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山岛上一座永不消逝的哨所

开山岛上一座永不消逝的哨所

7月27日,海防前哨老民兵王继才在执勤期间突发疾病,经抢救无效去世,生命永远定格在59岁。

开山岛是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境内的一座小岛,王继才则是这个“黄海前哨”岛上的民兵哨所所长,今年刚刚59岁。他以自己独有的方式践行了生前常说的一句话:“我要永远守在开山岛,守到守不动为止!”

开山岛上一座永不消逝的哨所

开山岛位于我国黄海前哨,邻近日本、韩国公海交界处,面积仅0.013平方公里,距最近的陆地江苏省连云港灌云县燕尾港约12海里,岛上野草丛生,海风呼啸,人迹罕至,条件极其艰苦。面积仅有两个足球场大小,却是军事要塞连云港的前哨阵地,战略位置十分重要。1986年驻岛连队撤离后,灌云县人武部曾先后派出10多个民兵守岛,但最长的只待了13天。1986年7月,人武部政委找到王继才,他一口答应下来,瞒着家人上了岛,随后母亲也辞了小学教师的工作跟随父亲上了海岛。来的时候,父亲27岁,母亲25岁,被人们亲切地称为“开山岛上的夫妻哨”。夫妻二人不畏艰苦,恪守使命,守望和保卫祖国领土,至今已三十余年。

开山岛上一座永不消逝的哨所

经群众推荐、组织考察,王继才担任灌云县开山岛民兵哨所所长。王继才是开山岛的第五任“岛主”。此前几任呆的时间都不长,最长的13天,最短的3天。上岛两个多月,妻子王仕花就辞去了工作,和王继才一起守岛,她来了以后,开山岛有了家的感觉。丈夫是哨所所长,妻子是哨员,两个人的“夫妻哨”一直持续至今。

开山岛上一座永不消逝的哨所

岛上条件的艰苦程度令人难以想象。淡水、粮食、蔬菜、蜡烛等生活用品都要花钱从岸上购买托人捎带过来。当时两人的年工资加起来只有3800元钱,除去生活开支,所剩无几。捉蟹钓鱼,成了王继才业余的主要生活内容和经济来源。而作为哨所所长,他每天还有更重要的工作要做,早晚例行巡岛;观察监视和报告海上、空中情况;反敌内潜外逃;防敌小股袭扰;协助维护社会治安,救护海上遇险船只和人员,每天完成守岛日记的记录,遇有突发情况要及时向上级部门汇报。

开山岛上一座永不消逝的哨所

1987年7月9日,他们的儿子王志国出生在开山岛上,因为受暴风天气影响,即将临盆的母亲王仕花无法乘船返回陆地,他是在王继才的接生下来到这个世界上的,一直在岛上生活到6周岁,直到离开小岛到陆地读小学。

开山岛上一座永不消逝的哨所

小的时候岛上的条件非常艰苦,没有电、没有自来水,甚至连树也没有,有一次刮台风,岛上连续十几天缺水断粮,为此他经常在父母面前掉眼泪,想到陆地上生活。但这一愿望直到6岁才实现。现在岛上仅有的这些小树小草,也是父母费了很大工夫才裁活的。上岛之初,父母从陆地上一点点运来泥土,在石头缝里种树栽花。第一年,栽下100多颗白杨,全死了;第二年,种下50多颗槐树,也是无一存活;第三年,一斤多的苦楝树种子撒下去,终于长出一棵小苗,夫妇俩喜出望外。如今,30多颗苦楝树、松树在岛上顽强生长,几颗桃树今年还喜获丰收。

开山岛上一座永不消逝的哨所

从小,王志国就随父母一起巡岛守岛,每天王志国都会和父亲母亲通电话,休假都会带着妻儿上岛和父母团聚,他对岛上的一草一木都很熟悉,父亲告诉他巡岛、观天象、护航标、填写海防日志,这是父母32年来每天都要重复做的事情。升国旗更是每天第一件要做的事情。

