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江夏革命烈士纪念馆

江夏革命烈士纪念馆,是纸坊难得的一个红色地标。它北距江夏体育馆约2000米,南离沪渝高速约3000米左右,身边就是青龙山地铁小镇。

走进江夏革命烈士纪念馆

纪念馆于2000年开始筹建,总投资为160余万元。这栋两层仿古建筑,占地2000平方米,屹立于青龙山国家森林公园内。纪念馆三面环山,风景秀丽。东北方约200米处就是新四军首任政治委员项英烈士的塑像。纪念馆馆名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李鹏题写。展馆里的布展内容据说由柯希树先生设计,翔实生动,因此,这里也是武汉市革命传统和“国防双拥”的教育基地,常年有大批游客到访。

纪念馆前面的水塘边还有几门退役的高炮,一架退役的战斗机。每逢节假日,这里总有孩子们兴高采烈地爬上爬下,大呼小叫,要么模拟炮手,旋转炮台,瞄准目标,“咚咚咚”地开火,要么坐进飞机驾驶舱,幻想一次遨游……

进入21世纪后,鉴于江夏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地方红色文化急需传承的实际,区委区政府决定对十几年前的革命烈士博物馆实施改扩建。工程于2017年由区民政局进行招标,项目编号为ZJJKG-2017-213A(3578)。招标内容包括江夏革命烈士纪念馆、贺胜桥北伐阵亡将士陵园的改扩建、装饰装修、安装工程、陈列布展与施工;房屋外立面维修、主楼广场改造及周边道路改造;空调、消防等。总投资约995万元。青龙山下的革命纪念馆在改扩建好后有布展面积1000 平方米。

经过公开竞标,浙江省装饰有限公司获得这一改扩建工程的资格,陈碎石负责了这一项目的具体设计与施工,于2018年春顺利完工,并在春季开馆迎宾。

革命烈士纪念馆的布展内容由彭敦运设计,涉及了江夏籍烈士和在江夏牺牲的革命烈士三百多人。

踏入烈士纪念馆,自动播放器就响起悲壮激昂的《江夏魂》。这首歌由彭敦运作词,盛景兴作曲、演唱并伴奏。歌词为:

狂飙起,

旌旗奋,

江波卷起千堆雪,

夏澜映日红。

不信天,

不靠帝,

热汗碧血破炼狱,

镰斧铸成灯。

走进历史登高望,

惊天地,

泣鬼神,

大江涌国魂!

江夏区原为“江夏县”,1913年5月才改称“武昌县”,管辖范围包括今江夏、武昌、洪山、青山等区,幅员辽阔。

在中国近代革命史上,江夏占有及其重要的地位,曾三度成为中国的政治中心。第一次是1911年10月,这里打响了“首义第一枪”,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第二次是1926年10月北伐军攻克武昌后,国民政府和中共中央都迁到武汉之时;第三次是1937年,国民政府迁都重庆之前。

在这块英雄的土地上,诞生过武汉共产主义小组(国内6个共产党的早期组织之一);是湖北地区“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主阵地和两次“国共合作”的大舞台。抗日战争中,江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积极投身救亡运动,开展游击战争,建立根据地,成为新四军五师战略包围武汉的一块要地。1949年5月,在共产党的积极推动下,国民党第十九兵团司令张轸率部在金口起义,为华中重镇武汉完整地回到人民的手中赢得了先机。

在这块红色的土地上,曾走出过恽代英、项英、李求实、朱勉之、唐义贞、黄负生、葛达、葛震寰、左豪……等一大批无产阶级的革命英雄,更留下过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任弼时、董必武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光辉足迹。

正是这些伟人和英雄在这里传播马克思主义,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深入基层,组织工农运动,建立革命根据地,开展武装斗争,甚至不惜牺牲自己,才赢得了今天的新中国,翻开了中华民族复兴的大美乐章。

走进江夏革命烈士纪念馆

在纪念馆的最前端是“序厅”,这里屹立着项英、恽代英、李求实、李硕勋、唐义贞、朱勉之、葛达等7位烈士的铜雕,给人深深的震撼。

展馆共分《武昌首义》《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建党》《北伐》《血雨腥风》《抗日》和《迎接解放》7个展室,最后是尾厅。

《武昌首义》展室的前言云:1911年10月10日(农历辛亥年)下午7时许,湖北新军工程营革命党代表熊秉坤,在江夏县城关(今武昌)打响了推翻满清王朝的第一枪(史称“武昌首义”)并赢得胜利。革命党人在经历南方多达几十次的起义失败后,这一次终于取得了成功。

武昌首义的胜利,终结了统治中国长达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武汉也因此上升为全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中心。

江夏人熊秉坤吹响的集结号,改写了中华民族的历史进程,震惊了世界。

走进江夏革命烈士纪念馆

《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展室主要展示辛亥革命后,反动军阀袁世凯窃取了胜利果实。当上了中华民国大总统后,为了复辟帝制,袁世凯亲自发表“尊孔令”,以“尊孔祭天”为手段,积极投靠帝国主义,刚刚诞生的民主共和政体摇摇欲坠。然而此时,民主共和的思想已经逐渐深入人心,民族资产阶级更是强烈要求实行民主政治。

