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山島上一座永不消逝的哨所

開山島上一座永不消逝的哨所

7月27日,海防前哨老民兵王繼才在執勤期間突發疾病,經搶救無效去世,生命永遠定格在59歲。

開山島是江蘇省連雲港市灌雲縣境內的一座小島,王繼才則是這個“黃海前哨”島上的民兵哨所所長,今年剛剛59歲。他以自己獨有的方式踐行了生前常說的一句話:“我要永遠守在開山島,守到守不動為止!”

開山島上一座永不消逝的哨所

開山島位於我國黃海前哨,鄰近日本、韓國公海交界處,面積僅0.013平方公里,距最近的陸地江蘇省連雲港灌雲縣燕尾港約12海里,島上野草叢生,海風呼嘯,人跡罕至,條件極其艱苦。面積僅有兩個足球場大小,卻是軍事要塞連雲港的前哨陣地,戰略位置十分重要。1986年駐島連隊撤離後,灌雲縣人武部曾先後派出10多個民兵守島,但最長的只待了13天。1986年7月,人武部政委找到王繼才,他一口答應下來,瞞著家人上了島,隨後母親也辭了小學教師的工作跟隨父親上了海島。來的時候,父親27歲,母親25歲,被人們親切地稱為“開山島上的夫妻哨”。夫妻二人不畏艱苦,恪守使命,守望和保衛祖國領土,至今已三十餘年。

開山島上一座永不消逝的哨所

經群眾推薦、組織考察,王繼才擔任灌雲縣開山島民兵哨所所長。王繼才是開山島的第五任“島主”。此前幾任呆的時間都不長,最長的13天,最短的3天。上島兩個多月,妻子王仕花就辭去了工作,和王繼才一起守島,她來了以後,開山島有了家的感覺。丈夫是哨所所長,妻子是哨員,兩個人的“夫妻哨”一直持續至今。

開山島上一座永不消逝的哨所

島上條件的艱苦程度令人難以想象。淡水、糧食、蔬菜、蠟燭等生活用品都要花錢從岸上購買託人捎帶過來。當時兩人的年工資加起來只有3800元錢,除去生活開支,所剩無幾。捉蟹釣魚,成了王繼才業餘的主要生活內容和經濟來源。而作為哨所所長,他每天還有更重要的工作要做,早晚例行巡島;觀察監視和報告海上、空中情況;反敵內潛外逃;防敵小股襲擾;協助維護社會治安,救護海上遇險船隻和人員,每天完成守島日記的記錄,遇有突發情況要及時向上級部門彙報。

開山島上一座永不消逝的哨所

1987年7月9日,他們的兒子王志國出生在開山島上,因為受暴風天氣影響,即將臨盆的母親王仕花無法乘船返回陸地,他是在王繼才的接生下來到這個世界上的,一直在島上生活到6週歲,直到離開小島到陸地讀小學。

開山島上一座永不消逝的哨所

小的時候島上的條件非常艱苦,沒有電、沒有自來水,甚至連樹也沒有,有一次刮颱風,島上連續十幾天缺水斷糧,為此他經常在父母面前掉眼淚,想到陸地上生活。但這一願望直到6歲才實現。現在島上僅有的這些小樹小草,也是父母費了很大工夫才裁活的。上島之初,父母從陸地上一點點運來泥土,在石頭縫裡種樹栽花。第一年,栽下100多顆白楊,全死了;第二年,種下50多顆槐樹,也是無一存活;第三年,一斤多的苦楝樹種子撒下去,終於長出一棵小苗,夫婦倆喜出望外。如今,30多顆苦楝樹、松樹在島上頑強生長,幾顆桃樹今年還喜獲豐收。

開山島上一座永不消逝的哨所

從小,王志國就隨父母一起巡島守島,每天王志國都會和父親母親通電話,休假都會帶著妻兒上島和父母團聚,他對島上的一草一木都很熟悉,父親告訴他巡島、觀天象、護航標、填寫海防日誌,這是父母32年來每天都要重複做的事情。升國旗更是每天第一件要做的事情。

