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街陳屋一公園有座百年古墓 老人們說與晚清探花陳伯陶有關

厚街陳屋後底嶺小公園內現百年墓地,民眾傳是晚清探花陳伯陶結髮妻子方氏之墓。

厚街陳屋一公園有座百年古墓 老人們說與晚清探花陳伯陶有關

墓碑上寫著“皇清誥封恭人”等字樣,證明墓主身份不一般。

清明掃墓是我國的傳統習俗。在剛剛過去的清明假期期間,有厚街市民在該鎮陳屋村一公園祭祖期間意外發現了一座建於清光緒年間的百年古墓。該古墓保存完好,墓碑上的字跡經過百年風雨的侵蝕仍清晰可辨。根據墓碑內容及當地多位老人的講述,該古墓或與晚清探花陳伯陶有關,有人甚至猜測裡面葬著他的結髮妻子方氏。

/ 發現 /

墓地佔地約十多平米

“這座墳墓有一百多年曆史了,好像還跟清朝晚期的一名官員有關。”70多歲的坤伯告訴記者。坤伯是土生土長的厚街陳屋人,對陳屋歷史如數家珍。

在坤伯的指引下,記者很快就找到了正對著公園大門的這座百年古墓,墓葬呈圓弧形,墓地外側還有一個護嶺圍欄。墓碑約佔地十多平米左右,上有祥雲、蝙蝠等動物的浮雕圖案,圖案中間一個圓形石牌刻有“誼睦堂”三字,墓碑正中則刻有“皇清誥封恭人晉贈淑人陳母方淑人墓”。

而墓碑右邊則寫著墓碑的座標“本山名赤嶺坐艮向坤……”左側刻有祀男祖蔭的姓名,立碑時間顯示為“光緒三十二年九月”。而在墓碑兩邊門聯分別寫著“赤嶺地鍾龍穴貴”、“潁川派衍鳳衝長”等字樣。墓地周圍石刻等保存完好,碑面所有文字均清晰可辨,非常工整。

/ 猜測 /

是探花陳伯陶的結髮妻子?

“我們小時候曾聽一些老人們講過,這座墳墓跟清晚期探花陳伯陶有關,好像是陳伯陶的姨太太。”對於這座百年墓地墓主的身份,多位原本坐在公園內休閒聊的老人們徑直走過來告訴記者。

73歲的陳伯也是土生土長的陳屋人,年輕時曾在村委會工作,比較瞭解當地的人文歷史。他表示,他也聽說,這裡葬的就是陳伯陶的結髮妻子本人,姓方,厚街河田人。

陳伯還說,為了瞭解這段歷史,他還曾翻看過《東莞縣誌》,裡面也有記載,當年,陳伯陶父親的好友方應錫,將自己的女兒方氏介紹給陳伯陶為妻。舊時的人尋找墓地,不注重遠近,只選擇風水好的地方埋葬。“我曾聽一位老人說,當時下葬的時候非常風光,而且棺木也葬在下面的。”

“陳伯陶是中堂人,他的老婆怎麼會葬到厚街來啊?”

“我聽說是陳伯陶姨太太的衣冠冢,不是本人,因為姨太是厚街人,所以她的後輩把這位姨太太的衣冠葬在老家以示紀念。”

對於墓主的身份,村中老人們也是眾說紛紜,莫衷一是。

/ 探秘 /

墓主姓方曾被皇帝封為正四品

老人們“碎片式”的討論,令墓主身份更加撲朔迷離,墓主究竟是何人呢?

今年80歲的顯伯告訴記者,“清光緒32年,即公元1906年,距今已有110年時間了。從墓碑的碑文上的‘皇清誥封恭人’四個字就應該知道墓主的身份不一般!”

顯伯介紹,清朝時,皇帝對文武官員的祖父母、父母及妻贈予爵位名號時,皇帝命令有誥命與敕命之分,五品及以上授誥命,稱誥封;六品以下授敕命,稱敕封。

“而有品級的官員封及母、妻室又正從一品,母妻封一品夫人;正從二品,母妻封夫人;正從三品,母妻封淑人;正從四品,母妻封恭人;正從五品,母妻封宜人;正從六品,母妻封安人;正從七品,母妻封孺人。”顯伯說,碑上寫的是“誥封恭人”,由此推斷,墓主人陳母方淑人是清光緒年間朝廷某位四品官員的妻子。"

/ 揭秘 /

碑上“誼睦堂”、“潁川派衍鳳衝長”都與陳伯陶有關

“這應該是陳伯陶正房的墓碑!”顯伯很有把握地說,而陳伯則認為,“你看墓碑上‘誼睦堂’、‘潁川派衍鳳衝長’那幾行字,就可以看出一些蛛絲馬跡,這些都跟陳伯陶有關。舊時很講究認祖歸宗,飲水思源,追本溯源。”

兩位老人分析,首先,墓碑門聯那對寫著“潁川派衍鳳衝長”裡面的“鳳衝”兩字,很有深意。現在中堂鎮還有一個叫‘鳳衝’的村,而陳伯陶就是中堂鳳沖人。有一句古語叫“天下陳氏出潁川”,“潁川”也是陳伯陶祖先的發源地。

“第二,那就是‘誼睦堂’這幾個字。”顯伯介紹,這幾個字刻在墓碑正中間,大意應該是告誡子孫孝順和睦友善的意思。“在中堂鎮鳳衝村勝起家祠的大堂中間,也懸掛著一個‘誼睦堂’的大牌匾。”顯伯說,現在中堂的這個勝起家祠就是當時陳伯陶的故居。

/ 現狀 /

墓地已無後人掃墓,曾有後人探訪過一回

據悉,晚年的陳伯陶隱居在香港,而其子女全部去了美國。陳伯證實,這座百年古墓至今保存完好,上面也刻有後人姓名,但這麼多年卻一直都沒見過有人來祭掃。所以,平時也就全靠這些在公園內休閒的老人們清掃一下墓地上的落葉及雜草。

“大概是十幾年前,我曾看到有幾個年輕人,前來墓地探訪過一回,他們在墓地待了許久,我們猜測,可能是墓主的後人。”陳伯說,因為前來探訪的是年輕人又不懂鄉音,所以就沒有過多追問。

“我還聽老人說,在汀山還葬有陳伯陶的一個姨太太的墳墓,我小時也見過,跟這個墓葬很像,只不過因為開發和人為破壞的原因,那個墓碑如今已經找不到了。”陳伯回憶,而方氏這座墳墓因為山頭要建小公園,反而被當做文物,很好地保存了一下,所以,後人如今能一窺其全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