面对袁世凯的倒行逆施,以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鲁迅为旗手的激进民主主义者,扛起了民主(旧称“德先生”)和科学(旧称“赛先生”)这两面大旗,发动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反帝反封建的新文化运动。

在这场轰轰烈烈的新文化运动中,以恽代英为代表的江夏知识分子,勇立潮头,同封建复古主义展开了激烈的斗争。

《建党》这个展室向公众介绍了刘伯垂、董必武、包惠僧、陈潭秋、张国恩、郑凯卿、赵子健这些奋斗在反帝反封建前沿的武汉优秀知识分子,于1920年8月在武昌抚院街成立了武汉共产主义小组的史实(当时全国这样的党组织只有6个,共产党员也只有57名)。

《北伐》展室布展的主要内容是:辛亥革命后,清王朝被推翻了,但却形成军阀割据的局面,民主共和并未真正实现。军阀之间连年混战,各自为政,人民苦不堪言。

为了顺应历史潮流,南方的革命党人发动了历史上著名的“北伐战争”。

为了支持北伐,中共中央决定成立中共湖北区委,由彭泽湘任书记,董必武等同志任委员。原中共武昌、汉口两个地委均划归湖北区委直接领导。湖北区委的中心任务就是发动工农,扩大统一战线,支援和迎接北伐军。

武昌县(江夏区前身)内的共产党员和农会会员,响应武昌地委的号召,在各自党支部和乡农会的带领下,大力支援北伐,打败了军阀吴佩孚,取得了贺胜桥战役的重大胜利。

1926年10月,北伐军攻占了武昌城,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空前高涨,武汉成了大革命的政治中心。

《血雨腥风》这个展室则告诉观众: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叛变革命,大肆屠杀共产党员,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当天上海工人纠察队牺牲120余人,受伤180人,1000多名共产党员和工人骨干被捕。“四•一二”政变,标志着大革命和国共合作的失败。

7月15日,汪精卫在武汉叛变革命,三镇上百名共产党员牺牲,数百人被捕。

武昌县也被腥风血雨笼罩。

国民党和土豪劣绅,纷纷组建“团防局”“清乡团”,四处捕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武昌县(江夏区前身)11个区的农协、128个乡农协被破坏殆尽,100多人壮烈牺牲。

然而,中国共产党和武昌人民并没有被吓倒、被屈服。8月7日,中共中央在武汉召开紧急会议(史称“八七会议”),决定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的总方针。从此,中国共产党人拿起了枪杆子,走上了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抗日》展室讲述了江夏人不屈不挠、勇于抗争的故事。在艰难的八年全民族抗战中,江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前仆后继,英勇奋战,取得了辉煌战绩。初步统计,全民族抗战期间,中国共产党在江夏地区累计建立和恢复党的基层组织40多个,发展党员1250人;建立和恢复基层抗日民主政权几十个;组建敌后游击队12支,共组织对敌战斗数百次,毙伤日军数百人、俘虏48人,毙伤伪军2000多人、俘虏300多人、策反4000余人,缴获了大批军用物资。为此,江夏人民也付出了惨重的牺牲,牺牲的共产党员、游击队官兵和革命群众仅仅有记载的就有1594人,实际牺牲人数远远超过这个数字;成千上万的平民百姓惨遭屠杀!

走进江夏革命烈士纪念馆

江夏人民为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始终站在战斗的前沿。

在《迎接解放》这里,观众可以看见,为了应对内战的发生,党中央做出了“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重大战略决策,决定分散在南方的几个解放区集体撤退,加强党在华东、华北的力量,力图控制东北。1945年8月,中共鄂南中心县委指示各区所属干部到梁子湖集中,准备北上。其后,江夏的党政军机关和党政干部转移到中原解放区和其他解放区。

纪念馆的“尾厅”指出,江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28年的英勇奋战,付出了巨大的牺牲,终于赢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为新中国的诞生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在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奋斗历程中,江夏广大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始终紧紧依靠人民群众、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始终把体现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信赖和拥护。党在人民革命事业中的核心地位和领导作用具有深刻的社会基础,是任何力量也无法动摇和改变的,这是取得革命胜利的最根本原因。

江夏党组织和共产党员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把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坚守共产主义的政治灵魂和精神追求,作为立身之本,虔诚而执着、坚定而深厚,练就金刚不坏之身。他们面对严重的白色恐怖毫不动摇,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坚贞不屈,面对死亡威胁视死如归,经受住血与火的考验和金钱美女的诱惑,威武不屈,大义凛然,创造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业绩。表现出忠于党、忠于人民的高尚情操,不怕苦、不怕死的牺牲精神,凝聚成夺取革命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

江夏的昨天,历程辉煌;江夏的昨夜,星光灿烂。然而,昨天不仅仅是用来回忆的,它还是一个革新今天,创造明天的摇篮。

回望与纪念,不只是为了看昨日,也不只是为了纪念烈士,而是要重温初心,从前辈那里看自己;从自己这里看后人,并期盼明天早晨那轮更加鲜红的太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