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在大別山區胖哥小時候的美食,在合肥應該吃不到吧?

山區的孩子家裡窮,尤其是胖哥78年出生,那時候的經濟發展很慢,更別說偏僻的大別山區了,吃肉絕對是過年過節才有的特別驚喜,但是我們小時候也有很多美食,雖然沒有肯德基麥當勞,沒有薯片和炸雞,但是我們有最原生態的食材,今天給大家介紹幾個胖哥小時候的美食。

1、玉米泡兒

生在大別山區胖哥小時候的美食,在合肥應該吃不到吧?

直接拿成熟的玉米粒放在鍋裡幹炒,為了讓玉米粒受熱均勻,放入沙子一起炒,和現在的爆米花不一樣,幹炒的玉米泡兒很少爆開,炒的差不多了,把沙子篩掉,拿粗鹽化水倒進去再炒幹,這樣就有鹽味了。我們小時候經常兜裡揣著一兜的玉米泡兒走村串鄉,嚼著嘎嘣脆,也算是一個小零食。

2、芋頭幹

生在大別山區胖哥小時候的美食,在合肥應該吃不到吧?

農村的芋頭有兩種,一種肉是黃色的,就是現在的紅薯幹,農村稱之為北京紅芋,還有一種肉不是黃的,就是普通的紅芋。把芋頭呼熟了,切成一條條的放在外面曬,直到水分曬乾,就可以放兜裡直接吃了,超級有勁道,還能幫助消化,是山村孩子小時候必不可少的零食之一。

3、鹹心黃瓜

生在大別山區胖哥小時候的美食,在合肥應該吃不到吧?

這個最簡單,從菜園地薅根黃瓜,井水衝一下,拿根筷子直接從頭戳到尾巴,那時候農村吃的還不是碘鹽,是那種大粒鹽,直接放兩顆鹽進去,等個幾分鐘,生吃黃瓜就有鹹味了,尤其是夏天,經過菜園地,隨手就拽根黃瓜。

4、豬油炒飯

生在大別山區胖哥小時候的美食,在合肥應該吃不到吧?

首先這個配圖太過完美。

小時候家裡吃豬油,其實也不是每頓都有油,很多時候炒菜只有鹽不放油。孩子身體不舒服或者需要獎勵一下,媽媽就會放點豬肉炒飯來吃,一勺豬油,再加上自己家裡醃製的雪裡紅,一碗豬油雪裡紅炒飯也算是過了一個節,一定會顆粒不剩,不過吃這個的幾率不高,畢竟豬油是要節省下來做菜用的。

5、米泡果

生在大別山區胖哥小時候的美食,在合肥應該吃不到吧?

這個很多人吃過,直接拿點大米過去炸,放點糖精,機器轟隆隆的一頭就冒出來,剛出來是熱的軟的,我們喜歡挽成一圈一圈的,冷了就脆了,我記得是一斤米的加工費是一毛錢,但是一斤米可以出來好多米泡果,其實,一大口在嘴裡化了啥也不剩,這應該算是中國膨化食品的鼻祖了,不比現在的各種薯片什麼的,但是吃的時候歡樂無窮。

還有很多,比如各種野果子,茶泡,草根等等,我們小時候沒有虧過我們的嘴巴,只是現在好多都吃不到了,忽然很懷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