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投資雷潮 投資人怎麼辦?該相信誰?

最近國內最頻繁更新的新聞,莫過於P2P行業。信融財富、投之家、簡理財、國金寶、金聯儲、合盤金服、草根投資等出現問題。據信融投資金融研究中心關於網貸p2p投資理財數據統計,2018年6月份至7月中下旬,全國範圍內共有252家P2P平臺爆雷,其中:229家破產,23家出現提現困難或逾期。

P2P雷潮不僅影響了行業投資人,也殃及了一些三方公司,包括:京東、斐訊、小米。小米金融大力推廣的"米粉專享"P2P接連爆雷,紛紛出現延期兌付、跑路、失聯等情況,目前已確定的問題平臺有:小諸葛、靚錢寶、秋田財富、人愛、2025、米袋子小灰熊等多家平臺。眾多米粉遭受著經濟、精神上的沉重打擊。剛上市的小米,瞬間站上風口浪尖。根據第三方渠道統計,通過小米每日任務和小米運動定向推送,導致投資P2P平臺的米粉已超過1萬人,涉案金額百億元起步!大量米粉被坑後,只是匆忙下架小米應用市場部分P2P應用及限制p2p應用版本更新,並沒多發表意見。

另外,頭部P2P平臺、異業大佬也並非可靠,數十億級甚至百億級的、上市公司系、國資背景的、幾輪融資的……逾期的逾期、清盤的清盤、提現困難、悄無聲息跑路……銀行存管神話的破滅在此次雷潮中再次被血粼粼的證實,銀行存管不能杜絕借款人逾期風險,更不能保證投資人資金的絕對安全。

P2p雷潮爆發投資人該怎麼辦?p2p投資理財該相信誰?

作為一個新興的行業,穩定前肯定會經歷一番波折才能去粗取精,剔除行業毒瘤,只不過p2p行業的波折因無全面、嚴謹的法律法規導致亂象叢生,噁心主題、不法平臺鑽漏洞甚至是頂風作案。作為各級監管部門也並非效率低下,如果盲目進一步出臺政策且強制執行的話,會加速平臺滅亡甚至出現更大規模集中性暴雷,引起行業動盪,導致金融市場系統性風險。

當前的行業雷潮也引起了諸多p2p投資人的恐慌,風險意識極端的投資者選擇從個別平臺撤資甚至是行業撤資,風險意識薄弱的人隨大流選擇到期不再投資或將資金集中到某個平臺……如此惡性循環,恐慌會愈演愈烈,最終造成行業性恐慌,延長行業動盪期加劇行業動盪,甚至可能會引發金融市場系統性風險。

所以,當前情況下極端撤資與極端投資性行為均非理智,對行業的發展、穩定及個人抗風險綜合能力的提升都是弊大於利。個人投資資金(並非只是p2p行業)的安全、風險辨別最終只能靠自己,多瞭解行業信息、平臺信息……提升整體知識、市場信息儲備,不極端,不盲從。

分析了大量問題平臺,發現問題平臺規律特徵如下,本文只列明方向標題

1、活期標;

2、項目不明的資產包;

3、信用標的多;

4、資質不全(3級等保、ICP經營性許可證、營業執照經營範圍部分地區工商並未開啟經營範圍修改、所有地區平臺金融備案監管均為發放);

5、運營時間短;

6、個人/企業股東關聯的個人/企業發佈借款;

P2P網貸是互聯網金融的典型模式,互聯網金融已被國家納入十三五現代金融體系規劃,P2P行業只要能挺過這一波雷潮,通過備案大考,必將迎來廣闊的發展前景!

7、固步自封,平臺安全措施、產品及官網動態等長久不優化提升/更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