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重拾制裁「大棒」,伊朗能否扛住

8月6日,美國此前退出伊核協議並決定重啟對伊朗的首輪制裁正式生效。美國國務卿蓬佩奧5日對此已經確認。首輪制裁“靴子落地”將對美伊關係及伊朗核協議的命運產生何種影響?

抗壓能力有多強

據悉,第一批制裁主要針對金融和工業製造等非能源領域,伊朗將不能再購入美元,進行黃金、貴金屬交易,進口汽車和飛機也被禁止。此外,伊朗的地毯、開心果等產品也無法出口。

目前,伊朗經濟正在承受匯率暴跌、金融市場動盪、物價飛漲等各種痛苦。首輪制裁啟動後,會否加倍衝擊伊朗經濟、社會的穩定,伊朗的抗壓能力又有多大?

上海外國語大學中東研究所所長劉中民認為,首輪制裁生效後會進一步加劇伊朗經濟困難,包括金融市場動盪、貨幣貶值以及民生危機,但是不會導致伊朗經濟崩盤,進而引發政治危機,甚至出現政權崩潰的局面。“40年來,伊朗就是在惡劣的國際環境中挺過來的,已習慣這種日子,制裁也就是使其重回2015年簽署核協議之前的狀態。”

中國前駐伊朗大使華黎明也認為,伊朗一直受到美國製裁,已積累了豐富的應對手段,具有較強的抗壓能力。“在兩伊戰爭最困難時期,一切經濟來源幾乎都被切斷,但伊朗依然生存下來,所以不要低估伊朗的抗壓能力。”而且,首批制裁的主要目的是切斷伊朗的“匯路”,讓伊朗賣出石油卻收不回美元。但是,伊朗現在並不完全依賴美元。不過,伊朗目前國內經濟困局其實與外部制裁無關,更多的是國內經濟改革措施不力以及貪腐問題所致。

事實上,面對制裁“風雨欲來”,伊朗已經“多管齊下”,從各領域打出組合拳。在經濟和金融領域,伊朗政府已緊急出臺金融救助法案,發佈一系列放鬆外匯管制措施,以阻止里亞爾繼續貶值。伊朗中央銀行行長說,新舉措顯現伊朗應對美國製裁的自信。在進出口貿易上,7月以來,伊朗禁止十幾種農產品出口,保證國內市場需求。“在外界眼中,伊朗已啟動戰時經濟模式。”劉中民說。

在外交層面,為解決美國製裁可能給伊朗造成的困境,伊朗官員四處斡旋。在軍事層面,伊朗革命衛隊證實近日在波斯灣舉行軍演以應對“潛在威脅”,並對軍演成果表示滿意。

伊朗會最終退約嗎

不過,有分析認為,與首輪制裁相比,將於11月4日生效的第二輪制裁衝擊力可能更大,屆時,伊朗將被禁止出口原油。《華盛頓郵報》認為,第二輪制裁將加劇美伊之間的緊張態勢。當美國的制裁槍口對準伊朗的經濟支柱——石油出口時,可能將“逼迫”伊朗最終退出核協議。

對此,劉中民認為,伊朗是否退約取決於制裁結果和政策效應。如果伊朗石油出口急劇惡化,導致伊朗留在核協議的前提條件不復存在——在伊朗看來,籤伊核協議的好處就是融入國際體系,享受全球化的經濟紅利——那麼,伊朗可能會選擇退約。不過,在此之前,伊朗仍會爭取道義制高點,向其他締約方提出條件。

在華黎明看來,若特朗普真把伊朗石油降至“零出口”,伊朗有可能退約。但是這一前景相當危險,並非美國所願。因為伊朗一旦退出核協議,將恢復核能力建設,而以伊朗目前的核技術水平,一兩年內就能跨過核門檻。若伊朗跨過核門檻,以色列曾放話將打擊伊朗,美國就無法置身事外。“這是美國不願意看到也想極力避免的結果,特朗普政府並不想捲入另一場中東戰爭。對特朗普政府來說,現在最重要的是闖過中期選舉這一關。”

華黎明還指出,與2012年奧巴馬政府時期出臺國防授權法案時推出的制裁措施相比,特朗普政府這次重啟制裁的力度和效果恐怕要打折扣。因為上次制裁獲得盟友的擁護,但是這次卻應者寥寥,英法德等歐洲國家並不支持。

和談可能性有多大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特朗普此前重提與伊朗對話意願,似乎為美伊重回談判桌留有餘地。據法新社8月6日報道,美國總統特朗普和伊朗總統魯哈尼下月都將出席聯合國大會。雙方在會議期間進行接觸並非不可想象。

但是,劉中民認為,美伊和談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因為特朗普提議無條件對話並不嚴肅,數小時後就被國務卿蓬佩奧否認。而且,即便特朗普有意與伊朗進行談判,伊朗方面也未必會接受。“一邊是極限施壓,一邊展示談判姿態,對於特朗普的策略,無論是伊朗保守派還是改革派,都看得很清楚。所以,伊朗國內均持不談立場。”華黎明則認為,在伊朗看來,美國退出伊核協議是一種羞辱,談判的前提是美國必須重返伊核協議,所以伊朗不會輕易重回談判桌。(記者 廖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