耗時7年獨自修「長城」,漾濞七旬老人這麼執著是爲什麼?

耗时7年独自修“长城”,漾濞七旬老人这么执着是为什么?

耗时7年独自修“长城”,漾濞七旬老人这么执着是为什么?
耗时7年独自修“长城”,漾濞七旬老人这么执着是为什么?

說到中國的萬里長城,大夥都是耳熟能詳了。在漾濞縣漾江鎮上邑大竹坪有一個千米“長城”,這是一位當地村民耗時7年獨自修建,如今修建者已經年近八旬,老人默默守護大山十多年,只為綠化荒山美麗家園,形成大竹坪的另一道獨特的風景線。

耗时7年独自修“长城”,漾濞七旬老人这么执着是为什么?

但凡來過漾江鎮上邑大竹坪石房子的人,無一不被牟學明老人修建的“長城”深深折服,“長城”全長1500米左右,蜿蜒環繞在一塊佔地面積方圓80多畝的山地周圍,牆身均為石頭砌成,石牆高的地方達2米,矮的地方也有1米七八左右。這座“長城”的修建歷時7年,都是他一個人獨立完成。每一塊大大小小石頭都是牟學明一個人從附近的河裡背上來,之後又一塊塊地砌在一起圍成連綿不斷的石牆。

耗时7年独自修“长城”,漾濞七旬老人这么执着是为什么?

1944年出生的牟學明老人今年已經74歲了,是漾濞縣漾江鎮上邑村委會煉坪小組的一位村民。1990年46歲的他獨自一人來到離家6公里遠的大竹坪石房子,此後3年的時間裡,牟學明開始默默修築自己的“長城”,而他修築“長城”的初衷僅僅是為了“抵禦”牲畜們的大肆入侵:山下村民的牛羊經常被趕到到此處放牧,眼看一片片綠茵茵的草地變成了荒地,牟學明的心中又痛又急。

耗时7年独自修“长城”,漾濞七旬老人这么执着是为什么?

牟學明說:“如果我不用圍牆圍起來的話,土地就快成沙地了,草長不起來,荒廢了就可惜了。我經常看書看電視,號召大家綠化荒山,哪裡有荒山以後要儘量的種樹,不要等它荒漠。”

修築“長城”3年後,由於家中有事,牟學明從山上返回了家中,“長城”的修建擱淺。2010年,身患糖尿病,已經66歲的牟學明再次來到山上,一呆又是8年多,不僅因為山中空氣清新水質好,適合治病養老,更重要的是他心心念念尚未完工的“長城”,自此又歷經4年,直到2014年,牟學明70歲時,他的“長城”才全部建成完工。

耗时7年独自修“长城”,漾濞七旬老人这么执着是为什么?耗时7年独自修“长城”,漾濞七旬老人这么执着是为什么?

牟學明15歲從漾濞一中初中畢業後回到老家務農,苦活重活沒少幹過;60年代當過民辦教師,70年代是生產隊裡的會計,80年代當過村民組長。他是個幹活能手,種地犁田、編制竹器樣樣都能來,但最喜歡的還是和石頭打交道。1980年牟學明開始學習泥水匠,從此和石頭接下不解之緣。1990年他第一次上山,親手建起了這間棲身的石頭房子,之後這兒就被當地村民以“石房子”命名。牟學明說,自己一輩子勤勞愛幹活都是受了母親的言傳身教。

耗时7年独自修“长城”,漾濞七旬老人这么执着是为什么?

“勤儉勤儉,衣食把穩,懶惰懶惰,挨凍受餓。人懶不得,一輩子要苦,明天的生活是今天苦下的,媽媽說的這些話,現在都牢牢記著的。”牟學明說道。

牟學明幾乎很少下山,山中風景雖美但少有人來,野豬、牛羊是老人最親密的夥伴,他們之間雖不能言語溝通,但長期的朝夕相處,卻也形成了無言的默契,老人有一套獨到和牲畜們打招呼的方式,只要一聽到老人的呼喚,這些可愛的“朋友們”都會迅速從四面八方集結到他周圍。

耗时7年独自修“长城”,漾濞七旬老人这么执着是为什么?

老人說,因為交通不發達,大竹坪目前還不為山外的很多人認識,村民上山也較為不便,為了讓大夥上山好走路,老人曾經耗時一個多月用石板修了一截一公里長的山路,但由於諸多原因,現在路又變得崎嶇不平了。最讓老人感覺不方面的是山中還沒有通電,能早日用上電,是老人最大的夢想。

耗时7年独自修“长城”,漾濞七旬老人这么执着是为什么?耗时7年独自修“长城”,漾濞七旬老人这么执着是为什么?

在老人的精心維護下,被牲畜們破壞的荒地如今又煥發了生機,老人種的桃樹、李樹、梅樹、核桃樹、花椒樹都已經陸續開花結果,它們是大山帶給老人的安慰,也是老人的驕傲。牟學明說,將來還要種上更多的果樹,讓這裡變成一片林果園,一年四季有花開,一年四季都有果子吃,讓山外更多的人知道美麗的大竹坪。老人說,人只要有志氣,下決心去做事情,就一定能做好。

耗时7年独自修“长城”,漾濞七旬老人这么执着是为什么?

記者:趙春燕 趙會明

通訊員:李惠贇

耗时7年独自修“长城”,漾濞七旬老人这么执着是为什么?耗时7年独自修“长城”,漾濞七旬老人这么执着是为什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