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說18年夏天三伏歷時40天,悶熱何時能緩解?

不入流的大劉


“綠樹濃蔭夏日長,樓臺倒影入池塘”,今年夏天三伏天有40天高溼悶熱,並非一朝一夕形成,要問悶熱何時能緩解,也不是一天二天的事兒,個人認為自然緩解估計到40天之後,即8月25日之後。末伏過後天氣逐漸變得涼爽。


全球氣溫上升已成為趨勢,地球溫度越來越高,這是科學家們早已證實了的。氣候變暖,“蒸籠”模式成了必然。



2018年將迎來最熱的一年,是13位科學家共同預計的結果,這也是大量汙染物帶來的,已有科學證據證明,日前及將來很長一段時間,保護環境成了各項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三伏天位於小暑與立秋之間,今年夏天三伏從7月17日起到8月25日結束,歷時40天。


溫度高,溼氣重,尤其是第九號颱風“山神”的逼近和登陸,其偏東氣流帶來的水汽對江南一帶溼度有增無減,怪不得有書君一天到晚溼乎乎的,一不小心就蒸了桑拿。


今年高溫範圍廣,時間長,最近一段時間內,江南一帶相對溫度到60%——70%之間,悶熱加重,容易中暑。白天蒸,晚上燜,感覺讓人做事都沒了精神。



高溫悶熱不可逆,只有從個人小習慣做起。物理降溫,適當緩解,預防中暑還是可以做到的。

出門時,最好“武裝”到頭腦。太陽傘,防曬霜、護手套,最好還戴一頂能遮臉的帽子,仁丹、風油精也帶上。


現在太陽真的“毒”,有書君前天出了趟差,擠的公交,來回等車約一個多小時。在路上走了近一個小時,走在公路上,感覺熱氣直往褲子裡面灌,臉就像小時候冬天在一大堆明火旁烤火似的。第二天再到辦公室,辦公室同事們很驚訝,“才一天沒見,怎麼黑了這多?”


我這才瞧瞧鏡子,一張臉黑紅黑紅的,都快成非洲人了。


如果可以的話,上午10點到下午4點之間最好不出門。更不要長時間在太陽底下工作。



穿透氣吸汗排溼的衣服,吃當季新鮮蔬菜,如苦瓜、西紅柿等。生冷冰凍食物少吃。有條件的話多喝綠豆、薏米、紅豆湯,睡前用40度的溫水泡下腳最好,能有效去溼。晚睡(23點左右)早起(6到7點),中午睡午覺(30到50分鐘最好)。開空調室內外溫差不要超過7度。


夏天雨水較多,溼度大,水的熱容量比干空氣要大得多,夏天各大冰川融化,也加強了地表的水容量。這也是三伏天天氣悶熱的重要原因之一。


進入末後天氣漸漸變涼快起來,相對來說,早晚還是比較舒服的,到了中午變熱。末伏已是立秋之後,即使遇到了“秋老虎”,雖然白天仍然熱,但早晚也是涼快的。末伏完之後,氣溫才開始真正變舒適起來,這時候孩子們上學,也正是好時候!


有書君語: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別忘給有書君點個贊哦~關注有書君,私信回覆句子,有書君送你一句特別的話!


有書共讀


今天入伏第一天,悶熱才剛開頭,親~

真的,今天(7月17日)才入伏,你沒有聽錯!你要告訴我5天前就入伏了,我深信不疑的,全天24小時黏糊糊啊,天地之大也不過是個桑拿房,(*/ω\*)既然入伏了,高溫悶熱也是甩開了膀子猛幹!實況來看,17號當天,從山東南部往南的大部地區都被35℃以上的高溫籠罩;如果光看絕對值,西北一帶,像甘肅北部、內蒙古西部,還有新疆南部的氣溫還要更高一些,部分地方超過了40℃。

而中東部這些出現高溫的地方相對溼度也都比較大,午後相對溼度大多在50%以上,一些地方達到了70%左右,悶熱感非常明顯。比如武漢14時的氣溫35.8℃、相對溼度54%,體感溫度就是44℃;合肥14時氣溫35.4℃、相對溼度61%,體感溫度高達47℃!悶熱程度可想而知!

其實這輪高溫天氣是從13日開始逐步發展壯大的,後期還將持續至少一週的時間。華北南部、黃淮、江淮、江漢、江南、四川盆地東部等地的高溫悶熱天氣,持續日數可達4~8天甚至更長;上述大部地區最高氣溫達35~37℃,部分地區可達38~40℃。特別是明後兩天,中東部的高溫範圍將達到近期最大。

我們以重慶為例,其實從7月13日起一直到今天,重慶就一直持續著37度以上的酷熱天氣,如果之後一週預報的高溫全部兌現,它的連續高溫日數將至少達到11天,而且今後五天最高氣溫大多都維持在38、9℃,臣妾想要被打入冷宮啊,皇上~

高溫高溼,白天蒸夜裡燜,無處躲藏~

除了溫度高之外,相對溼度也將居高不下,特別是隨著今年第九號颱風“山神”的逼近和登陸,其北側的偏東氣流所攜帶的充沛水汽還將進一步增加江南等地的溼度。今後幾天這一帶的相對溼度大多都要維持在60%以上、部分地區超過70%,悶熱感還將有所加重,中暑指數高。

同時夜間悶熱感也不會減少太多,今後3天從華北南部至江南的大部地區最低氣溫將陸續抬升到27℃以上,部分地區甚至是逼近30℃,明顯偏高於常年同期。比如長沙,最低氣溫有可能達到30℃,這種情況在往年的7月份是比較罕見的了。

總的來說,這輪高溫的特點,是範圍廣、持續時間長,部分地區強度大,而且夜溫高,體感極其悶熱。

最後要說的,今年是個長伏,40天!不說了,說多了都是汗,大家自求多福吧~


不入流的大劉


樓上回答的滴水不漏。

那麼我不妨靈魂發問:

40天的三伏就比30天的三伏熱麼??

並非如此。

我們以秋冬有凍雨、夏天熱死牛的西南(也可認為廣義的江南範疇)省份貴州為例:

從1991到2010年這20年的數據來看,極端高溫上,長三伏更多一些,但是將極端高溫數/40天(短三伏為30天)得到的“極端高溫平均每天出現的概率”。

這個數據看,卻為短三伏更惹眼。

其實,仔細想想也能知道,長短三伏都談不上氣候,而是計算日子的老曆法所致。真正熱還是不熱,都得看副熱帶高壓等引發高溫、高溼的具體天氣系統。

長三伏比短三伏熱的誤區,不可有。

有人會問, “為什麼三伏天長達40天?”

三伏天是在小暑和立秋之間的日子。

從這個定義看,感覺時間是固定的欸?!

我們先了解一個概念:庚日。

我國古代用天干地支計時,天干呢,是10天,天干和地支一起交織計時就會出現:每10天為一個庚日。

每年是365天或者366天。這樣,以天干地支的60天來計時也好、以庚日的10天來計時也罷。會出現無法整除的情況。

於是乎:

三伏的時候就會多出一個庚日。具體就是 “初伏”和“末伏”都是10天,中伏有時候一個庚日,有時候兩個庚日。初伏和末伏固定是10天。

綜上,就出現了三伏天可能是30天,也可能是40天的情況。

以上。


不哈韓的小韓


西安天氣也很熱啊,走在街上,美女漢子穿的也不保守了,生人馬上也會變成熟人。唉,還是那涼快呆哪去吧,於是超市老闆跟我說:你要幹嗎?你已經把冰箱門打開選飲料選了十分鐘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