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才女上官婉兒爲何慘遭黥刑?

哲愛豔


上官婉兒,一個集才華與智慧於一身的人物,她的優美正如她的名字一樣,溫婉可人,心愛誘人,不僅僅如此,她的才華在當時的唐朝也是獨樹一幟,可以在唐朝文壇佔據一席之地。

她複姓上官,小名婉兒,在武則天執政時期曾位極人臣,登上權利巔峰,唐中宗時被封為昭容,所以也被稱作上官昭容,祖籍是今河南三門峽市人。

和其他爬上權利巔峰的人一樣,上官婉兒也曾有過悽慘卑賤的命運,由於她的祖父上官儀在政治上站錯了隊,在公元664年,全家受祖父連累,家裡當官的連坐責任,包括上官婉兒的父親在內,基本上在朝為官的全被殺頭。

而在這時,尚在襁褓之中的上官婉兒,嗷嗷待哺,還沒吃幾口奶,就隨著母親鄭氏做了朝廷的官奴。

雖然僥倖逃脫株連,可她的處境一直極為低賤,難道就沒有她們母女安身立命,甚至扭轉局面的機會了嗎?

當然有,她的母親寄人籬下,拼命工作,跌跌撞撞地拉扯自己的小女兒,把全部的賭注都壓在上官婉兒身上,千方百計的讓她接受全面而正統的教育。



上官婉兒不辱使命,她沒辜負母親對她的殷切期望,剛剛五六歲就能熟讀詩書,天資聰穎,甚至可以背誦當時很多的文學作品,實乃才華橫溢,萬中無一。

等到她14歲時,武則天終於給了沒落的上官家族一個翻身的機會,她久聞上官婉兒才華出眾,就下令召她們母女進宮,當場測試。沒成想,上官婉兒的測試成績非常令武則天滿意,甚至超過了期望值。


武則天隨即免去了她們母女奴婢的身份,破格提拔上官婉兒為貼身秘書,令其掌管宮中詔命。實際上,礙於家族之前的遭遇,上官婉兒一度對武則天非常憎恨,但她對武則天的態度也在接觸武則天以後,發生了轉變,由仇恨變成了欽佩,折服於武則天的聰明才智,特別是武則天廣置昭文學士,讓上官婉兒更加佩服。

漸漸地,上官婉兒對武則天愈發唯命是從,而武則天對上官婉兒的才華也是看在眼裡,越來越重用她,甚至於上官婉兒說的話都能扭轉武則天的思想。

嗣聖元年二月,武則天廢中宗為廬陵王,自己當上了皇帝。揚州司馬徐敬業率十萬兵馬討伐武則天,為此,“初唐四傑之一”的駱賓王還專門寫了一篇名為《為徐敬業討武則天檄》的討檄文,這讓武則天大為肝火。

武則天下令對以駱賓王為首的詩詞文人即刻抓捕,但在關鍵時刻,上官婉兒冒死進諫極力勸阻武則天收回聖命。

上官婉兒辯駁說,駱賓王的文章文采飛揚,實屬難得佳作,況且“初唐四傑”之一的駱賓王聲望顯赫,影響力頗深,如若對詩詞文人誅殺,寒得不光是駱賓王的心,更是天下文人墨客的心啊,陛下想要創造盛世天下,必須依靠這些人啊,陛下。
武則天聖怒之下,不聽勸諫,一度想把上官婉兒打入死牢,但看在她多年在身邊侍奉不辭辛勞的份兒上,下令對上官婉兒實施黥刑。

就這樣,上官婉兒天生麗質的臉上被刺上了“忤旨”二字。

但是,武則天在深思熟慮以後,覺得上官婉兒的話很有道理,但又不好收回聖命,對駱賓王一行人,也就不了了之,只得任其發展。

從後來的上官婉兒又得到武則天重用就可以看出來,並且上官婉兒一度登上了權利的巔峰,位極人臣。

然而,出人意料的是,她臉上刻的字,在後來經過專業的人員“勾勒”之後,竟愈發美麗,像極了現在的紋身,思想超前。李氏家族重新奪得政權以後,之後的李隆基把一切罪過都歸咎於曾在皇帝身邊當了32年的秘書上官婉兒身上,下令處死了她,但是後來李隆基又想通了,承認了她的文學造詣,文壇地位,並且同意編纂了《上官昭容集》20卷,也算給了她一個正確的評價。


