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我國兩岸三地生肖郵票的發行日期

自1981年《辛酉年》郵票始,我國郵政部門就將生肖郵票的發行日期圈定在了每年的1月5日 ,已經接近30年,估計2011年後第三輪生肖郵票的發行日期也不會有變化。但,集郵界對1月5日發行生肖郵票歷來頗有微詞。2004年,生肖集郵研究會曾在會刊《生肖集郵》上就此進行過討論,筆者也積極撰文參與。最近常州沙正華先生在網絡上發表了《建議改變生肖郵票出售日期與發行方式》的文章,引發新一輪探討。

一、中國國家郵政生肖郵票的發行依據

1、《庚申年》郵票名稱的確立

淺談我國兩岸三地生肖郵票的發行日期

早在1978年,郵票發行局副局長薛鐵曾建議發行“馬年”生肖郵票,但胎死腹中。於是有了1978年5月5日發行的《奔馬》特種郵票,在“馬年”裡有了“馬”的身影。1978年年末,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了,解放思想、撥亂反正、改革開放之春風吹拂神州大地。

根據《中國郵票史·第9卷》的記載:1979年11月6日,由時任郵票發行局設計室主任孫少穎起草、時任郵票發行局局長宋興民署名給郵電部領導的請示報告中說:春節,是我國人民的傳統節日,有悠久的歷史。為滿足廣大人民群眾希望和出口需要,我們考慮在每年春節前發行一枚“年票”,圖案是十二生肖,每年一次。

我國是干支紀年的創始國,我們出十二生肖的年票,既可宣傳我國悠久的科學文化傳統,又可給傳統的節日增添一項喜慶內容。

明年是庚申年,按照“五行”的說法,庚申年即金猴年,故特請著名畫家黃永玉設計了《猴年》特種郵票一枚,擬在明年春節前發行。

“《猴年》特種郵票”後來為什麼變成了《庚申年》特種郵票呢?據全國集郵聯會士孫少穎,在《中國生肖郵票的啟動與票名的擬定》一文中回憶,是在孫老提出 “應該以干支紀年命名”的主張後,改變並確立的。

以上資料的引用充分證明,我國生肖郵票的發行與十二生肖、與干支紀年、與五行、與春節都緊密相聯,密不可分。

2、干支紀年

干支是我國古代原始的記數工具、排列順序的符號。採用干支紀年的方法,一般認為自東漢開始。但近年又有新的提法,一說西漢初期的漢高祖十一年(公元前196年)已有,一說戰國中期之魏已用。十個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與十二個地支按順序兩兩相配,如甲子、乙丑、丙寅、丁卯……,可有60對不同的組合,每年用一對干支來表示,60年一個循環,習稱“六十甲子”。

3、十二生肖

淺談我國兩岸三地生肖郵票的發行日期

肖,單從字面上講就是像。所謂“生肖”,就是人出生那一年的“屬相”,這是我國古代人民智慧的結晶之一。古時,人們發明了“干支紀年”法,但比較繁瑣複雜,為了便於記憶和推算年份,就拿12種動物與十二地支相對應。久而久之,約定俗成,形成現今的“十二生肖”。

地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動物:鼠、牛、虎、兔、龍、蛇、馬、羊、猴、雞、狗、豬。

這12種動物就是十二生肖,一個人的屬相是由其出生的農曆年份的地支決定的。比如,在帶有“寅”地支年份出生的人,無論是“甲寅”年、“丙寅”年、“戊寅”年、“庚寅”年、“壬寅”年,他的屬相都是十二生肖裡的“虎”。生肖12年一個循環,稱為一輪。

4、生肖與五行

五行是指金、木、水、火、土。五行學說是我們的祖先對自然界萬事萬物所具屬性的高度哲學概括,而絕不僅指日常生活中所見的這五種物質,它是一種對事物的描述和抽象概括。五行學說是以五行之間的相生相剋關係,來探索和闡述事物之間的相互聯繫、相互協調平衡的整體性和統一性,以及這種協調平衡被破壞後的相互影響。古人又將五行與十二生肖搭配,形成:

