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只要扛得住這4點的人,最後都留學成功了

互聯網第一留學公開課——留學爆米花

焦點|只要扛得住這4點的人,最後都留學成功了

過來人都說,留學本身就是一場硬仗、一次苦旅。

如果以下這些留學生經歷過的痛苦和困難你都沒在怕,那你就是準備好了,出發吧!

壓力大到無法入睡

我在澳洲讀研,壓力大到無法入睡是常事。

剛開始的時候半夜突然驚醒,情緒還很難過,想到自己一個人在異國他鄉免不了感傷,有時候手顫抖著想給爸媽發消息,但是想到他們知道了也只是白白讓他們擔心,就把手機放下,一個人盯著天花板直到眼睛發酸,再緩緩睡去,或者就一直睜開眼睛到第二天上課。

我來澳洲的這一年,自己基本沒有去買過新衣服,基本沒有去下過館子。為了減免學費,選了比正常人多了一半的課,每天除了學習就是學習,沒有在凌晨1點之前睡過覺,每天都是6點鐘起床。日程簡單到用手都能數出來。

在國內的時候,熬夜寫報告,都好像離自己很遙遠。但是出來之後才發現,熬夜和咖啡是標配,一邊熬夜一邊養生是常事。最近看到“朋克養生”這個詞的時候,無奈地笑了,這就是我呀。

焦點|只要扛得住這4點的人,最後都留學成功了

最開始來澳洲的時候,激增的壓力加上水土不服和飲食不適,我連續兩個月沒有來月經,嚇得我以為我自己得了婦科病!但是還不敢去醫院,因為擔心醫療很貴,害怕自己看不起病。

很多人給我說過不要自己有那麼大的壓力,但是我真的沒有辦法自己不給自己那麼大的壓力,我想到自己一窮二白,爸媽是咬牙供我出來讀書的,如果不是我自己在國外省吃儉用根本不可能活到現在,如果不是學校項目的支持,家裡面也不可能能負擔起這樣的學費。

出國之前,我一直有著很大的雄心壯志,想要自己在這兩年研究生的時間裡面充分利用時間,學到很多很多的東西。甚至覺得我在澳洲有了一個那麼好的研究生學歷,我一定是能找到一個很好的工作的。學歷那麼高,平臺那麼好,那麼這未來也應該是水到渠成的事情,無限光明。

現在的我終於明白,能留下來的人,誰不是有著十八般武藝?成績好是硬性條件,研究生時期你還需要去積累足夠的工作經驗,努力讓自己打破語言障礙。

焦點|只要扛得住這4點的人,最後都留學成功了

澳大利亞是一個很實際的國家,需要知道你能做什麼,什麼做的好。拿著學位書就能找到好工作這樣的天方夜譚已經不存在了。你想留下來,你想在現在這樣的競爭中間活下來,你除了努力,別無他法。

我身邊每天在上演著有人為了留下來努力考雅思,努力考NATTI,努力刷績點,努力social,努力找實習的故事。壓力大,是每個人都在經歷的事情。我曾經有好幾次撐不下去了,不斷問自己為什麼要這樣辛苦去努力、去拼。後來想到一個答案,我想成為的自己,不是擁有別人模板的自己,而是獨一無二的自己。

強迫自己去體驗‘不舒服’

我在美國讀書,來給大家說一說,為什麼留學生出來讀書常常會有一種三觀被刷新的感覺。

有個詞“Culture Shock”,指的是當人們來到了一個和自己原有文化差異較大的地區而產生的近似“刷新三觀”的感覺。最著名的研究當屬來自荷蘭的Greet Hofstede所研究的各國文化差異理論。感興趣的同學可以搜索他的網站HofstedeInsights。

和奉行集體主義的東方文化不同,西方文化(特別是美國文化)更重視個人的聲音。在美國,人們會直率的表達自己的感受,為自己爭取利益,抗議自己遇到的不公。那是一個敢於發聲,敢於做“出頭鳥”的國度。人們甚至鼓勵你與眾不同,堅持自己的想法。

對於來自東方的我們,一開始很難理解並且融入這樣的文化氛圍。這也是為什麼亞洲學生(特別是中國內地學生)到了西方很喜歡抱團。因為同屬東方文化的我們,相互溝通和接觸起來更熟悉,更有安全感。對於相當一部分學生來說,這種文化衝擊感會一直延續下去。但大多數情況並不是因為我們的適應能力差,而是因為我們拒絕接受新的事物。

如果我們一直呆在與中國人抱團相處的舒適圈裡,某種時候,這更像一種妥協和逃避。開放自己的心態去接受新的事物、新的觀念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甚至會有些不舒服。但是既然已經選擇了出來留學,我就非常願意去作出這樣的嘗試,逼迫自己多跟不同文化語境下長大的朋友接觸、交流。