小小嬴政


“巾幗宰相”上官婉兒慘遭黥刑,其原因眾說紛紜,分別和駱賓王、薛懷義、張昌宗、李迥秀有關係,說來說去都離不開香豔、旖旎和曖昧。

上官婉兒的一生真可謂跌宕起伏,尚在襁褓中就經歷了大起大落,一夜之間,從宰相之後成為掖庭之奴。十四歲那年得武則天賞識,從此踏進政治的漩渦,立三十年而不倒,然而在一次次的兇險政變中,她終於被李隆基所殺,只留給太平公主一聲嘆息。

廢后與謀反

武則天經過幾年殘酷的宮鬥和與外廷的鬥智鬥勇終於成為皇后,她的政治才華為李治所欣賞,660年,李治身體欠佳,於是開始讓武則天處理政務,這是兩人從親密無間到心生隔膜的開始,武則天迅速適應了新身份,對權力的渴望在她心底滋長,而李治漸漸對武則天有了疑心,想要廢后,於是找到宰相上官儀,上官儀早就不滿武則天的干政了,兩人一拍即合,由上官儀起草廢后詔書。

然而武則天的消息何等靈通,很快她就知道了這件事,跑到李治身邊哭訴,本就猶豫不決的李治後悔了,而且還不要臉了,他說都是上官儀的主意。

廢后之事不了了之,然後武則天讓許敬宗蒐集證據,誣陷上官儀勾結廢太子意圖謀反。最後上官儀和兒子上官庭芝被殺,上官家被抄家,尚在襁褓中的上官婉兒和母親鄭氏被收入掖庭為奴。

走出掖庭

上官家世代官宦,鄭氏雖然成為奴婢,但對女兒的教導反而更加用心,更加嚴厲,本就聰明伶俐的上官婉兒飽讀詩書,善做文章,又對政治很有洞察力,十四歲那年,上官婉兒得武則天的召見,現場出題,上官婉兒略加思索,即一氣呵成,文章辭藻華麗,渾然天成。

由此,上官婉兒的才華大受武則天賞識,武則天將她的奴婢身份去掉,放在身邊做了秘書,掌宮中詔命。

上官家因為武則天慘遭抄家,上官家的男人都被殺,而上官婉兒又因為武則天才走向政壇,成為武則天之外大唐最耀眼的女政治家。

那麼上官婉兒為何慘遭黥刑呢?黥刑也叫墨刑,即在犯人臉上刻字,並塗上墨,一生跟隨。

偷窺說

唐代學者段公路在《北戶錄》中有記載,武則天做天后的時候,每次有宰相來奏事,都讓上官婉兒在案裙下記錄,有一次宰相又來奏事,上官婉兒時不時的偷窺宰相,讓李治發現了,很憤怒,等到議事完後,李治(武則天)拿甲刀插在上官婉兒的額頭上不許拔出來,上官婉兒忍痛做了一首乞拔刀子的詩,才給拔出來。

後來有人考證,這個宰相為李迥秀,是當時集美貌與才華於一身的宰相。

報復調戲說

武則天的第一個男寵是薛懷義,剛開始,武則天確實很喜歡薛懷義,而薛懷義也為武則天的稱帝做了很多事,他主持修建明堂,編寫《大雲經疏》,兩徵突厥等等,但後來薛懷義仗著武則天的寵愛,驕橫跋扈,無法無天,而且武則天又有了另一個男寵沈南蓼,逐漸的遠離了薛懷義。

薛懷義為了奉承武則天,在694年正月十五,廢了一番心力討好武則天,結果武則天不買賬。到了第二天晚上,薛懷義又跑去找武則天,碰上了上官婉兒,之前,薛懷義沒少調戲上官婉兒,上官婉兒一直暗恨在心,現在薛懷義失勢,她便不再通報,還關閉了甬道。薛懷義一怒之下跑去火燒明堂。

明堂是怎樣的存在,那是君權神授的象徵,武則天知道後,對上官婉兒施以黥刑,而薛懷義也在第二個月被殺死。

暗通款曲說

後來武則天又有了張易之和張昌宗兄弟倆,武則天和張昌宗的事基本不會避諱於上官婉兒,久而久之,上官婉兒也有了非分之想,再加上張昌宗的刻意調戲,兩人就揹著武則天勾搭在一起了,武則天知道了也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後來有一次武則天和張昌宗一起吃飯,上官婉兒也在,兩人在席間眉來眼去。

