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享家楊果|加快農村人居環境整治 助力鄉村振興

思享家杨果|加快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助力乡村振兴

思享家杨果|加快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助力乡村振兴

開欄語

這是一個需要理論而且一定能夠產生理論的時代,這是一個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夠產生思想的時代。

理論頭條特設“思享家”專欄,邀請各個領域的學者專家、行業精英入駐,聚焦理論聲音,傾力打造原創,為讀者提供有價值的觀點和有可讀性的文章,讓理論傳播真正實現通俗化、大眾化、網絡化。

人工智能新時代

在教育領域裡,未來哪些工作崗位將可能會被接管呢?

今天,理論頭條特邀

重慶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 楊果

談加快農村人居環境整治 助力鄉村振興

加快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助力鄉村振興戰略

□楊果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行動。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強調,推進健康鄉村建設,持續改善農村人居環境。2018年中央一號文件再次明確提出,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計劃。

近年來,重慶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取得了明顯的成效,但依然存在一些明顯的短板。農村人居環境狀況還不平衡,人居環境質量難以滿足新時代農村居民日益增長的對生態宜居環境的需求,突出表現在:農村生活汙水管道建設滯後,處理機制不完善;生活垃圾“清集轉運處”制度落實不夠,資源化處理利用程度不高;遠郊地區農村“廁所革命”推進困難,尚未取得實質性進展;一些地區農村居民的公共環境意識不強,缺乏有效的監管和維護機制等。為此,應採取有效措施,“聚焦‘村裡’,突出抓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讓農村變得更綠更淨更美”。這既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迫切需要,也是實現鄉村振興戰略的必然要求,更是助力鄉村振興戰略的具體行動。

發揮規劃引領作用,科學制定我市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規劃

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是涉及生產、生活、生態、文化等“多位一體”的系統工程,也是硬件與軟件相統一的系統工程,需要進行科學合理的規劃,以發揮規劃的引領作用。為此,要充分認識到制定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規劃的重要性,避免項目實施的隨意性,因地制宜地落實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方案》。與此同時,在充分考慮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所需的硬件設施、運營條件等各種要素的情況下,根據主城片區、渝西片區、渝東南片區、渝東北片區的發展基礎、村莊分佈和人口聚居特點,切實按照區域適宜性、功能性原則,確定每個區域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重點,並提出明確的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路線圖、時間表。

加大資金投入力度,完善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設施

在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中,政府發揮著絕對的主導作用。應根據重慶市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需求以及整治內容的成本,加大資金投入力度,完善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基礎設施。同時,應加強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專項資金的管理,嚴格控制資金去向,保證專款專用,提高資金的利用效率。此外,還要積極創新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融資機制,引導與鼓勵社會團體、企業和個人以捐款、結對幫扶或其他方式積極參與到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之中。

加強技術與模式的創新,為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供保障。首先,加快成熟技術的推廣應用。在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進程中,我市一些區縣已經探索出了有效的技術與模式,可以根據這些技術與模式的要求,在相應的區縣加快推廣應用,以便在更大範圍內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其次,要加快新技術研發。根據上述規劃所劃分的區域,特別是一些特定的區域,組織大專院校、科研機構、企業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關鍵技術、工藝和設備的研發,以滿足不同區域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需求。再次,加強相關技術整合。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所需的技術具有綜合性特點,因此,需要加強各種相關技術的整合,以便更好地服務於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確保發揮技術的綜合作用。

完善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機制,提升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成效

其一,要建立有效的評估和監督制度,對參與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利益相關者的行為、治理效果、滿意度、存在的問題進行全面科學的評估,以尋求更加完善的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途徑與措施。其二,要構建適應我市區縣實際的生態補償機制,完善農村人居環境汙染治理的路徑,強化環境監督,加大汙染處罰力度,嚴格防控城鎮汙染向廣大農村的轉移。其三,建立有效的參與機制。通過提高農村居民的認知水平,使他們逐步產生相應的責任意識,進而提高農村居民的參與意識,使其積極、主動、全面參與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全過程,並持續維護治理成效。

加大宣傳教育力度,提高村民參與人居環境整治的自覺性

鄉村振興戰略的主體是農民,農村人居環境改善的主體也是農民。調研中發現,我市廣大農村居民生態環保意識逐漸強化、對美好生活環境的訴求十分強烈,大多數具備了基本技能,關鍵是缺乏參與農村公共區域環境整治和維護的自覺性和主動性。為此,應採取網絡、電視、“大喇叭”廣播等多種渠道,以農民喜聞樂見的形式,加大宣傳教育力度,廣泛宣傳推廣國內其他地方以及我市一些區縣的好經驗、好做法、好典型等,以強化農村居民的主人翁意識,提高村民參與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自覺性。同時,通過實施獎懲措施、示範帶動等方式,引導村民轉變觀念,激發村民保護環境,不斷增強村民維護人居環境的責任感,培育村民關心生態、關心環境衛生的良好風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