開山島上一座永不消逝的哨所

島上風大溼度大,太陽照射強烈,國旗很容易褪色破損,守島32年,父母自己掏錢買了300多面國旗。2012年元旦,天安門國旗護衛隊瞭解他們的事蹟後,專門從北京送來一座全鋼移動升旗臺和不鏽鋼旗杆,還向他們捐贈了一面曾經在天安門廣場飄揚過的國旗。父親王繼才將這面國旗視若珍寶,收藏至今。

開山島上一座永不消逝的哨所

32年來,父母抱定“守島就是守家,國安才能家寧”的堅定信念,把人生最美好的年華無私奉獻給了國防和海防事業,因事蹟突出,兩人先後榮獲“全國時代楷模”、“全國愛國擁軍模範”、“全國十大正義人物”、“全國十大海洋人物”等榮譽稱號,他們的家庭也先後獲評“全國情繫國防好家庭”、“全國幸福家庭”等稱號。

開山島上一座永不消逝的哨所

王繼才走了,但守島還會繼續。王繼才遺孀王仕花說,她已於8月6日上午向組織遞交了守島申請。她想把丈夫的願望繼承下去。老王跟我說過,就算他哪天走了,也要在島上走,在崗位上走。這是王繼才曾經許下的諾言,如今也是她的諾言。

開山島上一座永不消逝的哨所

2013年,“中共灌雲縣燕尾港鎮開山島村黨支部”和“灌雲縣燕尾港鎮開山島村村民委員會”在開山島上掛牌。這是全國最小的行政村,王繼才擔任首任支部書記,王仕花是首任村委會主任。2014年9月,中共中央宣傳部授予王繼才、王仕花夫婦“時代楷模”稱號。同年,灌雲縣開山島民兵哨所榮獲“海防模範民兵哨所”稱號。然而,常年艱苦的生活條件,以及潮溼的生活環境,也給王繼才夫婦的健康埋下了隱患。王繼才生前經常心口疼,身上也有很多溼疹,老是說腰痛,要她幫忙捶。王仕花的身體也不是很好。王繼才突發疾病去世時,王仕花並不在島上,而是回到縣城治療自己的股骨頭前期壞死症狀。“我曾經跟他說過,要不我們下島吧”。

開山島上一座永不消逝的哨所

2003年10月,王繼才父親病重。那時正趕上上級領導來哨所檢查,直到檢查結束,他才請假回家,父親已去世了。兩年後,同樣是10月,國慶長假第一天,夜裡10點多鐘得到消息,他的大哥突然去世,當時正值戰備執勤,情況特殊,他不能離開。等到國慶長假結束時,偏偏又趕上颳風下雨,沒有船,又等了一星期,回到家只看到一個新墳堆……2012年10月,老母親病情加重,等他趕上岸時,她已永遠地閉上了眼睛。

開山島上一座永不消逝的哨所

王繼才一家過得很清貧,大女兒13歲就輟了學,兒子上中學,5000元贊助費中4500元是借的高利貸,為還債,王繼才常常泡在冰冷的海水裡撈螃蟹。但面對鉅額的誘惑,他始終沒有放棄自己的原則。

開山島上一座永不消逝的哨所

開山島獨特的位置,成了犯罪分子眼中走私、偷渡的“天堂”。1999年3月,孫某找上了王繼才:“王叔,你下島吧,小島讓我來經營,賺錢和你對半分。但不能向上級部隊領導彙報這件事。”“不乾淨的錢堅決不要!”王繼才迅速報告上級。1997年8月,縣裡有個單位的領導,以在開山島搞投資開發為名,暗中卻搞偷渡,有個“蛇頭”私下找到王繼才,掏出10萬塊現金,求行個方便被他拒絕。那些年,夫妻倆先後報告過9次涉及走私、偷渡等違法事件線索,其中6次被成功告破。

開山島上一座永不消逝的哨所

王繼才說,我是農民的兒子,為了一個承諾,我選擇了上島;我是哨所的民兵,為了一面國旗,我留下來守島;我是一名共產黨員,為了一個信仰,要在開山島守下去,直到守不動的那一天!