武則天大為火光,一把刀扔過去,正好擊中上官婉兒的額頭。

欣賞才華說

683年,李治去世後,李顯繼位,很快就被武則天廢黜為廬陵王,徐敬業在揚州起兵反叛,當時駱賓王是徐敬業的幕僚,遂起草《為徐敬業討武曌檄》。文章傳到上官婉兒手中,上官婉兒對駱賓王的才華大為歎服,遂在武則天的面前極力推薦駱賓王的才華,並請求武則天饒過駱賓王。

這激怒了武則天,遂對上官婉兒施以黥刑。

以上四種說法,四姑娘傾向於偷窺說,之所以有這麼多的說法,是因為正史裡對上官婉兒受黥刑只用一句話帶過,給人以無限的想象。

《舊唐書·后妃》記載:則天時,婉兒忤旨當誅,則天惜其才不殺,但黥其面而已。

無論如何,上官婉兒確實受了黥刑,為此她還發明瞭紅梅妝,以花子掩其刑,時人爭相效仿,竟成為時尚。


蕭曉四姑娘


在整個中國的歷史上,向來都是男兒的天下,在那個男權至上的年代裡,男性才是整個歷史的舞臺焦點,女性往往如同紅花綠葉一般映襯在旁,這個時候但凡是有些作為的女性出現在歷史中都會格外亮眼,被人們所矚目,武則天的出現打破了女性不上皇權的歷史,她成為了那個年代歷史的中央,而陪伴在武則天旁邊感受風起雲湧的上官婉兒則綻放出了自己的光彩。

上官婉兒原本出身高貴、家世雄厚,她的祖父是李治年間的宰相上官儀,因為得罪了武則天,在武則天榮登至尊寶座時就將上官儀砍了頭,抄了家,當時還年幼的上官婉兒連跟著她的母親被充入了宮中成為了奴婢。


母女二人從天堂一下子跌到了地獄,人生髮生了巨大的轉折,上官婉兒的母親不得不從一個高貴的夫人轉變為了一個被生活所侵擾的普通婦女生,上官婉兒的母親為了能讓自己的女兒有不一樣的未來,所以她就拼命的教上官婉兒詩書禮儀,讓上官婉兒從小就受到了詩篇文章的薰陶影響,在其長大後這才能擁有令人驚歎的才華。

上官婉兒才華初現,從此開始平步上雲天

因為母親的教導有方,所以14歲的上官婉兒就因為寫得一手好文章被武則天看中了,見她不僅生得一副好模樣,還寫得一篇好文章,最重要的還是足夠的聰慧,於是見獵心喜的武則天就把上官婉兒帶在了身邊。


武則天的看中對於上官婉兒來說是一個飛上枝頭變鳳凰的天大好運,她沒有浪費這次機會,她憑藉著自己的能幹以及才華獲得了武則天的歡心,上官婉兒開始平步上雲天,成為了武則天的得力助手,獲得了“巾幗宰相”的稱號,可見她在武則天手底下的地位了。

但是在上官婉兒的人生中,她卻被一件事情暫時地從天上打落到了地下,那就是她被武則天施予了黥刑,這黥刑是一種自古就有的刑罰,不用太多的解釋,簡單點說就是在臉上紋身。


紋身在我們這個年代逐漸成為了一種時尚,不少的年輕人在自己的臉上紋上了各種各樣的圖案,以宣告著自己的特殊,但這樣時尚的行為,在那個年代來說,卻是一件非常致命的事情。

古代判斷人的兩種鮮明特徵

古代有兩種特徵是能直接判斷一個人是否是犯人的:

第一種方法就是看一個人是不是短髮,除非是和尚,不然在“身體髮膚,受之於父母”的年代,短髮絕對只有犯人的身上才會有,其餘人除了簡單的修剪之外,是不可能剪短頭髮的。
另一種特徵就是臉上的紋身了,在古代只要臉上有紋身,基本不用猜,人們都會知道這個人曾經犯過罪,是受過黥刑的人,所以黥刑這是一件可怕的刑罰,會直接影響著人的後半生。

上官婉兒當時正青春美貌,突然間被武則天直接在額頭中央紋了這麼一個紋身,心中的失落以及對她的打擊肯定是無法言語的,所以上官婉兒的人生經歷了一小場挫折,但是堅強的她最終還是擺脫了自己心靈的困境,重新煥發起了鬥志,重新求得了武則天的原諒,繼續掌握起了自己的權勢。

至於說上官婉兒為什麼遭受武則天的懲罰,市面上一般流傳著三種說法,這三種說法都跟男人有關,其中有兩種說法的主角是武則天的面首。


第一種說法就是武則天的面首薛懷義


武則天找面首最首要的條件就是要長相英俊、身材逸朗,所以薛懷義的外在條件自然差不到哪裡去,而當時武則天已經身體年邁得不行了,所以薛懷義對武則天自然是表面一套,暗地裡一套,在極力奉承的時候內心必然避免不了厭惡。

