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潮之後,P2P投資人將何去何從?

等待,漫長的等待。

P2P爆雷潮,從6月蔓延至今。比以往任何一次都要頑固。

誰也不知道還要延續多久。

但是監管層已經不再是坐山觀虎鬥的姿態,開始入場救火,防止風險進一步擴大。

而越來越多的投資人,在冷靜下來後,開始直面這場風暴,也願意開口談未來。

各方面,都開始有向好的跡象。

1

這次雷潮,人神共憤的是兩種角色:非法集資的平臺,和借錢不還的“老賴”。江湖的腥風血雨,惡的根源就在於此。

這兩類人,今後的日子會越來越不好過。

因為監管層終終終於肯下場開撕了。雖然一有市場風險就罵政府是不(bu)對(gan)的,但是家長都坐那兒但笑不語,熊孩子能不出來搞事情麼?

這一點對比上海杭州和廣深的情形,就是個很好的說明。

目前,各地互金協會已經積極表態,針對逃廢債和平臺退出機制,重點出擊。

如果這次監管不再晃點我們,也許就能有效地給雷潮剎車。

當然,光有表態是真不夠。尤其是,互金協會對平臺的約束力有限。你說是都說了,但也沒有詳細的死規定,我未必照做。

更有力的方式,是監管牽頭,協會配合,制定詳細方案,強制執行。

與此同時,切實加強對投資人合法權益的保護。不要讓投資人只能面對一張空洞的公告無力迴天,更不要懷揣資料四處叩門卻無處維權。

一套完整的投資人權益保護機制,才是真正提振信心、緩解流動性危機的良藥。

除了監管出手,宏觀層面上的信號也開始轉好。今年的總基調是去槓桿,這一“去”就搞得市場資金分外緊張。其實,不光咱們投的P2P雷成這樣,銀行的放貸通過率降到了差不多一半,A股強制退市的就有2家,公募基金被清盤200多家。

就像有個投友給我們留言的,雞蛋放到多個籃子裡,籃子放車上,一不留神,車翻了。

一個普通投資人,咋算計,也算不過一盤大棋。跟著行情走就是了。

所以去槓桿的度沒必要討論,看到現在的寬鬆態勢就夠了。央媽放出一波貸款流向城投,財政部也在制定政策,減稅、降費、發債。整體而言,市場上的資金流動性會開始回暖。

當然,宏觀層面的變化傳導到P2P,還需要一個過程。現在的P2P,仍然處於內憂外患中,慢慢的大家才會開始有一些感受。

2

如果雷潮真的過去,我們的投資人會何去何從?

我相信,會有一些人會選擇永遠離場,不再回頭。

但應該是很小一部分。

更多投資人,在這場雷潮中,受到了打擊,也得到了經驗,正成為更加理性、成熟的一波人。

從投友們給我們的留言裡,就能感受到這種變化。

最開始有平臺跑路,大家的反應多數是驚慌或者憤怒。而現在,出現越來越多思考的聲音。

比如,有投友評論監管的不作為:“政府有辦法和措施了,應該儘快落實。在執行過程中應該重點保護投資人出借權益,否則,網貸難以生存和發展。”

有投友評論流動性危機:“正常運行的平臺有些就被自己的小白投資人,黑子或老賴給黑垮的!現階段投資人應該維護自己在投的平臺,保證平臺正常運行,這樣資金總有回來的一天,如果真把好好的平臺逼垮,損失的只有平臺方和借款方,收益的就是那些個借款人老賴!平臺在,資金在,平臺雷,資金也就希望不大了。”

還有投友講爆雷的心態:“原來看得挺慌的,現在看多了,想想也透了,真正的投資者不應該每天在社區裡罵娘,大喊這個那個雷了,或什麼不好。自己還在車上,自己和自己的錢過不去。”

無需迴避,我們中的很多人,曾經不幸淪為韭菜。包括我身邊的很多朋友也一樣。

但我們用真金白銀買到了經驗,來支撐未來財富增值的可能性。

雷潮之後,我們會記住,不重走昨天的彎路,不再當無辜的韭菜:

不再盲從,堅持充電學習,獨立判斷市場信息;

不再激進,明白收益與風險的正相關,瞭解自己的風險偏好;

不把雞蛋放一個籃子裡,不把籃子放一輛車上;

不否認自己的努力,也不放棄對未來的希望。

雷潮過後,你還會投P2P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