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主动发力融入湾区 13部门推出3大重点工作

去年8月,中央相关部门公布一批便利港澳同胞赴内地发展的措施,小到买火车票,大到就业、社会保险。

去年12月,国务院港澳办公布了便利港澳同胞在内地学习、就业、生活的政策措施,涉及住房公积金待遇、港澳学生奖学金等方面。再到近日,港人赴内地就业再添利好。

8月3日,国务院公布取消11项行政许可等事项,其中包括取消“台港澳人员在内地就业许可”。

......

不断出台的惠港政策正在拉近香港与内地的距离,与此同时,香港也正走向内地。近日,香港律政司联同12个决策局向立法会提交《加强区域合作,共建粤港澳大湾区 议案进度报告》(简称《报告》),列明香港特区政府3大重点工作,包括打造大湾区成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便利香港的优势产业,以及加强区内城市互联互通。

香港主动发力融入湾区 13部门推出3大重点工作

香港维多利亚港 资料图

打造国际科创中心成重头

打造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作为《深化粤港澳合作 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合作重点领域之一,在《报告》中同样被首先指出。香港政府高度重视香港创新及科技发展,积极参与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凭借在科技研发、国际化及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优势,香港可以汇聚大湾区以至全球的创新资源,把国际企业及科研机构引进大湾区。

香港主动发力融入湾区 13部门推出3大重点工作

香港科学园 资料图

香港特区政府正在推出多项措施:

1

港深创新及科技园

特区政府正积极发展落马洲河套地区为“港深创新及科技园”(创科园),占地 87 公顷,落成后将成为香港历来最大的创科平台,将吸引国内外顶尖企业、科研机构及高等院校进驻;同时,创科园有利香港与深圳互补合作,更可以便利园内的企业拓展业务至庞大的国内市场。

2

医疗科技创新平台

香港特区政府亦将投放 100 亿元建设“医疗科技创新平台”及“人工智能及机械人科技创新平台”,以吸引世界和内地顶尖的科研机构和企业来港,与本地大学及科研机构合作。

3

吸纳及培育科研人才

香港政府推出了多项措施,包括以先导形式推行为期三年的“科技人才入境计划”,为输入海外和内地科技人才实施快速处理安排。此外,特区政府还在“创新及科技基金”预留五亿元,以先导形式开展为期五年的“科技专才培育计划”。

4

香港与内地加强科技合作

国家科学技术部和财政部最近宣布容许香港的大学和科研机构申请中央财政科技计划项目,并可以在香港使用有关资助。此突破有利促进香港与内地加强科技合作,为特区政府推动创科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香港优势产业落户大湾区

随着港人不断北上,香港的优势产业也逐渐进入内地,特别是医疗和教育产业落户大湾区,这在香港方面看来,此举既可利用大湾区的丰富资源,解决香港产业缺乏土地和人力等问题,同时为内地开拓新的产业和提升专业服务水平。

香港主动发力融入湾区 13部门推出3大重点工作

香港维多利亚港 资料图

《报告》中指出,香港可发挥其国际金融中心和全球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的优势,提升大湾区在国家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中的引领作用。

近期,香港特区政府不断与内地主动对接,推动港人港企北上。香港投资推广署继续举办市场推广活动及研讨会等,接触有意来港发展的企业。今年6月,香港联同广东及澳门三地政府在巴黎合办推广活动宣传大湾区发展商机。同时,香港正主动出击向内地拓展,香港驻粤经济贸易办事处积极联同投资推广署,重点聚焦香港优势角色,向内地企业进行推介工作。

此外,香港特区政府还在这些方面发力:

1

为企业提供更高资助额

香港特区政府为协助香港企业,向“中小企业市场推广和发展支援基金”及“发展品牌、升级转型及拓展内销市场的专项基金”共注资 25 亿元,为企业提供更高的资助额,并将就各项基金的申请要求及审批机制推行多项优化措施。