這個時候他將目標轉向了一直陪伴在武則天身邊的上官婉兒,在欲行不軌被上官婉兒拒絕之後,他放火燒了皇宮裡的一座明堂,在武則天的大力追查下,查到了兩人,武則天在查辦薛懷義的同時,也小小的懲罰了一下上官婉兒,給她來了一個刺激的紋身。



第二種說法則是武則天的面首張昌宗

張昌宗在朝為官,但因為俊朗的外形而被武則天看中了,所以經常陪伴在武則天的床榻周圍,某天某刻,武則天正和張昌宗甜蜜的坐在一起進食,上官婉兒陪伴在一旁,因為無法抵抗張昌宗的美色,所以偷偷瞄了幾眼張昌宗。

雖然武則天平常對上官婉兒再如何好,但此刻見她敢覬覦自己的男人,當即生氣的抓起了桌子上的一柄小刀,使出了一招小李飛刀,十分精準的射中了上官婉兒的額頭,人的頭蓋骨終究是非常堅硬的,所以武則天隨手丟出的刀只給上官婉兒的頭上留下了一小點刻痕,然後被武則天派人拉出去施予了黥刑。






第三種說法就是唐朝大詩人駱賓王

駱賓王我們都很熟悉,他兒時所做的一篇《鵝鵝鵝》流芳千古,現在幾乎每一個讀過書的中國人基本都熟悉這首詩,他是唐朝有名的詩人,是初唐四傑之一,當武則天冒天下之大不諱,以一介女流之身篡奪李唐王位的時候,自然受到了不少人的討伐。


當時正在揚州起軍準備討伐武則天的徐敬業為了使自己出師有名,他專門請了當時文采斐然天下的駱賓王為自己書寫了一篇討伐武則天的繳書,這篇繳書在被身在皇宮中的上官婉兒看到後,當即驚為天人,被文章裡面的文采深深迷住,將其收藏細細觀摩了起來,最後因為被武則天發現而被賜予了黥面。

所以說各種說法千奇百怪,彷彿繁花一般令人無法探知歷史真相,因為時間已經過去太久,具體的原因已經無法考據了,所以對真實無法獲知的我們,只能靠猜測來推想出答案了,上面這三種說法雖不知哪一個才是事實的答案,但是上官婉兒被黥面的事情卻是確切無疑的,是有史可載的,所以其中的孰真孰假,只能交由大家判斷了。與此同時,我卻產生了一個聯想,當那個年代被人們當成了犯人標誌的短髮都已經成為了一種普遍現象,那是否在不久的將來,臉上紋身也會成為一種普遍現象呢?這是一個讓人深思的問題。


孤客生


話說在武則天自己登基稱帝后,徐敬業起兵伐武,而駱賓王起草《為徐敬業討武曌檄》為徐敬業搖旗吶喊,上官婉兒想辦法搞到了這篇文章,被駱賓王的文采飛揚深深打動,她在和武則天交流中,也說了些“愛護人才”之類袒護駱賓王的話,這可讓武則天惱了,本該處死,後因皇帝愛惜其才特予赦免,只是處以黥刑。

還有一個說法有點離奇了,因為武則天做皇帝的時候也70多了,雖然養了不少男寵,但畢竟年事已高,而她手下的男寵個個顏值驚人,自然讓上官婉兒情竇初開,她迷上了張宗昌,這漸漸被武則天發覺了,不過武則天開始也沒發作。直到有一天,在萬歲通天三年,三人一天一起吃飯,上官婉兒朝張宗昌多看了幾眼,這可把武則天氣壞了,直接一把刀就扔了過去,直接擊中婉兒的額頭,婉兒不得不手捂著額頭,向皇帝下跪求饒。

看著婉兒竟敢當著自己的面和男寵暗送秋波,武則天本想處死婉兒,也下令把婉兒關進大牢,但考慮來考慮去,畢竟婉兒文采飛揚,幫自己隨時制誥下令,幾乎不用武氏操心。不過不殺吧,又咽不了惡氣。於是決定對婉兒處以黥刑,讓她永遠接受教訓,不得越軌。

不過當宦官給她硃色刺青後,婉兒額頭中央長出一朵紅色梅花,傷好之後,秀麗的兩旁配上額頭一朵梅花,反而更加嬌豔動人了,這武則天也看呆了。此後,婉兒對皇帝盡心侍奉,曲意迎合,更得武則天歡心。後來武則天開始讓婉兒幫她處理各類奏表,參決政務,權勢日盛。