現在,開山島新建了一座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裡面陳列了王繼才夫婦守島三十年的很多物件,如190多面被風雨撕破的國旗、40多本海防日誌、1部手搖電話機、20臺聽壞的收音機、10多盞用壞的煤油燈。截至目前,已有近萬人上島接受教育,學習王繼才夫婦堅守孤島三十年,愛國奉獻的赤子情懷。

開山島上一座永不消逝的哨所

他的母親對他說,兒子啊,你是為國守島,就是我去世的時候你不在身邊,我也不怪你。自古忠孝不能兩全,但在我心中,盡忠就是盡孝,守海防就是盡大孝。”他哽咽著告訴我,老父親、老母親病重時,自己都在執勤,沒能回去,“這視頻,我反反覆覆看過幾百遍,老母親的叮嚀,一輩子也不會忘記”。

島上營房的門上寫了副對聯:“甘把青春獻國防,願將熱血化丹青。”王繼才說,是他自己專門找人寫的。島上的旗杆被海風吹壞了,他急壞了,哪裡顧得上睡覺,連夜修好旗杆。有人問他,沒人要求,沒人監督,沒有人看,你為什麼還要這麼較真?”王繼才說,開山島雖然小,但它是祖國的東門,我必須插上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只有看著國旗在海風中飄揚,才覺著這個島是有顏色的。32年,11680天,枯燥、孤獨、無助,每一天都重複著相同的日子,但王繼才心中有一個信念:家就是島,島就是國,守島就是衛國。

開山島上一座永不消逝的哨所

王繼才說,我走了,島怎麼辦?我對不起妻子,這麼多年,我吃過的苦她都吃了,我沒吃過的苦她也吃了。我對不起孩子,老二上學後,別人嘲笑他沒父母,欺負他,他一個人躲在角落抹眼淚。我也對不起家人,父親、母親去世,我都不在身邊,母親曾和我說:‘自古忠孝不能兩全,你是為國家和人民守的島,就是我死的時候你不在身邊,我也不怨你’,但我怨我自己。有時候,我想家人想得直掉淚。

開山島上一座永不消逝的哨所

王繼才曾說一定要親手把女兒交到一個值得託付的人手上。終於,這一天到來了,可是,王繼才卻失約了。大女兒獨自一人走進結婚禮堂,明知父親不會來,可還是忍不住放慢腳步,她想,父親說不定就在路上,我走慢點,就能等上他。然而,直到婚禮結束,父親還是沒有出現,化妝間裡,新娘一遍一遍補妝,眼淚卻又一遍一遍把它融化。幾十公里外,王繼才隔著海,一遍遍撫摸著大女兒小時候的照片,那是上島前,王繼才帶著妻子和女兒拍的唯一一張照片。他想象著大女兒做新娘的樣子,一會兒哭,一會兒笑,酒一杯接著一杯地喝,衣襟溼成一片。但把眼淚擦乾,第二天,王繼才照樣去升國旗,繼續守島。

開山島上一座永不消逝的哨所

王繼才說,當年,17歲的二舅被父親送去前線,參加了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抗美援朝戰爭,回家時,已經30多歲,和很多戰友相比,二舅是幸運的,因為他活了下來。和二舅相比,他又是幸運的,因為島上再艱難,也沒有槍林彈雨的危險,他得守好。

“以島為家,苦而樂哉。”在小島巖縫間的“巴掌地”裡,整整齊齊地長著幾排青菜!旁邊幾株瓜苗也探出頭來。王繼才說,我把島上的泥土聚集到這裡,好生‘服侍’,終於在島上種上了菜。

開山島上一座永不消逝的哨所

王繼才負責種菜種瓜,王士花則忙著種樹。她栽下了50株苦楝樹的樹苗,竟然成活了16株。現在島上有132棵樹了。從島上的燈塔往下看,光禿禿的小島真是多了許多綠意,夫妻倆在海島生活的苦澀中用心栽植的小樹苗、用水泥修築的硬化路、兩隻活蹦亂跳的小白狗,王士花說,“你們看這是島,我們看就是家”。

寫作素材從網上搜集,感謝各位老師的辛苦勞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