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凱彤的離世,或許可以從這部電影找到原因!

如果說twins是大家青春記憶中最甜美的那兩個女孩,那組成了at17的盧凱彤和林二汶,則是最有個性且才華橫溢的女生組合代表。

那些年,她們的專輯陪伴了我們的青春。

可惜好景不長,擅長創作且被譽為“香港第一女吉他手”的盧凱彤,8月5日選擇了跳樓自殺。

盧凱彤的離世,或許可以從這部電影找到原因!

她的自殺,讓躁鬱症這個有點陌生的名詞再次成為輿論關注的焦點。

在事業攀上巔峰之際,由於躁鬱症的困擾,盧凱彤不得不停止手頭所有工作,因為她時常陷入無端哭泣的狀態中,只能躲在家中,無法彈琴和創作也無法見人。

去年5月16日,盧凱彤第二次入圍臺灣第28屆金曲獎“最佳國語女歌手”以及“最佳編曲人”,並最終奪下“最佳編曲人”獎。香港樂壇當下低迷不景氣,獨立音樂更是百般困難,提名後,有香港媒體把她與一同入圍的方大同、草蜢、雞蛋蒸肉餅稱為“香港之光”。

這是盧凱彤在經過四年的漫長博弈後,再次與公眾見面交出的答卷。

四年時間裡,她從一名長髮齊肩的少女變成了渾身是前衛tattoo的搖滾假小子,她就像是香港樂壇一股犀利的風,連黃耀明都要為她臣服。

盧凱彤的離世,或許可以從這部電影找到原因!

在一次專訪裡,盧凱彤透露她的家族一直以來都有著情緒病史,自她17歲起,就陸陸續續接受了來自抑鬱症的困擾煩惱,直到2013年年底,迎來了第一次大爆發。

拒絕與外部交流,拒絕進食,拒絕睡覺,拒絕一切的健康與溝。

生活如同困獸,怎麼都逃不出去。

即使服用了抗抑鬱的藥物,依然只是暴風雨前的寧靜,甚至還會引起另外的副作用:極度的亢奮,使得她變得更異於常人。

盧凱彤的離世,或許可以從這部電影找到原因!

“精神病吞噬我,讓我覺得,我的存在很無謂。”兩年多以後,2015年,情緒稍微穩定時,她接受傳媒訪問坦承一切,這樣描述當時的黑洞。

在2018年8月5日之前,大家都以為經歷過這一切的盧凱彤撐過去了,在前一天她還出現在綜藝節目的錄影之中,但誰也沒想到,第二天,她就選擇與世界訣別了。

關於抑鬱症、躁鬱症,看似離我們很遠,其實離我們很近,最為轟動的是2003年巨星張國榮的隕落,而後年輕的藝人也有如喬任梁的離世都令人痛心疾首,再到這次的盧凱彤,我們都欠這個冷漠的世界一個大大的擁抱。

盧凱彤的離世,或許可以從這部電影找到原因!

盧凱彤的經歷,讓港影君想到了去年上映的《一念無明》,余文樂飾演的阿東也是一名躁鬱症患者,從他的經歷,我們可以試試思考這個病,思考這個社會和自己的人生。

盧凱彤的離世,或許可以從這部電影找到原因!

盧凱彤的離世,或許可以從這部電影找到原因!

你的完美有點難懂並不代表世界不能包容

盧凱彤 - 你的完美有點難懂並不代表世界不能包容

《一念無明》是一個關於情緒病患者的故事:余文樂飾演的男主角阿東因為照顧身患躁鬱症的母親(金燕玲飾)而壓力過大,自己也患上了躁鬱症,更錯手導致母親死亡。他在精神病院接受了一年的強制治療,出院後與曾經拋棄自己的父親(曾志偉飾)重新生活在一起,故事就從父子間那難以言喻的愧疚與彌補情緒中悄然展開。

你知道什麼是躁鬱症嗎?