武則天死了之後,婉兒又依附太平公主的勢力,不過後來韋后和太平公主作亂,李隆基帶兵殺入宮中,誅殺韋后及其黨羽,上官婉兒也在這次兵變中被殺。不過在她死後第二年,李隆基還是恢復了她上官昭容的身份,而且被追諡為‘惠文’,並且念其文才而廣徵她的作品,編成文集二十卷以示紀念。


雲中史記


上官婉兒,唐朝歷史上的一個奇女子,在那個唯一由女性執政的那段歷史時期,她用其過人的才華輔助當朝女皇武則天治理天下,在歷史上留下了她獨特的印跡。她的才情堪比班昭,且容貌出眾,風華絕代,又是在一代女皇武則天身邊的紅人兒,她特殊的身份和曲折的故事,給後人留下幾多感嘆、幾多唏噓。


有書君小時候看過一部關於上官婉兒的小說,說上官婉兒為了給她屈死的爺爺上官儀和父親報仇雪恨,勤練功夫,幾次謀殺武則天未果,反被武則天拿下。武則天看她俊俏伶俐,沒有處罰她,反而重用她。上官婉兒看到武則天為了勤政為民,雖為女流之輩,卻能力挽狂瀾,把國家治理得強盛安定,於是一心為武則天效力,成為權傾朝野的一代女官。



小說就是小說,編造的成分比較多。實際上婉兒的祖父和父親被處死時,婉兒尚在襁褓中。後來母親鄭氏就被當作罪人家屬罰為宮奴,母女兩人能在卑微的身份下生存下來就很不錯了,哪有機會與武則天抗衡。再說,武則天為了自己的政治利益,不擇手段,連自己的孩子都下得了毒手,在她翻手為雲覆手為雨的時代,婉兒即便有報仇的念頭也根本無法實施的。


歷史告訴我們,帝王身邊的女人,能正常終老是一件很難的事情。柏楊的《皇后之死》一書中就記述了很多皇后的命運,妲己、西施、虞姬、衛子夫、馮昭儀、趙飛燕等等紅顏皆薄命。同樣,與女皇朝夕相處也是一件很危險的事情,婉兒的命運絕不可能一帆風順。


1、伴君如伴虎,激怒女皇受黥刑


在歷史上,包括漢武帝身邊的衛子夫、唐玄宗身邊的楊貴妃,想當初都是萬千寵愛於一身,到最後也走投無路,只得自盡而亡。更何況,上官婉兒跟武則天的這種脆弱的關係,更是禁不起考驗。如果婉兒一不小心觸怒了女皇,後果難以想象。


《北戶録》記載:昭容,儀之孫,名婉兒。天后時,忤旨當誅,惜其才,不殺而鯨之。


按我的理解,“黥刑”相當於現在所說的毀容。作為皇宮裡的女子,毀容對於婉兒來說應該也是非常殘酷的一種懲罰。武則天這樣一來,婉兒更加謹慎小心,在武則天面前再也不敢造次。


這次老虎發威的原因是因為婉兒與張昌宗有染,這當然不得了。張昌宗是武則天面前的紅人,武則天不僅極盡寵愛張昌宗弟兄倆,還給張昌宗的娘安排了一個叫李迥秀的美男子給她排遣寂寞。


也有的說婉兒是因為多看了李迥秀兩眼被處以黥刑的。反正都一樣,都是“因為愛情”?


於是,退朝後武則天大怒,用一把小刀子紮在上官婉兒的臉上,還不允許拔下來。上官婉兒忍痛作了一首《乞拔刀子詩》,哀求武則天拔下刀子,武則天這才逐漸息怒。


上官婉兒幾乎位極人臣,但她必須對武則天唯命是從,她一路辛辛苦苦,雖先後被武則天安排嫁給唐高宗和唐中宗,但她一直不曾擁有自己真正的愛情,可是她在男女關係上卻又特別混亂,也正應了“髒唐臭漢”的說法。這是她人生不完美的地方吧。


婉兒何其聰明,黥刑之後,竟然能將懲罰化為美,把傷痕化為一朵玫瑰花,沒被毀容倒是美容了一把。還被宮中美女爭相效仿。



2、惜才方重用,武則天戒心尚存


對於武則天來說,上官婉兒只是她的一枚棋子,她重用婉兒,也是利用婉兒。婉兒的聰慧伶俐婉兒的美麗清秀,即便作為女性作為仇敵的武則天也禁不住要去喜歡她,讓婉兒陪伴她,幾乎形影不離。很多史書都記載包括武則天寵幸他人時,婉兒也不可迴避。


