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過馬祖岩,你去過這六個景點嗎?

馬祖巖位於江西贛州貢水東岸,因唐代高僧馬祖道一曾駐錫於此而得名。宋代,馬祖巖就已成為贛州著名的遊覽勝地了,特別是在每年的九九重陽節,來馬祖巖登高的遊客可謂絡繹不絕。

現馬祖巖已被開闢為森林公園,園內林木鬱鬱蔥蔥,鳥語花香,氣候宜人,是一個遊覽的好去處。

石碑

去過馬祖巖,你去過這六個景點嗎?

明代旅行家徐霞客盛讚馬祖巖“清淨幽渺”。此處山環十里,四面壁立,內多巖洞,其形各異,兩山對峙,呈環形,俯視數十丈,卯觀似接雲天,飛瀑流泉,經年不涸。進入山中,有一巨石豎立其間,名曰“把門石”,形態既莊又諧,遠觀近視,左瞧右看,各有不同感覺,零點可謂神奇。繞過“把門石”,忽現一湖,它三面皆巖,中耀圓湖,明清如鏡,人稱天鵝湖。沿湖岸蹬石級往東前進,突然巖出山腰,中空外懸,飛瀑自山頂飄下,如簷雨淙淙。除了鐵壁崖、關門石、嘯月臺、穿崖 ,馬祖巖最引人入勝的景觀還有兩處。即:“一線天”和岱宗講堂。

一線天

去過馬祖巖,你去過這六個景點嗎?

因它“兩峽立,約數百仞,一線中分,日唯午見”得名,前人描述道:澗水下流,不敢俯睇,鳥跡不經,陰見逼人,若有奇鬼怪物處其中,稱幽、奇、險、秀也。歷代文人騷客到此賦詩填詞,宋代羅念閹留下對句:“斷壁畫開天一線,層巖清灑兩千行。”元代書法家趙孟俯寫道:“醯雞舞甕中,井蛙居坎裡。莫作一線看,開眼九萬里。”並在石上鐫刻“別有天”三個大字。

岱宗講堂

去過馬祖巖,你去過這六個景點嗎?

馬祖道一禪師即在此講授禪經,當時全國眾多名山寺院的方丈雲集此地,學成歸去擔綱主持,據說鑑真和尚東渡日本前,曾於此聆聽經法。岱宗講堂講佛學,也講儒學,宋代理學家朱熹曾在講堂上懸“中和”匾額,教法上沿襲“白鹿書院”教規,培養了大批門徒。宋代儒家心學大師陸九淵曾臨堂宣講過“心即理”“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的觀點。

香爐峰

去過馬祖巖,你去過這六個景點嗎?

馬祖巖景點之一,位於馬祖巖北十公里,平頂圓體,形似香爐而得名。香爐峰巍然屹立,四周被水庫所環繞,山腰有巖洞,洞內為春秋戰國巖墓,這裡有仙人洞、仙人廟、千丈坡、試膽壁、仙女池、黃牛嶺、棋盤石,上面有泉水、小竹林、古寺遺址,登上頂峰低瞰,千山競秀,白雲悠悠,令人胸襟開闊,心曠神怡。

天鵝湖

去過馬祖巖,你去過這六個景點嗎?

位於洪豪公路旁,距206國道1.5公里,距仙水巖3公里,距320國道約9公里,景點包括古村屋、小馬祖巖、萬山巖、千佛洞、保家峰、螺螄嶺、碣石峰等10多處(其中保家峰、螺螄嶺、碣石峰遺址均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歷代文人墨客都有涉足於此。明代旅行家徐霞客曾於崇禧九年十月到此一遊,並在日記中記下了這裡的巖洞、寺院等;清代乾隆帝登保家峰吟詩抒情,故事至今流傳在民間;著名禪師馬祖曾到此講經,引來許多僧人在長約半里、連成一片可容納千人的巖洞中築屋為居,至今石壁上還有當年僧人鑿留下的圓印。保家峰下的天鵝湖碧波盪漾,傍晚彩虹出現於水天之間,蔚為壯觀。被人譽為“南方的莫高窟。”

洪五湖

去過馬祖巖,你去過這六個景點嗎?

位於馬祖巖北1公里處,320國道旁,面積37平方公里,是龍虎山景區的重要組成部分,包括洪湖水庫和五湖水庫兩部分。洪湖水庫總庫容1326萬立方米,最大水面4000畝,是白塔渠水量的調節水庫,湖水潔淨明亮,清澈澄碧,猶如一面明鏡嵌在綠林之間,藍天白雲、山水樹林、飛鳥行人清晰地倒映在水中,微風拂過,湖水波光粼粼,一派人間仙境。五湖水庫總庫容量2200立方米,最大水面8000多畝,因山勢走向形成五個相連水面,形似手掌而得名。湖面遼闊,山環水繞,煙波浩淼,坦蕩無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