躁鬱症,是含有躁狂和抑鬱兩種情緒存在的病症。它還有另外一個我們不常說的名字,叫做雙相情感障礙。雙相這個術語最早由Leonhard在1957年用於描述包括躁狂和抑鬱兩個症狀的疾病。1980年,《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DSM)採用雙相障礙代替躁狂抑鬱症。

盧凱彤的離世,或許可以從這部電影找到原因!

躁鬱症患者會經歷一段時期的抑鬱發作,這段時期內表現為情緒低落、活動減少、愉悅感喪失、思維遲緩、感覺到自己沒用、目光呆滯,又會經歷一段時期的躁狂發作,這段時期內表現為情緒高漲、活動增加、睡眠減少、喜怒無常、注意力難集中,甚至會出現性行為普遍增多、大量吸菸酗酒,或者還會經歷一段輕度躁狂的症狀,這段時期內的行為和躁狂發作的行為並無大異,但是程度較輕。

影片中阿東的躁鬱症是一種被狂躁和抑鬱交替折磨的精神疾病,亢奮的時候會非常自信,約人去打球,沉鬱的時候會長時間躺在床上盯著天花板,陷入自我譴責和絕望,受到刺激還會跑去超市吃巧克力。

是誰?把他逼上了躁鬱的絕路

電影中的阿東生活在一個分裂的家庭。母親和父親關係淡漠,長年分居兩處互不往來。父親黃大偉當年跑陸港貨車,把他和弟弟拉扯大。

盧凱彤的離世,或許可以從這部電影找到原因!

當然,在這樣的原生家庭中長大的孩子,不是每個都會得躁鬱症;但若今後得了躁鬱症,原生家庭一定是一個重要原因。

除了這個父母間的家庭因素外,另外的一個原因是他和他的未婚妻Jenny的意見不合。Jenny提出讓阿東把他的母親送到養老院,這樣他的時間和精力都會更充沛些,可以更好地處理兩人的公司和經營夫妻生活。這無疑觸碰了阿東的底線,就在爭吵的高潮時,阿東那一個清脆響亮的耳光,徹底斷送了他們的愛情。

阿東頂著一切壓力偏執地照顧著身體和精神狀況都極其不濟的母親,不願送她到養老院,因為他覺得那樣做就與遠走高飛的弟弟、消失無蹤的父親無異。母親發病故意燙傷保姆並將其驅逐,阿東還辭掉工作專職照料母親,然而母親卻喜怒無常,經常罵阿東是“死撲街”,阿東卻只能把自己的憤怒隱藏在心底。

情感的崩塌和照顧母親的絕望,把阿東硬生生地逼上了躁鬱症的絕路。

盧凱彤的離世,或許可以從這部電影找到原因!

《一念無明》有過去和現在兩條敘述線索,讓觀眾慢慢跟著角色去看到一個家庭的悲哀和躁鬱症患者背後的傷疤。在現實這個線索中,阿東重新進入社會,他努力地想要融入其中。但讓他失望的是,整個社會似乎都在陷入一種沒有道德理性的狀態:婚禮的主角是酒桌上一單生意;未婚妻信基督教嘴上說著寬恕阿東,最後還是喊出我恨你;好朋友被逼到自殺;大陸母親為了孩子學習好給頭頂扎針……

盧凱彤的離世,或許可以從這部電影找到原因!

出院的阿東,表達憤怒的途徑都已被封死,否則必會被視作“復發”,最後的救命稻草,只能是瘋狂攝入巧克力這種“含有血清素,吃了會開心點”的食物來補償和平衡,來讓自己的情緒回到一個尚可以忍受的位置。

可笑的杯水車薪,在這裡卻透出無限絕望。

逼仄的不是社會,是人心

從電影裡的場景,我們見到香港生活最真實的況味:不到三平方米大的“劏房”、斑駁老舊的公寓牆面、掛著整棟居民衣物的天台,以及繁忙擁擠的大街小巷。這樣的設置似乎讓觀眾都能感覺到他們生活的窒息感。

對於一個正常人來說,這樣的生活環境都會讓人感到窒息,何況是一個情緒不穩定的躁鬱症患者!