武則天是一個為了政治利益可以犧牲一切利用一切的女人,即便是曾經反對她並被她害死的仇人的孫女,她一樣可以利用;上官婉兒是個善解人意玲瓏剔透的女子,武則天坐擁天下,她只能俯首稱臣,即便有殺親之仇,也只能努力讓自己變得強大而已。


復仇根本沒有可以生長的土壤。而武則天對她的器重,讓她也能在政治上施展才華,也讓她對武則天死心塌地了。


但再親密,兩個人也只是君臣關係,而且上官婉兒身體裡畢竟流著上官家的血,兩人多少還是有點芥蒂的。所以婉兒再怎麼小心,武則天也有可能虎威一震,婉兒的小命隨時都有可能不保。



這件事情,也算是武則天對上官婉兒手下留情了,只是施以黥刑。但此後上官婉兒更加謹慎,她學會了逢迎,學會了權術,學會了對武則天千方百計討取歡心。


上官婉兒作為一代才女,不僅在政治上大展宏圖,還利用自己的職位,大力興文,成為一代文壇領袖。


這一位弱女子,本是宰相之孫女,卻不幸淪為女奴,又因勤奮加武則天慧眼識珠,竟轟轟烈烈了一輩子。在政治能力上,她雖無宰相之名,卻有宰相之實。


她用她的智慧換來了一生的榮華和富貴,最後卻因自己玩弄權術,聰明反被聰明誤。在她47歲那年,李隆基操縱的宮廷政變中,上官婉兒做了皇權鬥爭的犧牲品,結束了她風光榮耀的一生。


有書君語: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別忘給有書君點個贊哦~關注有書君,私信回覆句子,有書君送你一句特別的話!


有書共讀


上官婉兒可以稱得上是一代才女,但同時她也是一代蕩女,而她之所以慘遭黥刑,也是因為一樁“風流罪過”,說白了就是動了武則天的小鮮肉。

現在很多人崇拜上官婉兒,認為她可以算得上是唐朝第一才女。但是細看歷史才知道,這個人不但對殺祖(上官儀)殺父(上官廷芝)仇人武則天卑躬屈膝,而且私生活也是要多爛有多爛,跟武三思的私情已經是滿朝皆知,最後被唐玄宗李隆基在大旗下斬首,等於是祭旗了。

上官婉兒是上官儀的孫女,上官廷芝的女兒,唐高宗李治命令上官儀起草廢后(武則天)詔書,結果武則天一瞪眼,李治就慫了,把上官儀推出來當替罪羊,弄了個父子斬首,家屬被抓進宮裡幹苦力,當時上官婉兒還不會走路呢。

長大後的上官婉兒不知道怎麼就抱上了武則天的粗腿,一路高升成了武則天的第一女性心腹(男的在朝堂上有狄仁傑,後宮有馮小寶張昌宗張易之),並且成了狐假虎威呼風喚雨的大人物。

跟啥人學啥人,上官婉兒整天在爛泥坑裡打滾,自然也不知道什麼叫潔身自好,就跟武三思、崔湜(同中書門下三品、中書令)勾搭上了,有了這些人上官婉兒還不滿足,居然把手伸向了武則天身邊的人——那個身材相貌和其他方面都很出色的張昌宗,而且也忘了這是武則天的專用品。正像郭德綱說的那樣:“有主兒的乾糧不能動。”有一天上官婉兒正跟張昌宗做一些不可以說的事情,被武則天堵了個正著。

大家知道,武則天對二張兄弟那是十分寵愛的,一看自己的獨享的美味被上官婉兒咬了一口,自然是一股無明業火焰騰騰按捺不住,操起旁邊的一把小金刀奔著上官婉兒腦門就是一刀,一邊刺一遍破口大罵:“我的男人你也敢動,我要宰了你(汝敢近我禁臠,罪當處死)!”

