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園林和林業局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工作意見出爐:用最嚴格的制度和最嚴密的法治保護生態環境

市园林和林业局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工作意见出炉:用最严格的制度和最严密的法治保护生态环境

十九大報告中

關於生態保護

習近平主席提出四點要求:

推進綠色發展

著力解決突出環境問題

加大生態系統保護力度

改革生態環境監管體制

市园林和林业局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工作意见出炉:用最严格的制度和最严密的法治保护生态环境

為加快推進生態文明體制改革,促進園林和林業改革發展,近日,市園林和林業局黨政聯合印發了《市園林和林業局黨組 市園林和林業局關於深化文明體制改革園林和林業工作意見》。

總體要求為園林和林業建設掌舵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牢固樹立“兩山”理念,認真落實共抓長江大保護,努力創建國家生態園林城市,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用最嚴格的制度體系保護和建設生態環境。

到2020 年,建立較為系統的規劃引領、生態建設、資源管理、責任落實、生態補償、評價考核體制機制,為加快建設“生態化”大武漢和美麗武漢作出園林和林業貢獻。

堅持四項原則:

1、保護優先,嚴格管控。實施長江共抓大保護,圍繞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建立和完善具有武漢特點的園林和林業管理體制。

2、城鄉統籌、系統治理。著眼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體,統籌城市與農村、建設與管理、保護與利用、評價與考核各領域各環節的改革,實現園林和林業改革工作全覆蓋。

3、生態惠民,合理利用。推進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轉化,做到生態資源的有效保護和合理利用,依託資源發展生態富民產業,解決損害群眾生態利益的突出問題,促進生態利民、生態惠民。

4、步步為營,久久為功。用最嚴格的制度和最嚴密的法治保護生態環境,加強制度創新,強化制度執行。

工作任務為園林和林業建設指路

強化規劃引領

1、配合市國土資源和規劃局完善國土生態空間規劃體系,推進多規合一,配合做好生態紅線和基本生態控制線管理。深化生態資源“一張圖”。(責任處室:規劃處)

2、配合市國土資源和規劃局完善綠地系統規劃,並做好綠地系統規劃管理工作。(責任處室:規劃處)

3、完善林地規劃。嚴格實施林地保護利用規劃。認真落實林地分級管理,嚴格實施分級分類林地用途管制,對Ⅰ級保護林地實行全面封禁保護,禁止改變林地用途。(責任處室:資源處)

4、完善溼地規劃。建立溼地保護名錄。完善生物多樣性規劃。(責任處室:野保處)

完善建設體制

1、建立林蔭道、控規綠地、街頭公園、綠道建設和造林綠化、森林經營、郊野公園及溼地保護修復、生物多樣性棲息地保護等園林和林業生態重大項目庫。(責任處室:規劃處、建設處、養護處、造林處、野保處)

2、推進園林綠化工程建設市場管理改革創新試點工作,完善園林綠化工程項目建設方案審查制度,加強園林綠化工程質量監管,建立健全園林綠化市場企業誠信信息管理系統。(責任處室和單位:建設處、市建管站)

3、完善市級重點項目財政投入和補貼機制。(責任處室:計財處)

4、完善互聯網+義務植樹體制機制,鼓勵和發動社會參與植樹。(責任單位:綠委辦)

加強資源管理

1、健全綠地管理體系。加強公園綠地、道路綠化、小區和單位綠化管理。完善“精細化、專業化、標準化”管理體制機制。優化第三方考核評價機制。(責任處室:公園處、養護處、綠委辦)科學確定養護標準,完善財政投入機制。(責任處室:計財處)

2、完善林地管理。加強生態公益林保護管理。落實公益林補償大數據比對工作。將符合生態公益林區化界定辦法規定的公益林林地,有計劃、有步驟納入生態公益林保護範圍。(責任處室:資源處)嚴格林地定額管理強化用途管制(責任處室:審批處、資源處)探索國家儲備林試點工作。(牽頭處室:造林處)

3、嚴格溼地管理。建立溼地監測檢查制度。實施溼地保護修復制度。加強和嚴格溼地自然保護區、溼地公園管理。公佈瀕危動植物名錄。完善古樹名木管理。(責任處室:野保處)

4、完善森林病蟲害監測和防治體系。(責任處室:造林處)

5、推進林業綜合行政執法體制改革,加強森林防火,維護森林資源安全。(責任處室:森林公安局)

明確管理責任

1、探索建立“林(綠)長制”,統籌推進全市林業資源的發展、保護、管理和修復等工作。(責任處室:造林處、資源處、公園處、養護處)

2、深化國有林場改革,建立國有林場森林經營長效發展機制以及森林資源監測監管體制。進一步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積極培育新型林業經營主體,規範集體林權流轉,加大林權糾紛調處工作力度。(責任處室:造林處、資源處)

完善生態補償

1、完善生態公益林、溼地保護區、溼地公園等生態補償制度,逐步提高標準,擴大範圍。(責任處室:計財處、資源處、野保處)

2、探索建立資源有償使用制度和生態損害賠償制度。(牽頭處室:資源處、野保處)

3、探索建立市場化碳匯交易制度。(牽頭處室:計財處、造林處)

創新評價考核

1、開展園林和林業發展目標考核。依託生態一張圖,以森林覆蓋率、森林蓄積量,溼地保有量、溼地保護率,建成區綠化覆蓋率、綠地率、人均公園綠地面積等數據為基礎,進行園林和林業發展指標評價(責任處室:規劃處、資源處野保處、造林處、計財處)

2、推行領導幹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落實《領導幹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規定(試行)》,研究園林和林業資產負債表編制工作。配合做好離任審計。(責任處室:計財處、資源處、造林處、野保處)

3、實行生態建設績效考核。探索開展生態效益評價和生態績效評價考核。實行年度評價、五年考核,將考核結果通報同級發改、環保、組織部等考核牽頭部門。實行生態環境損害責任終身追究(責任處室:辦公室、資源處、野保處)

保障措施為園林和林業建設護航

(一)加強組織領導。成立以局主要領導為組長的領導小組,協調規劃、城建、城管、環保、國土、水務、發改、統計、審計、財政、編辦等部門,建立統籌改革、發展、建設協調推進機制,促成通力協作。

(二)堅持目標導向。準確把握改革的方向、力度和節奏,有序推進各項改革。

(三)改進推進方法。加強改革工作的檢查指導,及時總結推廣改革經驗,轉化利用改革成果,推進改革縱深發展。不斷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強化科技支撐和人才保障。

(四)營造改革氛圍。加大對生態理念、生態文化以及生態文明制度的傳播,促成崇尚生態文明、合力推進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和生態文明建設的社會氛圍。

市园林和林业局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工作意见出炉:用最严格的制度和最严密的法治保护生态环境

武漢綠化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市园林和林业局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工作意见出炉:用最严格的制度和最严密的法治保护生态环境

長按指紋 > 識別圖中二維碼 > 添加關注

市園林和林業局官方公眾平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