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地區的希望,始終都在東方

西部地區的希望,始終都在東方

山川網:顯而易見,當下是千百年來,中國西部地區,尤其是西南地區最好的時代。

這裡的最好,並不是說當下的西部地區已經發展到了多麼發達的水平,而是千百年來始終困擾著中國西部地區與內陸地區的自然隔閡,正在迅速被彌補與填平。

西部地區的希望,顯然不是向更西方探索,而始終都在東方。

西部地區的希望,始終都在東方

來源丨21世紀經濟報道

上面分享的是一份21世紀經濟報道整理的關於未來幾年四川省的鐵路建設計劃。怎麼形容這份計劃呢?四個字——快馬加鞭。

趁著國家政策扶持西部的優勢期,疊加自身經濟近些年來的紅利期,一鼓作氣,把將會影響自身未來數十年發展潛力最重要的交通短板,加足槓桿迅速補齊。

7月19日,四川省召開“解讀省委十一屆三次全會精神——打造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新聞發佈會。會上提到四川省接下來的綜合交通體系建設目標是:到2022年,力爭鐵路總里程達到6000公里(高鐵建成和在建2300公里)以上,基本形成成都至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北部灣及雲南橋頭堡的高速鐵路大通道;建成成都天府國際機場,全省民用運輸機場達到18個;高速公路通車裡程超過9000公里,四級及以上航道總里程突破1600公里,港口集裝箱吞吐能力突破300萬標箱。

根據計劃,四川省將全力打通高鐵進出川大通道。提升東向、拓展北向通道,加快新建成南達350公里時速高鐵,同步推進西安經達州、廣安至重慶高鐵建設,形成成都經達州至萬州至武漢通往長三角,以及成都經達州至萬州至鄭州至北京、經達州至西安通往京津冀的高速鐵路大通道。

西部地區的希望,始終都在東方

早在2015年,國家發改委即批覆了成渝城市群城際鐵路網規劃(2015~2020年),規劃範圍為四川省成都、綿陽、自貢、瀘州、德陽、廣元、遂寧、內江、樂山、資陽、宜賓、南充、達州、雅安、廣安、巴中、眉山等17市和重慶市全域。批覆明確提出,未來5年,成渝地區將實施8個城際鐵路項目,總里程1008公里,總投資約969億元。其中,四個項目在四川。

這些項目當中,有一些屬於是“剛需”必建,也有一些,屬於四川歷經多重困難,從相關部門那裡爭取來的。幾年之後,待到這些高鐵線路線路全部建成之後,將有以下幾大利好:

一、真正意義上“成渝城市群”的集群效應將凸顯。雖然這個概念喊了很多年,就和京津冀城市群一樣。但是事實上目前京津冀城市群只有京津沒有冀,成渝城市群也還只有成渝沒有群。當所謂的一個城市群中的組成部分,彼此之間的公交化城際鐵路網絡尚未建成之前,高喊城市群必然是自欺欺人。

二、成渝城市群真正名副其實以後,那麼下一個相關聯的中國第四極名頭,也才能夠坐實。很多人在討論中國第四極時非常侷限地認為,只要某一區域經濟體量上來了,能夠排到全國區域經濟第四了,那麼自然而言就是第四極了,這顯然是錯誤的。這第四極身份的確立,有相當高的權重比例,在於與其他四極的經濟互通性。換而言之,當某一區域可以形成與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的強經濟互通四邊形時,那麼第四極就自然而然形成了。與其他中西部“城市群”相比,慶幸成渝有雙城,各項國家戰略設定中權重提升明顯。

三、其實無論有多少政策性的口號號召和鼓勵開發大西部,但是西部地區城市心中應該非常清楚的一件事情是,西部地區的希望從來都不在進一步向西拓荒,而是想方設法與東部打通,與東部更貼近。原因無他,因為中國的地理決定了海洋在東。四川向正西、西北、西南的開拓,對更好樹立成渝西部中心地位自然有幫助,但利好終歸有限。而向正東、東北、東南三個方向的延伸,才是成渝經濟的命脈所在,千百年來,莫不如是。

四、成渝城市群還應該感謝的一個最大恩人,其實是長江。如果不是近千百年來中國經濟中心整體不斷南移,最終造就了長江中國經濟命脈的地位。那麼成渝顯然是無法等待到當下這個重要的命運轉折點的。因為有此紐帶,所以下游經濟的每一次發展與騰飛,之於上游的成渝而言,都是加分與機遇。更何況“上游”這詞本身,也是個不錯的好兆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