幸虧張昌宗還很“重情義”,跪在地上向武則天求情,上官婉兒這才撿回一條命,《舊唐書》《新唐書》關於這段故事的記載都很簡潔:“(上官婉兒)嘗忤旨當誅,後惜其才,止黥而不殺也。”所謂“黥”,就是在臉上刺字,但是任何史料都沒說這字刺在了哪裡,而且後來唐中宗這個綠帽子皇帝還冊封上官婉兒為九嬪之一的正二品“昭容”。要是上官婉兒臉上像青面獸楊志一樣有塊刺青,說什麼也是不可能封為妃嬪的。

其實《舊唐書》和《新唐書》“為尊者諱”的同時也透露出了“忤旨”的根源:“婉兒與近嬖至皆營外宅,邪人穢夫爭候門下,肆狎暱,因以求劇職要官。與崔湜亂,遂引知政事。”上面這段史書就不翻譯了,也翻譯不得,因為那些話是有些難以啟齒的,為了淨化環境,咱就看個大概意思就行了。

上官婉兒慣於見風使舵,武則天在世的時候,她抱武則天的大腿;武則天死了,她一躍成了糊塗蛋綠帽子唐中宗的妃嬪,還繼續跟武三思親密來往,最後連李治的老婆韋皇后也被他拉下了水,而李治除了“送貨上門”,就是替武三思把門望風,任由武三思和韋皇后、上官婉兒在房間裡做遊戲。

直到唐玄宗李隆基再次發動兵變,上官婉兒的好日子這才到頭了。雖然善於見風使舵的她又傍上了李隆基的心腹尚書右丞、徐國公劉幽求,而劉幽求也真去李隆基那裡去求情了。但是當時還英明神武的李隆基根本就不買賬:“此女甚是妖淫,絕不可輕繞,今天饒了她,咱們往後後悔都來不及了,馬上拉出去給我祭旗!”

於是正史記載了上官婉兒的最後一刻:婉兒亦斬於旗下……


半壺老酒半支菸


一代才女上官婉兒確是遭到了黥面之刑,不過似乎並不太慘,只是在額上眉間留下了一塊小疤痕,好在人家上官婉兒也不是什麼疤痕體質,疤痕顏色很淺,饒是如此,聰慧愛美如上官婉兒者,人家還別出心裁的點上一朵梅花,用以遮掩。不期又引領了一番宮廷時尚,宮女們覺得上官小姐姐快要美到哭,紛紛效仿,乃至流傳民間。

這便是唐代“梅花妝”的由來。

比起爺爺大唐宰相上官儀因勸諫唐高宗廢掉武則天,卻被武則天反噬殺死,兒媳婦鄭氏和襁褓中的孫女上官婉兒一同被趕進宮廷當了皇家奴隸,上官婉兒所遭受的這點小小刑罰,要輕上太多。

上官婉兒入宮後,在母親的指導下,精讀詩書,不光文化課成績好,而且在宮庭中耳濡目染,政治課也十分優秀。14歲那年,上官婉兒被武則天召見,現場出題考驗,順利通關,武則天很喜歡她,赦免了祖父帶給她的原罪,上官婉兒從奴婢被晉升到“才人”,這也是則天大帝在這個年齡時的封號,由此可見武則天對她的信任,上官婉兒開始負責宮中的詔命。

說到底上官婉兒不過還是一個少女,她的好奇少女心差點毀了她的前程,她很重要的日常工作之一就是每逢武則天接見臣下、使節的現場趴在案几之下搞速記工作。有一次卻出了差錯,宰相在向唐高宗武則天彙報工作時,這小妮子不知出於什麼緣由,爬出來多看了宰相幾眼,料想現場氣氛比較尷尬,可能導致宰相忘詞、自己忘了速記之類的小插曲,高宗很生氣,退了朝氣仍然沒消,採用了拿小刀紮了上官婉兒腦門一下的方式略施懲戒。小刀扎人,可深可淺可輕可重,幸虧則天大帝憐惜她的才華,後來輕輕放過。

這事兒本來並不嚴重,前文說了,上官婉兒還因此無心插柳的創造了流行風尚,但野史豔史怎可放過,則天大帝死後、主要還是上官婉兒死後,各種流言蜚語鋪天蓋地。

有說上官婉兒是在服侍武則天和男寵張昌宗時,不可自持,事後堅決找張昌宗去火,被武則天撞到,被賜以黥刑的;也有說上官婉兒因為厭惡武則天男寵對自己的調戲而偷偷關閉了密會甬道,導致武則天大怒的;也有說她因為參與針對粉碎武則天統治的宮廷政變才拉來大帝仇恨的,一個比一個邪乎。

我始終堅信,能夠寫出如此清麗動人的詩句的女子,一定不是個不自珍自愛的女子。廢話不說,以一首自己最喜歡的上官體的詩句強行結尾吧!