焦點|只要扛得住這4點的人,最後都留學成功了

很多留學生的生活被課程和旅遊所佔據,他們卻錯過了美國大學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個部分:打工兼職。環顧身邊的美國同學,課程之外都有著自己的工作,既可以賺取生活費,也可以積累工作經驗。我曾經鼓起勇氣申請了學校圖書館的工作。“天上不會掉餡餅”這句話的含義在美國被詮釋得很好,他們總是更青睞勇敢尋求機會的人。

提交了申請三天卻一直沒有收到迴音,我厚著臉皮直接去到了圖書館的 HR 辦公室。HR的工作人員很無奈的解釋說他們還沒來得及看,但是卻也很欣慰的表示“That position, they need people right away, and you can just come with me.”於是,我得到了一次融入美國文化和生活的機會,也讓我遇到了留學期間最好的朋友們。勇敢的嘗試和追尋,總是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常覺得又丟臉又尷尬

我在踏入完全陌生的學校,完全陌生的語言環境,總是擔心:我的英語真的夠好嗎?看到美國同學在課上侃侃而談時,會想:我的答案是正確的嗎?

種種的擔憂都在阻撓著無數的留學生融入這種“新穎”的課堂。然而,沒有人規定我們的回答必須語法完全正確,也沒有人規定我們的回答必須和教授期望的一摸一樣。在國外的課堂上,教授熱衷於鼓勵學生展示自己,表達自己。

記得我的社會語言學教授曾說過:It’s OK if you have different ideas. As long as you can convince me, it is a good one. 知識的獲取,批判性思維的發展都是在這些交流,甚至犯的過程中實現的。不要將錯誤當成你留學路上絆腳石。何不換個角度想想,它們是旅途中的磚瓦,只有不斷添加,道路才能越來越寬廣。

如果說舉一次手,發一次言,是勇敢的第一步,那麼在有困難,發現自己不足時,勇敢的尋求幫助就必定是第二步了。不得不承認的是,無論是語言成績多麼好的同學,在進入純英語的環境中,都會或多或少地遇到一定的難題,特別是在寫學術論文這一方面。

閃躲,逃避可能是腦中出現的第一個想法。我也不例外。在看到第一篇論文是 B 時,很想將它銷燬,不讓任何人看見。一位美國朋友提醒我,學習中心的導師們可以很好地幫我解決目前的困境。作為一個好面子的中國人,我很掙扎。因為,這真是太丟臉了,讓別人看作文,多尷尬。最終,情感向理智低頭:為了順利畢業,還是去吧。

焦點|只要扛得住這4點的人,最後都留學成功了

我的導師是一位教育專業的博士生,他反覆向我強調,學術寫作的難不在於語法的正確或句式的複雜,而是英語思維的轉換,如何讓語言和思維融為一體。

我最喜歡的一個環節是他會帶著我記錄文章中的問題,並討論如何更加貼切地用英語進行表達。每次當我寫論文時,都會不由自主地回顧相關問題,避免它們的再次出現。我們的討論從最初的用詞、句式,轉換到了後來的學術寫作格式和話題。當他說出:“You are sure about not going for your PHD?Your academic writing is excellent.”,我真切地意識到勇敢地尋求幫助不是丟臉,而是一次提升自己的機會。

所以,當你遇到學習上的困難和挫折時,勇敢地邁出這一步!

必須勇敢作出決定

文老師在《留學家庭必修課》裡講述了她的一位學生的真實申請案例。三年前,學生從國內一所211重點大學的機械工程專業本科畢業,發現自己心裡最想從事的行業是動畫,於是在23歲的時候,他做了非常大膽的決定:出國學動畫設計——重新由本科開始!

當你的心有方向的時候,全世界都會給你讓路。經過不懈的努力,這位學生最終申請到了澳洲皇家墨爾本,這所學校的藝術設計專業非常王牌。三年的學習,讓他越發靠近自己的人生理想和目標。

近日學生的媽媽跟文老師取得聯繫,告知近況:這位學生畢業後準備回國就業,回國之前就開始在影視基地做實習,已經順利拿到了工作邀約,薪水相當可觀。

焦點|只要扛得住這4點的人,最後都留學成功了

除了為他感到高興,也不得不佩服他當初毅然的決定和勇氣。每個人的人生道路都不同,在你有能力做出選擇的關鍵點上,如果你一鼓作氣扼住了“命運的咽喉”,人生就會向你所期望的方向前進。勇氣和努力,看起來多麼簡單的兩個詞,背後所蘊含的是無數汗水和難眠的夜晚。留學是件苦差事,每一個成功留學的人都走過不那麼容易的路。

所以你,真的準備好了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