开山岛上一座永不消逝的哨所

岛上风大湿度大,太阳照射强烈,国旗很容易褪色破损,守岛32年,父母自己掏钱买了300多面国旗。2012年元旦,天安门国旗护卫队了解他们的事迹后,专门从北京送来一座全钢移动升旗台和不锈钢旗杆,还向他们捐赠了一面曾经在天安门广场飘扬过的国旗。父亲王继才将这面国旗视若珍宝,收藏至今。

开山岛上一座永不消逝的哨所

32年来,父母抱定“守岛就是守家,国安才能家宁”的坚定信念,把人生最美好的年华无私奉献给了国防和海防事业,因事迹突出,两人先后荣获“全国时代楷模”、“全国爱国拥军模范”、“全国十大正义人物”、“全国十大海洋人物”等荣誉称号,他们的家庭也先后获评“全国情系国防好家庭”、“全国幸福家庭”等称号。

开山岛上一座永不消逝的哨所

王继才走了,但守岛还会继续。王继才遗孀王仕花说,她已于8月6日上午向组织递交了守岛申请。她想把丈夫的愿望继承下去。老王跟我说过,就算他哪天走了,也要在岛上走,在岗位上走。这是王继才曾经许下的诺言,如今也是她的诺言。

开山岛上一座永不消逝的哨所

2013年,“中共灌云县燕尾港镇开山岛村党支部”和“灌云县燕尾港镇开山岛村村民委员会”在开山岛上挂牌。这是全国最小的行政村,王继才担任首任支部书记,王仕花是首任村委会主任。2014年9月,中共中央宣传部授予王继才、王仕花夫妇“时代楷模”称号。同年,灌云县开山岛民兵哨所荣获“海防模范民兵哨所”称号。然而,常年艰苦的生活条件,以及潮湿的生活环境,也给王继才夫妇的健康埋下了隐患。王继才生前经常心口疼,身上也有很多湿疹,老是说腰痛,要她帮忙捶。王仕花的身体也不是很好。王继才突发疾病去世时,王仕花并不在岛上,而是回到县城治疗自己的股骨头前期坏死症状。“我曾经跟他说过,要不我们下岛吧”。

开山岛上一座永不消逝的哨所

2003年10月,王继才父亲病重。那时正赶上上级领导来哨所检查,直到检查结束,他才请假回家,父亲已去世了。两年后,同样是10月,国庆长假第一天,夜里10点多钟得到消息,他的大哥突然去世,当时正值战备执勤,情况特殊,他不能离开。等到国庆长假结束时,偏偏又赶上刮风下雨,没有船,又等了一星期,回到家只看到一个新坟堆……2012年10月,老母亲病情加重,等他赶上岸时,她已永远地闭上了眼睛。

开山岛上一座永不消逝的哨所

王继才一家过得很清贫,大女儿13岁就辍了学,儿子上中学,5000元赞助费中4500元是借的高利贷,为还债,王继才常常泡在冰冷的海水里捞螃蟹。但面对巨额的诱惑,他始终没有放弃自己的原则。

开山岛上一座永不消逝的哨所

开山岛独特的位置,成了犯罪分子眼中走私、偷渡的“天堂”。1999年3月,孙某找上了王继才:“王叔,你下岛吧,小岛让我来经营,赚钱和你对半分。但不能向上级部队领导汇报这件事。”“不干净的钱坚决不要!”王继才迅速报告上级。1997年8月,县里有个单位的领导,以在开山岛搞投资开发为名,暗中却搞偷渡,有个“蛇头”私下找到王继才,掏出10万块现金,求行个方便被他拒绝。那些年,夫妻俩先后报告过9次涉及走私、偷渡等违法事件线索,其中6次被成功告破。

开山岛上一座永不消逝的哨所

王继才说,我是农民的儿子,为了一个承诺,我选择了上岛;我是哨所的民兵,为了一面国旗,我留下来守岛;我是一名共产党员,为了一个信仰,要在开山岛守下去,直到守不动的那一天!