歷來現實


上官婉兒雖然沒有宰相之名,但是他深得武則天信任、權傾朝野,擁有著宰相之實。

在664年,上官婉兒的祖父上官儀因為起草了廢除武則天皇后的詔書,被武則天殺害,其父上官廷芝也被一併殺死。此時尚在襁褓中的上官婉兒隨同其母被充入掖庭為奴。



在其14歲時因為文采出眾,所以被武則天看中,免去了奴婢的身份,掌管了宮中的詔命。

但是因為後來有一次違逆武則天的旨意,犯了死罪,但是武則天念其文才和往日功勞而特予赦免,不過被處以黥面之刑。施刑的方法是在人的臉上刺字,然後塗上墨或其他顏料,使得所刺之字成為永久性受刑烙印。使受刑人忍受巨大的精神恥辱感。



對於上官婉兒如何冒犯武則天史書上有三種種說法。

上官婉兒和武則天男寵張昌宗偷情說

這個說法是武則天登基稱帝之後養了很多男寵,個個長得非常帥氣,而上官婉兒正值情竇初開的年齡,於是就看上了武則天其中的一個男寵張昌宗。

在萬歲通天三年的一天,武則天與男寵張昌宗兄弟二人正在吃早餐,上官婉兒也在一旁共同用餐,但是在席間上官婉兒和張宗昌眉目傳情,武則天大怒,當即一把刀扔到了上官婉兒的額頭上,隨後把上官婉兒打入了大獄之中。



武則天本打算把上官婉兒給殺了,但是卻考慮到上官婉兒確實是一個有用之人,所以便留下了她的命,改為了黥面之刑。

而之前額頭上因為飛刀造成的疤痕畫上了兩朵梅花。顯得更加美麗。



薛懷義調戲說

這個說法是武則天的男寵薛懷義看到上官婉兒生的漂亮,所以對上官婉兒起了色心,經常調戲她。但是上官婉兒不為所動。於是薛懷義氣憤不過,一把火燒了明堂。

武則天因此極為震怒,下令徹查此事,最終發現此事因為上官婉兒引起,於是下令在其臉上刻上了“忤旨”兩字。



私藏《為徐敬業討武曌檄》說

在武則天稱帝之後,徐敬業起兵討伐武則天,找到了駱賓王撰寫了一片《為徐敬業討武曌檄》。這篇文章辭藻華麗,文采飛揚。也讓上官婉兒心生愛才之心,所以多次吐露心聲。這件事讓武則天極為惱怒,所以處以了黥面之刑。



以上說法真真假假無從考證,大家覺得哪個是真的,或者還有沒有別的說法,不妨說說。


我是越關


讀過唐史的朋友自然不會對上官婉兒這個名字陌生,她十四歲文采斐然聰慧可人得到了武則天的重用,掌管宮中制誥多年,素有“巾幗宰相”之名,是唐朝一位傑出的女政治家和女文學家。



至於上官婉兒慘遭黥刑,在歷史上沒有詳細的記述原因。只簡單的說由於忤逆武則天的旨意要被判處死刑(在野史中的記載就豐富多彩了,有說是跟武則天的男寵發現有染被懲罰的,也有說是為了偏護武則天討厭的人被懲罰的)後來武則天考慮到上官婉兒的文采和長期以來當自己秘書的得心應手,所以換了一種懲處方式,也就是黥刑。跟宋朝黥刑在臉上刻字不同,唐朝是刻圖案,就是在上官婉兒臉蛋上或是額頭上紋朵花兒,據說不僅沒毀容,反而容貌更加楚楚動人。



上官婉兒作為那個時代的女強人,跟女皇武則天一樣享盡了榮華富貴和權力的滋味,當然參與了政治她的下場也是極其可悲的,在李隆基發動政變時結束了她那傳奇的一生。


納蘭軒若


大家肯定都很好奇黥刑是什麼刑罰,其實就是在臉上刺字,有沒有人想歪啊?上官婉兒一生跌宕起伏,從犯臣之女,再到權傾朝野,完全依靠自己的才華和手段。關於為何會慘遭黥刑,眾說紛紜,反正就是讓主子不爽了,沒送命就不錯了。不過,據說上官婉兒也是個難得一見的大美女,施刑之人估計也不忍心毀掉她的花容月貌,僅在額頭處刺青,傷好後好似一朵梅花圖案,反而使她看著更嬌豔了。是不是感覺有點兒像楊貴妃啊?楊貴妃額頭好像是荷花圖案。不過,兩人最終命運都差不多,都是死於叛亂。上官婉兒是被唐玄宗李隆基兵變誅殺的,楊貴妃大家夥兒更清楚了,被逼上吊自盡,反正都和玄宗有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