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彥宏有信心再贏Google,王小川:Google回歸黯然收場已然預期

李彥宏有信心再贏Google,王小川:Google迴歸黯然收場已然預期

據36氪報道,2018年8月7日百度CEO李彥宏就《人民日報》歡迎Google迴歸一事發朋友圈稱:“中國的科技公司今天有足夠的能力和信心,在與國際企業的良性競爭中變得更強,共享全球化紅利。如果Google決定回到中國,我們非常有信心再PK一次,再贏一次。”

此外,李彥宏表示,“這些年來,百度一直被認為是佔了Google退出中國的便宜。我們無法證明一件沒有發生的事情。事實上,谷歌是2000年先於百度在中國市場上推出獨立搜索服務的,2005年更是加大投入,而百度是後來者居上,通過技術和產品創新反超Google。

今天的百度,已經是一家在全球人工智能領域有巨大影響力的公司,我們的全球生態合作伙伴已經超過300家。Google也是我們國際市場上的合作伙伴。在產業的下一幕人工智能時代,百度已經做好充分準備,和世界共同拓展技術邊界、分享創新成果。”

李彥宏有信心再贏Google,王小川:Google迴歸黯然收場已然預期

同時,昨天,人民日報Twitter發文:歡迎Google回到中國大陸,但前提是要遵守當地法律。

八年前,谷歌退出中國市場的決定是一個巨大的錯誤,這讓該公司錯過了中國大陸互聯網發展的黃金機遇。在谷歌缺席的八年期間,中國大陸的互聯網格局發生了迅速的變化,移動互聯網用戶數量翻了一番以上,從2010年的3.03億增加到如今的7.53億。

相信谷歌將在這樣一個巨大的市場中重新站穩腳跟。谷歌退出的八年後,消息突然傳出,說該公司正尋求迴歸。對外開放是中國社會的共識。保持互聯網的開放性很重要也是中國人民的基本認識。

八年前谷歌退出中國市場事件

2010年1月13日消息,Google公司已經決定,不願再審查Google.cn上的搜索結果,Google將在未來幾周時間和中國政府談判,要求能夠在中國法律框架內運營未經過濾審查的搜索引擎。北京時間2010年3月23日凌晨3時零3分,借黑客攻擊問題指責中國,宣佈停止對谷歌中國搜索服務的“過濾審查”,並將搜索服務由中國內地轉至中國香港。

導火索

李彥宏有信心再贏Google,王小川:Google迴歸黯然收場已然預期

2010年1月13日當天下午,世界互聯網搜索巨頭谷歌公司對中國網絡管理的直接衝撞也引發了一場“地震”,網民關於“谷歌退出中國”的爭論如地震波一般席捲中國互聯網,網絡上支持谷歌的“G粉”和擁護百度的“百粉”立刻展開網上論戰,火藥味十足的交鋒充斥論壇博客。隨著美國白宮表態力挺谷歌以及中國外交部作出回應,網絡上又開始出現了越來越多不同於兩大陣營的聲音,有網友開始反思在華跨國企業行為的影響以及中國互聯網的未來發展等問題。

事件發生後:卻選擇了與中國政府“水平碰撞”的方式

李彥宏有信心再贏Google,王小川:Google迴歸黯然收場已然預期

作為世界500強的跨國公司,谷歌在解決公司面臨的問題時沒有走正常的商業運作渠道,而選擇了與中國政府“水平碰撞”的方式,要求不接受審查地運營在華業務,在谷歌首席法律顧問大衛多姆德以博文的形式傳遞出“谷歌可能退出中國”的消息後,包括中國網民、業內人士在內的所有人第一反應幾乎都是驚訝,因為這一動作如地震那樣沒有任何先兆。

最後小編梳理資料時發現:搜狗CEO王小川也發表了意見

王小川談到,關於搜狗在上市前後包括搜索、輸入法以及人工智能等相關方向的業務發展,其已經開始做信息流業務,“搜狗從輸入法中獲得的大量數據能夠做出很好的用戶畫像,精確勾勒人群需求,在這方面具有很大的優勢。”

對於搜索引擎來說,AI提升了搜索和信息流的用戶體驗,推送更加精準,從而帶動商業變現的提升,在這方面,國內本土搜索引擎公司已經先行並走在了前列。而據彭博社報道,Google搜索在2017年第三季度過半,方後知後覺上線了信息流功能,更在國內搜索引擎為人工智能搖旗吶喊三四年後才首提AI戰略,更別說在中國百度已經實現無人車量產。

如此看來,每一步都走在中國企業後面的Google,即便返華成功仍無力改變中國互聯網市場格局。當年全盛時期的Google都把握不好中國國情,更罔論對中國已經極其陌生的現在了。Google迴歸中國黯然收場已然可以預期,無非滿足遺老遺少一點情懷和念想罷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