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聯免密免簽支付從300提升至1000,落地後爲何招來罵名?

移動支付已經成為了這個時代的一種標誌,也成為了人們的一種支付習慣,現如今人們出門已經不會帶現金了,都是憑著一部手機走遍天下。移動支付的普遍性發展也使得移動支付市場成為了互聯網商家們競相爭奪的一塊大蛋糕,微信和支付寶是目前最大的移動支付平臺,幾乎是瓜分了移動支付市場的份額,除此之外,銀聯也一直在移動支付上做文章,試圖抗衡微信和支付寶。

今年移動支付市場的大變動比較多,比如支付寶和微信掃碼支付單日限額500元,取消第三方支付與銀行的直連等等。這些可以說都是銀聯在利用自己手中的“特權”來現在微信和支付寶的發展,畢竟這兩家佔了移動支付市場94%的份額,銀聯想要在移動支付市場佔領一席之地,就得從微信和支付寶的口中奪食。

銀聯免密免籤支付從300提升至1000,落地後為何招來罵名?

之前為了對付微信支付和支付寶支付,銀聯推出了雲閃付,不過因為雲閃付推出的時候,微信支付和支付寶支付都已經發展成熟,而且人們已經養成了使用微信或是支付寶支付的習慣,雲閃付就很難再去改變人們的習慣吸引用戶。另外雲閃付的推廣方式也不是特別到位,最後使得含著“金湯匙”出生的雲閃付半路夭折,沒能取得預想的效果。

以前微信和支付寶掃碼支付的額的一一般是單日不超過1000元,這被銀行認為是不安全的支付方式,所以最終迫使支付寶和微信把掃碼支付單日最高額度下調至500元,這使得微信用戶和支付寶用戶都心存不滿。

戲劇化的是,在支付寶和微信下調額度以後,銀行卻高調宣佈,把銀聯免密碼免籤的單日額度從300上調至1000,一邊是限制支付寶和微信,一邊自己又去這樣做,簡直就是赤裸裸的“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

對於銀聯這樣的做法,網友們紛紛調侃到:現在怎麼不為用戶的安全考慮了?

銀聯免密免籤支付從300提升至1000,落地後為何招來罵名?

目前銀聯的這一政策已經在一些城市落地,銀聯是本著方便用戶消費的初衷去的,但可惜落地後的反響並不好,反而是引來了一片罵聲。

人們之所以反感銀聯的這一功能,一是顧慮到安全問題,有的網友說自己一個月的工資也就夠免密免籤幾次,但凡有一次被盜刷,對自己造成的損失都是嚴重的。二是因為銀行的這個權限是默認開通的,也就是在辦理借記卡和信用卡的時候就會默認給你開通免密免籤的“閃付”功能。而不需要這個功能的客戶需要自己致電客戶或是到營業廳辦理關閉功能,這給很多不需要此功能的用戶造成了困擾。

有持卡人認為,開不開通應該是持卡人決定,而不是讓不希望開通該功能的持卡人致電開卡銀行客服電話進行關閉或者到銀行網點辦理。合同應該是雙方合意才能成立 ,銀行這樣未經客戶同意就自行默認開通的做法顯然不妥。

銀聯免密免籤支付從300提升至1000,落地後為何招來罵名?

針對人們關心的安全問題,有專家認為,銀聯的安全係數非常高,採用了很多先進的安全技術,比如支付標記化的Token技術,使風險能夠得到很好的控制,在安全性和便捷性上能夠做到更好的平衡。如果真的能做到安全保障,為何銀聯“閃付”的消息一出來就引起了大眾的質疑呢?銀聯是不是應該反思一下是不是自己的工作做得不到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