十二生肖: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五行:水土木木土火火土金金土水

孫少穎在申請發行1980年《庚申年》生肖郵票的報告中,專門說明“按照‘五行’的說法,庚申年即金猴年”就是這個道理。

5、生肖與春節

因為十二生肖是由干支紀年衍生而來的,因此一種生肖的始終是與其相對應的干支紀年捆綁在一起的。一個干支紀年的“始”即農曆正月初一,也就是我們舉國歡慶的春節;一個干支紀年的“終”即農曆12月30日(有時是29日),也就是我們闔家歡聚的“除夕”之夜。

例如2010年1月1日至2月13日(含13日)之前出生的人的屬相為“牛”,因為2月13日是農曆“乙丑”牛年除夕。2月14日才是農曆“庚寅”虎年的正月初一,這時出生的人的屬相才可以是“虎”。

二、中國國家郵政生肖郵票發行日期的選擇

中國國家郵政生肖郵票發行日期的選擇,應當是十分慎重的,這在1979年的申請發行生肖郵票的請示報告中已有涉及:“在每年春節前”。至於春節前幾天,這要視實際情況確定。至目前,只有三個日期有幸成為生肖郵票的誕生日。

1、《庚申年》郵票發行日期的選擇

中國國家郵政第一套生肖郵票《庚申年》是在1980年2月15日發行的,這一天是農曆己未“羊年”的臘月二十九。因為沒有臘月三十,2月15日便成為“除夕”。選擇這一天發行《庚申年》“金猴”郵票,非常符合干支年與生肖的關係,也達到了“給傳統的節日增添一項喜慶內容”的“年票”發行的初衷。

可以說,《庚申年》郵票的發行不僅開創了中國郵政生肖郵票的先河,還樹立了一個很好的生肖郵票發行日期的榜樣,只可惜沒有堅持下來。

淺談我國兩岸三地生肖郵票的發行日期

2、首輪生肖郵票發行的日期簡表

中國國家郵政首輪生肖郵票是從1980年至1991年期間發行的,除第一套《庚申年》為2月15日發行外,餘皆在1月5日面世。中國國家郵政首輪生肖郵票的發行,極大的促進了世界各國發行生肖郵票的熱情,使生肖郵票成為世界性熱門題材。

3、第二輪生肖郵票的發行日期

1992~2003年間,中國郵政第二輪生肖郵票發行,其中11套依然在1月5日發行,只有一套例外。1992年的《壬申年》為什麼會選擇在1月25日發行?似乎與生肖郵票本身沒有大的關係,但與我國的郵票關係重大。這就是自1992年起,我國的郵票發生了重大變化:1郵票銘記由沿用了41年的“中國人民郵政”,改變為“中國郵政”並增加英文國名“CHINA”。2郵票上的編號,從以前的分類別按順序排列,改為以年號打頭按發行(印製)時間順序排列。這兩點變化,在我國郵票發行史上可以說是史無前例的,必然會影響到1992年第一套郵票,而1992年的第一套郵票就是《壬申年》“猴票”。

4、第三輪生肖郵票發行日期

2004年1月5日《甲申年》郵票發行,拉開了中國郵政第三輪生肖郵票發行的大幕。至2010年,已經發行的7套生肖郵票都在1月5日誕生。但自2004年起,中國郵政生肖郵票的發行又迎來一個重大的折點——經國家郵政局批准,第三輪生肖郵票均在生肖集郵研究會所在地的蘇州舉辦首發儀式。

從此,每年的1月5日,蘇州變成了生肖郵迷乃至普通集郵愛好者的盛大節日。

三、港、澳、臺地區生肖郵票發行的日期

香港、澳門、臺灣地區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神聖領土的一部分,與祖國大陸有著血濃於水的親情,民俗風情與祖國大陸同出一脈。三地區的郵政部門都先後發行生肖郵票,這在生肖郵票發行史裡是舉足輕重的,它們對發行日期的選擇也不盡相同。