盧凱彤的離世,或許可以從這部電影找到原因!

可笑的是,這些人每個都非常不善於表達情感,縱使心中充滿了狂暴的情緒、可是卻連張開口求救都做不到。因為,身邊的一切人和事,似乎只有“冷漠”二字可以概括——

出院後參加好友婚禮,婚禮上沒有人在聽新郎新娘在說些什麼,即使一對新人在臺上感動地說著致辭,臺下的賓客只是忙著敬酒,閒聊,討論孩子,買房,關係,沒有人拿正眼看過臺上的新人一眼。阿東當時的表情很困惑,然後變成了氣憤。他衝上臺,拿著話筒,說“希望大家能夠尊重一下今天的主角”。

這個時候臺下有人認出了他,說他原來就是那個精神病,殺了自己媽媽的人,大家臉上都出現了聽故事的新奇和對於弒母精神病的畏懼和鄙夷。

於是阿東說,是的,我是一個精神病,醫生說我病發的時候會漠視別人的感受,但就算是我也懂尊重別人。

尊重,這樣一個簡單的詞彙,卻在日漸繁忙的城市裡慢慢消亡。

就連父親也怒氣凌人的命令阿東務必每天要按時服藥,因為“你不正常”時,阿東以近乎咆哮的口吻回擊道:“你覺得自己怎麼樣,你是怎麼對待我的媽媽,你是怎麼當父親的!”

盧凱彤的離世,或許可以從這部電影找到原因!

當遭遇jenny的控訴之後,全片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一幕出現了:崩潰的阿東直接衝到超市裡,拿起巧克力就往自己嘴裡塞,可是隨著巧克力越塞越多,阿東的表情卻越來越扭曲,含有血清素的巧克力也不能減輕他的絕望與無助。

麻木的群眾像圍觀稀奇動物一樣盯著狂吃巧克力之後癱坐在地上的阿東,他們把這個場景拍下來上傳到網絡,可是沒有一個人上去問他發生了什麼,問他有沒有事,大家只是一個個拿著手機在拍照,在錄像,最後連電視臺都報道了,用調笑的語氣說這個吃巧克力的瘋子真的是一個精神病,瘋起來還殺了自己的母親。

盧凱彤的離世,或許可以從這部電影找到原因!

事實上,阿東母親的死亡只是一個意外,母親生前唯一願意照顧她的人就是阿東。

在移動互聯網時代,負面信息就像洪水猛獸一樣迅速蔓延開來,周圍的人群又開始記起了阿東的往事,並主動疏遠他、孤立他,而阿東也回到了不吃不喝,一個人整天發呆、流淚的抑鬱狀態。父親尋找各種方法也無濟於事,最後鄰居為了遠離“麻煩”,集體要求父子二人搬出出租屋。

盧凱彤的離世,或許可以從這部電影找到原因!

而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帶著厚厚鏡片、一副書生氣的隔壁家小孩瞞著母親偷偷與阿東聯繫,晚上還悄悄地隔著牆板給阿東講小王子的故事,希望阿東能夠高興起來。

諾大的世界,真正關心自己的除了至親,就是涉世不深的孩子,這樣的現實能不讓人抑鬱嗎?

所以說,狹窄的,何止是環境,還有人心。

當寬恕變成控訴,當理解變成逼遷,誰能不瘋?

整個壓抑的環境讓每個人都在逃避,最終無處可逃。

這部沉重故事的結尾出現了一個引自《小王子》的發人深省的句子,這是導演代替阿東對這個冷漠世界的控訴——“只有用心才能看清楚,真正重要的東西,用眼睛是看不見的。”

盧凱彤的離世,或許可以從這部電影找到原因!

躁鬱症並不是什麼瘟疫,雖然他很難懂也很那理解,但他只是一種心理疾病罷了。

其實,任何情緒類疾病的患者都是需要周邊的人的幫助的,就算是少一點防備提防的眼神也是好的。

願天堂不再有悲痛,R.I.P!

盧凱彤的離世,或許可以從這部電影找到原因!

作者/ 小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