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錄取通知書發放季,再談中國各省受高等教育人口數據

山川網:近些年來伴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中國高校的持續改革,高等學府“高高在上”的形象改變了不少,越來越個性化和接地氣。每年的高校畢業典禮期,已經成為部分高校網紅校長“爭奇鬥豔”的舞臺。

而歷年的七月中下旬,都是考生接收錄取通知書的時間點。伴隨著2018年高考考生錄取通知書的持續發放,一些頗具匠心、設計獨特的高校錄取通知書,吸引了不少人的眼球。比如——

高校錄取通知書發放季,再談中國各省受高等教育人口數據

清華大學栩栩如生3D清華"二校門"

高校錄取通知書發放季,再談中國各省受高等教育人口數據

陝西師範大學老教授退休教師、和校友代表傳統書法手寫版

高校錄取通知書發放季,再談中國各省受高等教育人口數據

北京工業大學活字印刷術版

高校錄取通知書發放季,再談中國各省受高等教育人口數據

北京林業大學“山之孕育”“水之滋養”“木之生長”“人之成才”四種版本

高校錄取通知書發放季,再談中國各省受高等教育人口數據

浙江農業大學學校自主研發的刨切微薄竹技術製作並印刷的毛竹原材料版本

高校錄取通知書發放季,再談中國各省受高等教育人口數據

中山大學三折開頁木棉紅+嶺南風情

其實分享高校的創意錄取通知書,當然只是個引子。本文標題中也已經提到,借這件事,真正想分享大家的信息是——關於中國目前各省的受高等教育人口數據情況。

在前幾天的拼多多上市那篇推文中,我曾非常簡要的給大家分享過一點這方面的信息。不過提到的只是全國第五次人口普查和第六次人口普查,全國整體的受高等教育人口數據(本科+專科)。

今天我又蒐集和整理了一些,具體細化到各省市受高等教育人口比例的數據。

高校錄取通知書發放季,再談中國各省受高等教育人口數據

由於此類全國性數據的來源,只有統計局一個出口,所以更新頻率相對也較慢。除了上面的2010年全國第六次人口普查外,2015年還有部分地區公佈了地區受高等教育人口占比相關數據——北京42.34%、上海28.7%、天津23.33%、江蘇16.42%、浙江14.66%、廣東11.99%。

我們還可以參考的另外一份官方數據,是家統計局發佈的2015年全國1%人口抽樣調查主要數據公報——

高校錄取通知書發放季,再談中國各省受高等教育人口數據

這份公報中和今天我們主題相關的兩個核心數據是:

一、大陸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現役軍人的人口中,具有大學(指大專以上)教育程度人口為17093萬人(佔比12.44%);具有高中(含中專)教育程度人口為21084萬人;具有初中教育程度人口為48942萬人;具有小學教育程度人口為33453萬人。

二、大陸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口中,居住地與戶口登記地所在的鄉鎮街道不一致且離開戶口登記地半年以上人口為29247萬人,其中市轄區內人戶分離人口為4650萬人,不包括市轄區內人戶分離的人口為24597萬人。同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居住地與戶口登記地所在的鄉鎮街道不一致且離開戶口登記地半年以上人口增加3108萬人,增長11.89%

高校錄取通知書發放季,再談中國各省受高等教育人口數據

分享幾點思路,供大家參考:

一、中國的城鎮化進程遠沒有結束,但是卻進入了全新的階段。按照上文中的數據顯示,2015年中國的流動人口(半年以上戶籍所在市外生活)就多達近2.5億人。所以我依舊建議大家高度重視和關注中國的城鎮化進程動向,因為這一進程中機遇眾多。

二、一座城市所擁有的受高等教育人數佔比高低,和城市所處的城市化進程關係密切,也和外來人口的佔比情況息息相關。以北京、上海兩座外來人口全國佔比最高的城市看,新流入京滬二城的大學學歷以上人群比值極高。這對於二城在新興產業、技術創新領域的優勢進一步保持與擴大作用明顯。

三、但與此同時,凡事均是利弊共生的。伴隨著京滬二城中受高等教育人數佔比持續提升,帶來的結果就是學歷本身價值會存在縮水的情況。體現在面試上,就是企業在博士碩士、重點大學求職者都大有可選的前提下,普通大學求職者將面臨更大的挑戰。以此來看,未來京滬二城的新流入人群的綜合素質要求會越來越高。

四、經濟較為發達,但是受高等教育人數佔比又存在短板的省份,例如廣東這樣的情況,地方政府勢必會在接下來進一步加大人才引進的力度。那麼對於普通高校畢業的年輕人而說,這無疑是個機會。

五、最後聊一句題外話,近幾天一篇關於河北農村女孩707分考上北大,曾發文《感謝貧窮》這件事。我個人認為,並不值得大家集體歡呼雀躍。其一這只是個案,大量家境貧寒失利高考的孩子才是一般情況;其二我們真正應該感謝的是戰勝貧窮的堅韌與毅力,而不是感謝貧窮本身;其三是區域經濟差異造成的教育資源落差情況急待解決,高考唯一決定命運論對於很多貧困地區考生而言依舊是魔咒;其四是人生是一場長跑,高考之後還有更多艱難險阻等著年輕人去面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