1、香港地區生肖郵票發行時間的選擇

香港地區是大中華圈裡第一個發行生肖郵票的,從1967年的丁未“羊年”到1978年的戊午“馬”年,發行了第一輪。在停止9年後,又於1987年至1998年發行了第二輪。1999年發行“新年郵票”和第二輪“十二生肖郵票小版張”。自2000年至今,繼續發行第三輪。

淺談我國兩岸三地生肖郵票的發行日期

從表中可以看出,幾乎沒有什麼規律可言。12年中,除1977年在農曆11月外,其餘均在農曆12月,且有8年在12月下旬的21~25日之間。不知1979年4月21日,作為中國郵票代表團一員的吳鳳崗先生,在向上級領導遞交的出訪香港的考察報告中,在建議發行生肖郵票時對發行日期是如何提及的。李毅民、趙志賢編著的《中外生肖郵票》一書中,特別提到“吳鳳崗特別注意考察了香港生肖郵票的發行、數量、日期、行情等”。因此,發行日期決不會被忽視,一定進行過討論、研究,絕不會隨心所欲。

香港第二輪生肖郵票的發行日期,依然讓人感到混亂不堪,基本延續了第一輪的做法。更有甚者,1997年的丁丑“馬年”郵票是在2月27日發行,那一天已經是丁丑年的正月二十一日了。

香港第三輪生肖郵票發行日期似乎有了一點點規律可言,包括1999年發行的“兔年”賀年郵票在內,不僅都控制在農曆12月內,且大都是選擇在了週六和週日(2001年“蛇年”郵票發行日是1月1日,週一,但也是元旦假日)。而前兩輪,除1998年的“虎年”郵票放在週日發行外,竟再沒有一套是如此。

2、澳門地區生肖郵票發行時間的選擇

澳門是兩岸四地發行生肖郵票最晚的,第一輪始於1984年至1995年結束。發行日期稍有規律可循,基本放在農曆臘月二十三過小年前後的2、3天,其中有5套就在過小年的當天發行。1992年的“猴年”郵票,原定1月28日(農曆12月24日) 發行,但因葡萄牙印刷廠將郵票上的中文“猴”字印反了,必須重新制版印刷,故推遲發行,這是個例。

淺談我國兩岸三地生肖郵票的發行日期

澳門1996~2007年的第二輪生肖郵票的發行日期,沒有很好的延續、促進第一輪時的好做法,而是自己亂了陣腳。雖然有10套是在農曆12月面世,但有2套在上旬、4套在中旬。更有甚者,2003年、2007年的2套票提早到農曆11月就跑出來了。

澳門第三輪生肖郵票,雖然只發行了2008~2010年3套,發行時間依然農曆11月、12月皆有,似乎不打算遵循什麼規律了。

3、臺灣地區生肖郵票發行時間的選擇

臺灣地區是緊隨香港地區的腳步推出生肖郵票的。從1968年到1979年的第一輪生肖郵票始,都不是在該生肖所涉及的公曆年度發行,而是提前在前一年發行,如1969年度才是“己酉雞年”,但“己酉雞年”的生肖郵票在1968年的11月12日就面世了。其餘則都在12月且基本上都在12月1日發行,從公曆的角度看較有規律。

淺談我國兩岸三地生肖郵票的發行日期

臺灣1980~1991年的第二輪生肖郵票的發行日期,除去1991年11月30日發行的“壬申猴年”郵票外,其餘11套全部放在12月1日發行,不但繼承了第一輪生肖郵票發行日期的穩定性,而且使其更加穩固。

臺灣1992~2004年的第三輪生肖郵票的發行日期,依然保持著良好的連續性以12月1日為基準。查了一下資料,臺灣也是施行雙休日。1996年“牛票”、2003年“羊票”發行時,12月1日是週日,所以推到12月2日發行。更有2001年“馬票”,12月1日、2日趕上了週六、週日,推到3日發行的。只有1998年“兔票”,不知為何推到12月2日週三發行。

臺灣是兩岸四地率先進入發行第四輪生肖郵票的地區,至2010年已經發行第6套。除2005“雞票”於11月10日發行,2008“鼠票”因12月1日、2日趕上了週六、週日,推遲到3日外,餘4套全部在12月1日發行。

