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傳統一線城市北上廣深外,成都是新一線首位城市,算擠進一線城市行列了嗎?

見解派


感謝網友的提問!若按照下圖的《城市分級全榜單》來分析,成都基本可以算作中國第五大城市。問題是這份分級排行榜會讓我們成都人信它嗎?北上廣深是我國城市發展的指明燈,也是全國城市爭相模仿學習的導師,試問我們成都哪方面可以與之接軌?

如果說成都綜合實力位居全國一流序列,我是贊同你的意思!但是你提到的與北上廣深相提並論,明面是上是為成都宣傳,實際上卻給成都造成了負面影響。

我相信許多成都人都和我一樣有自知之明,過度樂觀等於盲目自大。

預計成都市將在五年時間內追平蘇州並實現反超,到那時也基本建成國際化大都市,自然會受到全國人民的關注。

那時的成都地位可想而知,開同類城市之先河,創時代發展之標榜!


民間查訪專員


看圖說話吧……2017年給出的數據成都相對其他城市有優勢,在城市樞紐性指數這一指標上優勢最明顯,除了城市人活躍度指數低於杭州外,均為第一。





再來看2016年的數據。


成都還是可以的,與北上廣深整體上差距不明顯。GAWC發佈的世界城市評級報告中,成都在全世界位列第100位。在前100中,中國大陸還有北上廣深入圍。

從指標上來說,成都可能性最大。


槌碎黃鶴樓


今日頭條或悟空問答裡,關於"一線"的爭論已經很多了,談談自己對"一線"的理解:一線這個概念,多是籠統的、面上說的,是個名頭、噱頭;老百姓你覺得自己所在的城市如果符合一線特質,那就是一線。因為一線不代表最宜居,最適合你,也沒有必要為這個噱頭白忙。比如,習慣了成都、重慶、蘇州、天津、長沙、武漢的生活,這些城市就是你心目中的一線,對於在這些城市裡如魚得水的人來說,他是不會輕易離開奔赴北上廣深的。

再說說GDP,可能很多人覺得一提GDP就俗氣。沒有辦法,GDP不是絕對的指標參數,但卻是必需的指標參數。2016年,成都的GDP達到1.2萬億,這個數與天津、重慶差了5000億,差距不小。再看看GDP增速和人口數量、人均GDP,成都也不搶眼。從面上看,成都的體量只能說在省會城市裡比較搶眼,僅次於廣州。

GDP和老百姓,顯然沒有太多的聯繫。因而,比了經濟體量,還要比文化、生態和社會管理等等。成都在這些方面表現不錯。最後,還要比宜居程度。這樣的綜合得來的"一線"概念才能讓人心悅誠服。


紙馬無韁


當然不是啦,如果按照目前的GDP的重量來看,成都的GDP現在還排在天津的後面。

所以在一線的前面會有一個“新”的前綴,所以只是在預測最有可能成為一線城市而已。



民生證券副總裁、研究院院長管清友在最近發表的文章中表示,新一線城市的幾個標準:提高城鎮化率的上限,提升城市定位、推動供側給改革,創新央地政府關係、促進區域的協調發展;量化的指標有:經濟指標、人口指標、創新指標、房價指標;此外還有其他的指標:關注人才、創業和大公司,學術界認可“城市綜合競爭力”和“現代化國際大都市排名”;根據目前排名第新一線城市的標準,總共有:成都、杭州、重慶、武漢、蘇州、西安、天津、南京、鄭州、長沙、瀋陽、青島、寧波、東莞和無錫。其中成都位列第一位,較以往的排名有提升,而且這個排名幾乎是每年都會重新排名,作為一名正在在武漢工作人,也目睹了武漢今年來的飛速發展,尤其是在比較薄弱的科技和金融都得到了很多大公司的垂青。相信在不久的將來,這些城市的競爭力也會不斷的縮進。


坪彗機構


其實成都本地人從來都沒想過和哪個爭比,他們一天出了上班的,就是打麻將,擺龍門陣,散步,喝茶,逛街,這都是成都人的生活方式,過開心就好,本來休閒之都嘛,不然其它地方的人跑得成都來咋子……肯定還是喜歡撒。挑事的就是這些媒體一天報道成都這樣好那樣好,和這個城市比,那個城市比,,還有就是隔壁看不慣成都好,喜歡爭輸贏,小心眼,心態又不好,這樣有必要嗎?好不好別個成都人不清楚?管它幾級城市,成都人享受自己安逸舒服的日子就對了,既然都說成都不好,不喜歡可以不來,別個又不會少塊肉,喜歡成都人也歡迎,大家喜歡哪裡就去哪裡就可以了,哪裡都有好與不好


Love瀞默


成都給我這個哈爾濱人的感覺很貧窮,杭州很富裕,成都照杭州差不少




勇247739304



奔馳plhsul


成都還是好好發展自己吧!一個邊遠地區的內陸城市,一天到晚不是想著踏踏實實過日子,盡跟別人比,做夢都想著進所謂新一線城市,好城市不是誇出來的,你人均收入只排全國城市32名,還好意思自大,真沒出息,就憑這樣的城市風格,只能讓越來越多人恥笑!


麥浪165275529


其實一線城市唯一也是最重要的一個標準就是:具有全國性的影響力,比如北京的政治和文化中心、上海的金融和經濟中心、廣州的商貿中心、深圳的科技中心,任何一個打噴嚏其他地方就會感冒。四個城市也是全國人民求學、創業的首選之地,成都目前還遠未達到這種境界。


大龍209071382


既然邀請了我,我也只好說兩句無關痛癢的話。其實,一線也好,二線也罷,擠進去,逃出來,首位?末位在哪裡?是首位又怎樣。大不了我說我那地方了不起,但我自己就是自己,我沒有資格去評價城市,反而是弱小的我,大城市,特大城市,一線城市,能不能容得下我,能不能接納我。適不適應我。城市不可能因為我去改變,我也無法去改變城市的格局。城市變好了,老百姓都高興,也感受得到變好後給大家帶來的益處。如果一個城市讓百姓沒有感受。人人都冷漠,那種環境讓人難受。那就沒有在繼續呆在那裡的理由。城市就是一個萬花筒,有人在那裡醉生夢死,有人在那裡拼博奮鬥,有人在那裡花天酒地。有人在為一曰三餐,找工作發愁。滿大街的汽車在空中看,在擁堵時就象那慢慢爬行的蝸牛。南來北往的過客,怱怱忙忙的人流。有懷念那個城市,有人認為是傷心之地,不諶回首。

再好的城市,我沒有資格去享受。我只習慣在清靜的山村過大自然生態帶給我的暢享。度過青山綠水,春夏秋冬的時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