將“四講四愛”內容結合實際,編寫成自己的校本宣講教材,讓校園變得異彩紛呈。

一年多時間,二中初步構建起了和諧豐富的校園文化,各類藝術活動和體育比賽也更豐富多彩,“四講四愛”校本宣講教材已在日喀則市多個學校進行推廣。

2016年6月,江愛國被西藏自治區授予“優秀援藏幹部”稱號,一年後,她主動申請再次踏上西藏,開啟自己的第二次援藏路。在最繁忙的“三甲辦”,她修訂醫院制度、督導創建資料、整改科室問題、完成申報書,為的是讓“山南市醫療衛生事業更上一個臺階”。

援藏成岗位,终身成承诺,高原红是四位女干部最美的人生底色

林芝地區。李亮/攝

剛剛被任命為林芝市副市長的黃細花,朋友圈不改“魯朗風格”,並繼續在為魯朗打造愛國教育示範基地和藏文化生態休閒旅遊全國知名品牌,申辦國家康養研發基地的路上“奔跑”。

喜歡人生有不同經歷的鄧呂紅也相信,一年半的援藏生涯不是結束,網絡、醫療、互愛都是他們之間不變的紐帶。“無論什麼時候,只要需要我,我都會義不容辭。”

“雖然我的援藏時間只有3年,但我會一直關注西藏孩子們的成長,關注西藏的教育發展。這將是我終身的課題。”謝亞雙說。

大家都在看

來源/中國婦女報

作者/中國婦女報·中國女網記者 韓亞聰 任然

美編/李凌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