四、目前生肖郵票發行日期利弊

通過以上表格及簡要說明,可以對大中華圈裡兩岸四地發行生肖郵票日期的選擇,有了一個大概的瞭解。

香港地區生肖郵票的發行日期基本控制在農曆12月,但從公曆日期看,令人眼花繚亂。澳門地區生肖郵票的發行日期大都圍繞農曆臘月二十三過小年,頗有些年味了。臺灣地區生肖郵票的發行日期幾乎固定在12月1日,從農曆的角度看似乎太早了一點兒。據說這樣做,是為了使生肖郵票能趕上聖誕節、元旦和春節三大節日的用郵高峰,擴大生肖郵票的使用。

中國國家郵政生肖郵票發行日期已經固定在1月5日。這樣做的好處是,有利於形成“品牌”意識,有利於人們記住這個日子。事實證明的確如此,每年1月5日,各地郵票公司都是人頭攢動,摩肩接踵。

選擇1月5日發行生肖郵票的理由,尚未見官方的正式文件。是否可以推測,這樣做最起碼是避開了混淆“新年”的概念——生肖郵票只為春節,不為元旦,但又可成為每個新年的第一套郵票,討個好彩頭。為什麼要摒棄像《庚申年》那樣在除夕發行的選擇?據說是為減少臨近春節郵局的壓力,並緩解群眾春節前過於忙碌的繁雜,這些似乎算不得堂堂正正的理由。因為,生肖郵票發行30年的歷史已經證明,各地每年1月5日出售生肖郵票的經歷也可以證明,中國郵政完全可以應付得了這種“盛大”的局面。

既然生肖郵票的發行與干支紀年、與春節息息相關,生肖郵票是為了宣傳干支紀年的中華文化遺產,是為了給春節增添一點喜慶,那麼生肖郵票的發行,就具有相當的時效性。太早,連臘月門都沒有邁進就發行,顯得過於急躁,給人以隨意感,不可信。太晚,春節都過了很長時間了才發行,顯得可有可無,給人以滑稽感,不實在,這些都不可取。從海峽兩岸四地目前生肖郵票發行的日期來看,都遠遠沒有達到生肖郵票所應該承載的介紹干支紀年的效果。

當1月5日,我們的生肖郵票發行首日,人們趨之若鶩,大量寄發貼有新發行的生肖郵票的首日封片,首日封上還配有相關的說明文字:

1、總公司封說,“中國集郵總公司於2010年1月5日發行《庚寅年》特種郵票首日封一枚。《庚寅年》特種郵票一套一枚,面值1、20元。郵票圖名為:庚寅年。2010年是農曆庚寅年,即虎年。”然後,大談虎以及虎的民俗。

2、蘇州封說,“經中國郵政集團公司批准,《庚寅年》特種郵票首發式於2010年1月5日在蘇州隆重舉行。這是第三輪生肖郵票連續七年在蘇州首發。”

還有上海、河北、珠海、溫州等地的首日封,大體都是這樣一些文字,說來說去,就是不講庚寅虎年真正從2010年的那一天開始。

這些首日封片飛赴世界各個角落,帶給那裡的人們一個信息:1月5日,中國進入某某生肖新年。一年如此,二年如此,十年如此,三十年如此,這個錯誤的信息將會牢牢地紮根於那裡人們的思維裡。對於現代的中國人都理解不深不透不明不白的干支紀年、陰陽五行、六十甲子的奧秘,豈不使外國人更加稀裡糊塗、雲山霧罩?這就是1月5日發行生肖郵票的最大弊端。

因此,生肖郵票的發行日期必須進行改變。

五、結論

我國是干支紀年的創始國,有責任、有義務正確使用、宣傳這一古老的文化傳統。因此,我國生肖郵票的發行日期的選擇,具有標杆和示範作用,不可輕視。我國生肖郵票從第四輪起,應當將發行日期調整為最接近農曆新年正月初一的日子。當然,正月初一最好,除夕也相當不錯。如果考慮到公民假日,提前至臘月二十三日,即俗稱過小年那一天也可以接受,畢竟從這一天起,開始跨入春節的大門,節日氣氛漸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