现在,开山岛新建了一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里面陈列了王继才夫妇守岛三十年的很多物件,如190多面被风雨撕破的国旗、40多本海防日志、1部手摇电话机、20台听坏的收音机、10多盏用坏的煤油灯。截至目前,已有近万人上岛接受教育,学习王继才夫妇坚守孤岛三十年,爱国奉献的赤子情怀。

开山岛上一座永不消逝的哨所

他的母亲对他说,儿子啊,你是为国守岛,就是我去世的时候你不在身边,我也不怪你。自古忠孝不能两全,但在我心中,尽忠就是尽孝,守海防就是尽大孝。”他哽咽着告诉我,老父亲、老母亲病重时,自己都在执勤,没能回去,“这视频,我反反复复看过几百遍,老母亲的叮咛,一辈子也不会忘记”。

岛上营房的门上写了副对联:“甘把青春献国防,愿将热血化丹青。”王继才说,是他自己专门找人写的。岛上的旗杆被海风吹坏了,他急坏了,哪里顾得上睡觉,连夜修好旗杆。有人问他,没人要求,没人监督,没有人看,你为什么还要这么较真?”王继才说,开山岛虽然小,但它是祖国的东门,我必须插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只有看着国旗在海风中飘扬,才觉着这个岛是有颜色的。32年,11680天,枯燥、孤独、无助,每一天都重复着相同的日子,但王继才心中有一个信念:家就是岛,岛就是国,守岛就是卫国。

开山岛上一座永不消逝的哨所

王继才说,我走了,岛怎么办?我对不起妻子,这么多年,我吃过的苦她都吃了,我没吃过的苦她也吃了。我对不起孩子,老二上学后,别人嘲笑他没父母,欺负他,他一个人躲在角落抹眼泪。我也对不起家人,父亲、母亲去世,我都不在身边,母亲曾和我说:‘自古忠孝不能两全,你是为国家和人民守的岛,就是我死的时候你不在身边,我也不怨你’,但我怨我自己。有时候,我想家人想得直掉泪。

开山岛上一座永不消逝的哨所

王继才曾说一定要亲手把女儿交到一个值得托付的人手上。终于,这一天到来了,可是,王继才却失约了。大女儿独自一人走进结婚礼堂,明知父亲不会来,可还是忍不住放慢脚步,她想,父亲说不定就在路上,我走慢点,就能等上他。然而,直到婚礼结束,父亲还是没有出现,化妆间里,新娘一遍一遍补妆,眼泪却又一遍一遍把它融化。几十公里外,王继才隔着海,一遍遍抚摸着大女儿小时候的照片,那是上岛前,王继才带着妻子和女儿拍的唯一一张照片。他想象着大女儿做新娘的样子,一会儿哭,一会儿笑,酒一杯接着一杯地喝,衣襟湿成一片。但把眼泪擦干,第二天,王继才照样去升国旗,继续守岛。

开山岛上一座永不消逝的哨所

王继才说,当年,17岁的二舅被父亲送去前线,参加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回家时,已经30多岁,和很多战友相比,二舅是幸运的,因为他活了下来。和二舅相比,他又是幸运的,因为岛上再艰难,也没有枪林弹雨的危险,他得守好。

“以岛为家,苦而乐哉。”在小岛岩缝间的“巴掌地”里,整整齐齐地长着几排青菜!旁边几株瓜苗也探出头来。王继才说,我把岛上的泥土聚集到这里,好生‘服侍’,终于在岛上种上了菜。

开山岛上一座永不消逝的哨所

王继才负责种菜种瓜,王士花则忙着种树。她栽下了50株苦楝树的树苗,竟然成活了16株。现在岛上有132棵树了。从岛上的灯塔往下看,光秃秃的小岛真是多了许多绿意,夫妻俩在海岛生活的苦涩中用心栽植的小树苗、用水泥修筑的硬化路、两只活蹦乱跳的小白狗,王士花说,“你们看这是岛,我们看就是家”。

写作素材从网上搜集,感谢各位老师的辛苦劳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