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豬瘟四大難解之謎!中國養豬業是否面臨一場災難?

《農財寶典》新牧網 彭進 王之嫻

8月3日一早,各種關於瀋陽撲殺部分病豬的視頻和消息在微信朋友圈瘋傳,很多朋友都在討論並試圖確認真偽。筆者一度懷疑,官方會不會出來“闢謠”。(詳情可點擊藍色字體回顧:《【視頻】中國確診首例非洲豬瘟!瀋陽撲殺913頭生豬!它不傳染人請大家莫慌》)

還好,遼寧官方和農業農村部這次的表現比較靠譜,當天很快發佈了官方消息,避免了“謠言”滿天飛——中國首例非洲豬瘟確診。其中,官方做得最正確的一點,就是強調了,非洲豬瘟不感染人。

在豬價並不理想的2018發生如此爆炸性大新聞,簡直就是屋漏偏逢連夜雨。對中國養豬業而言,確實是個令人鬱悶的壞消息。

不過,既然狼已經來了,再哭泣也來不及,只能想辦法應對。關於非洲豬瘟,筆者認為,還有以下幾個難解的謎題值得追問和注意。

其一,它是怎麼進入中國境內的?

毫無疑問,與藍耳病等疫病一樣,非洲豬瘟也是外來的。

那麼,病毒是藉助哪一種媒介偷偷進來的?昆蟲?野豬?飛鳥?進口肉?走私肉?亦或是到國外引種或參觀的養豬人本身?

目前,儘管行業人士猜測非常多,但這些都還沒有確切的答案(也可能永遠不會有答案)。只能靜待官方或學術界給出結論。

其二,誰應該為這個外來病的發生負責?

在沒有找出傳播途徑之前,恐怕把導致發病的罪責安在誰頭上,都不太合適。

但筆者認為有一點可以確認,鑑於非洲豬瘟的烈性和特殊性(無疫苗,死亡率可達100%),未來必須嚴防死守,才能以保平安。而這是整個中國動物防疫體系的責任!從官方到民間,任何人都責無旁貸。任何一個環節出紕漏,非洲豬瘟就可能蔓延開來。

根據筆者對這套運行多年的動物防疫體系的瞭解,有點不寒而慄。

其三,它會不會大面積擴散形成一場災難?

農業農村部說得很明白,中國養殖了全球一半的生豬,“豬肉消費佔到總肉類消費的60%以上,加之生豬養殖規模化程度低,生豬調運頻次高、數量多,若在國內擴散蔓延,將對我國的生豬養殖業造成不可估量的損失。”

中國動防體系面臨改革開放40年來最嚴峻的一次大考。它能否及格,很難說。要知道,非洲豬瘟與2006年席捲全國的高致病性藍耳病還不大一樣——全球都沒有研發出有效的疫苗。我們手裡並沒有應急的武器,只能依靠日常的生物安全防護措施:消毒、封場。

如果做得不夠好,那等在所有養豬人面前的,就是一場災難。

其四,它對當前行業形勢會有什麼影響?

從短期看,瀋陽案例,筆者個人以為,只要官方廣為宣傳,非洲豬瘟不感染人,對豬肉消費不會產生不利影響。相反,由於北方部分區域生豬難以外調,對南方的豬價反而會起到支撐作用。

從長期來看,非洲豬瘟進入,一定會對中國豬業產生極深遠的影響。

一方面,一些機構和企業也許會如國外一樣希望能做出有防禦性的動保產品與方案。另一方面,大家也習慣性地以為會有有效的產品陸續推出讓大家安心——8月3日,疫苗上市企業股票全線飄紅便側面佐證了這種心態。

但這些努力極有可能也會付諸東流,研發疫苗產品的希望也極有可能落空。因為非洲豬瘟是一個昆蟲源的病原,哺乳動物幾乎對其幾乎沒有免疫原性,當前所有的疫苗研究對其都是無效的。因此業內專家認為該疫苗不能白費人力物力去研究,一部分動保企業對研發這樣一個“看不到希望”的產品也是態度很矛盾,畢竟雖然非洲豬瘟疫苗產品需求潛力巨大,如果研發出來甚至可以一戰成名,享譽全球,但誰願意去讓自己的錢打水漂,投進一個無底洞。

當然這裡頭可能會逐漸冒出一些號稱可以對防控非洲豬瘟有效的“神奇”藥物。——沒有疫苗咱還可以有藥嘛!但這裡需要提醒養豬人一句,非洲豬瘟已經並不是一個新病,真有藥可用,國外早就用了,還用得找把全國的豬都“無害化”了?

短期內有效的產品幾乎不可能,但豬場可以購買試劑盒進行自檢,早發現,早依規處理。可以預見,相關試劑盒產品也許會迅速流行。

非洲豬瘟只能通過嚴格的生物安全措施防控,中國的養豬人再也不能“懶惰”,把防病的所有希望都放在藥物和疫苗上。生存還是毀滅,不止有環保,現在還有非洲豬瘟。也許它的出現,會倒逼國內豬場提高對生物安全的重視。

面對這個外來魔鬼,中國養豬業頂得住嗎?

(PS: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