2

设200元报关费上限

为配合推动贸易及物流业朝高增值方向发展,报关费将于 2018 年 8 月 1 日起设 200 元上限,以进一步降低货物进出口香港的成本。

3

便利香港与内地间货物往来

香港海关继续与内地海关合作推行各项计划,包括“跨境一锁计划”(利用电子锁减少两地重覆查验跨境货物)及“认可经济营运商计划”(两地获“认可经济营运商”资格的公司把货物输入对方时可享通关便利),以促进货物的通关效率。

4

内地从业投资营商可享国民待遇

香港政府继续在《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框架下研究推出进一步开放措施,促进两地货物和服务贸易及投资,使香港人员及企业在内地更多领域从业投资营商均可享国民待遇。

大湾区城市互联互通

粤港澳大湾区内有两种制度和三个独立关税区,虽然大湾区基本上已经达到了贸易自由化,但无论是居民、货物、资金和讯息的流通,都还有不少限制。

《报告》指出,香港特区政府会把握大湾区建设的机遇,突破旧有框框,加强大湾区内城市互联互通,促进生产要素便捷流通,使香港与大湾区内其他城市的人员、货物、资金、讯息的流通更为畅通。

香港主动发力融入湾区 13部门推出3大重点工作

港珠澳大桥 资料图

通过政策创新和基础设施的联通,粤港澳大湾区城市互联互通已实现高度关联:

1

口岸互联互通

香港与大湾区其他城市之间的口岸落成启用,分别是港珠澳大桥口岸、广深港高铁西九龙站口岸及香园围(莲塘)口岸。香港特区政府正与深圳、珠海和澳门特区政府紧密合作,确保三个新口岸运作畅顺。此外,特区政府亦会继续使用科技,例如 e-道及自助离境系统等,提升各口岸的通关能力,促进香港与其他大湾区城市之间的交流。

2

重要口岸24小时运作

在陆路管制站方面,落马洲管制站提供24小时旅客出入境检查服务。即将开通的港珠澳大桥亦将会是 24小时运作。另外,香港国际机场(一号客运大楼)及港澳客轮码头亦是 24 小时运作。

3

开展湾区旅游产业合作

香港旅游事务署和其他十个大湾区城市的旅游部门已于2017年 12月12日签订《粤港澳大湾区城市旅游联合会协议》,借以深化各地在宣传推广、市场监管和共享旅游讯息等不同方面的合作。

4

优化海陆空联通

随着广深港高铁(香港段)主要工程竣工,港珠澳大桥即将通车,以及香港国际机场的扩建,香港已成为亚洲区内物流枢纽和国际航运中心,航运商业服务具有竞争力。

延伸

便利港人在内地生活之措施

为满足港人穿梭两地工作、生活和消闲的需求,特区政府亦会研究便利香港居民进行跨境流动支付以及在珠三角九市使用金融服务的措施。税务方面,特区政府一直与内地有关当局探讨港人在内地工作的税务事宜,以期为港人提供便利。

在医疗方面

香港大学深圳医院长者医疗券试点计划(试点计划)在 2015 年 10 月推出,让合资格的香港长者在香港大学深圳医院的指定科室使用长者医疗券支付医疗护理服务的费用。

在青年交流方面

特区政府一直致力为香港青年拓展多元发展机遇,协助他们向上流动、实践理想。大湾区建设将为香港的经济发展带来新的增长点,并促进产业多元发展,可为青年人提供新的发展机会。民政事务局已成立了 3 亿元的“青年发展基金”,以资金配对的形式与非政府机构合作,支持青年人创业(当中包括到内地,例如到大湾区创业),以及资助青年发展活动。

在环境保护方面

香港与大湾区各城市在环境方面关系密切,区内的空气质素、水质、生态、气候变化等都是粤港澳三地共同面对的挑战。为积极优化大湾区区内环境,粤港澳三地政府一直通过多个合作机制在各环保议题上保持交流和紧密合作。

长按关注

泛珠发布

香港主动发力融入湾区 13部门推出3大重点工作
香港主动发力融入湾区 13部门推出3大重点工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