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120件檢察建議100%回復99.1%被採納

120件檢察建議100%回覆99.1%被採納

山東推進檢察建議規範化試點提升法律監督質效

編者按 如何讓沒有硬性要求的檢察建議變得剛性十足?一直以來,各地檢察機關都在積極探索,通過加強檢察建議規範化建設、爭取黨委人大政府的支持配合、公開送達公開宣告等多種方式,促進檢察建議落地落實。本報記者近日赴各地深入挖掘了一批措施紮實、效果明顯的“樣本”,以期為全國檢察機關推進這項工作提供借鑑和啟發。

本報訊(記者匡雪 通訊員任相虎 高學森)全面強化法律監督,檢察建議大有可為。

新形勢下,如何更好地完善檢察建議工作機制,充分發揮其監督效力,是新時代檢察機關必須完成的重要課題。

山東省檢察院檢察長陳勇表示:“檢察建議在推進社會治理法治化、促進依法行政、維護國家利益和社會公益等諸多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山東檢察機關要按照新時代檢察工作‘講政治、顧大局、謀發展、重自強’的總要求,在規範上下功夫,在機制上花氣力,在創新上做文章,助推檢察建議監督質效不斷提升。”為此,山東檢察機關創新推進檢察建議規範化建設,以案件化辦理為主線,剛柔並濟塑造監督韌性,以人民為中心追求雙贏多贏共贏,探索出了一條檢察建議規範化之路。

案件化辦理:變“一發了之”為精準送達、規範運行

“請在收到檢察建議兩個月內作出處理,並將處理結果書面回覆本院。”今年4月19日,寧陽縣檢察院檢察建議工作室內莊嚴肅穆,該院副檢察長王永建公開宣告、送達檢察建議書,並對檢察建議涉及的相關證據進行多媒體示證予以說明。被建議席上坐的是寧陽縣國土局局長呂洪勝、副局長李兆新、執法大隊辦公室主任安學功,部分人大代表、特約檢察員和寧陽縣人大常委會法工委主任作為第三方代表出席了這次公開送達儀式。

今年年初,寧陽縣東莊鎮東崔村的崔克國未經國土部門許可,在基本農田內非法開採砂岩,毀壞大片農田。此案作為刑事案件結案處理後,寧陽縣國土局並未作出責令改正和罰款的行政處罰,被破壞的土地也沒得到恢復。為此,寧陽縣檢察院向縣國土局發出檢察建議,提出限期復墾和對破壞土地違法犯罪行為開展執法大檢查的建議。

“檢察建議依法、準確,指出了我們工作中存在的漏洞,下一步我們一定落實整改,著力在建立健全土地執法監管的長效機制上下功夫。”呂洪勝當場表示,要將執法關口前移。

“以前檢察建議是文來文往‘一發了之’,被建議單位也是‘一回了之’。”寧陽縣檢察院檢察長尚曉兵告訴記者,公開送達“儀式化”,目的在於提高檢察建議的規範性、說理性和實效性,讓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社會公眾參與,則可以拓展檢察建議的知情面,被建議單位在“紅紅臉”“出出汗”中提高了重視程度,同時倒逼檢察機關提高檢察建議質量。

“一發了之”源於檢察建議的某些先天不足。“目前,涉及檢察建議的法律法規只有原則性規定,缺乏具體細則和制度規範,大部分檢察建議由各業務部門自行制發,格式不一,落實跟蹤較少,有時甚至出現不同部門就同一案件向同一單位重複發送口徑不一檢察建議的情況。我們全面規範檢察建議工作的目標,就是彌補和解決檢察建議的先天不足。”山東省檢察院法律政策研究室主任李政介紹。

以問題為導向,山東省檢察院成立了由檢察長陳勇親自掛帥的工作專班,確定在青島、東營2個市級檢察院和淄博市周村區、寧陽縣等5個縣級檢察院展開試點。各試點院對檢察建議文書製作、場所儀式、效果評估和監督管理等環節進行全面規範。

試點院的普遍做法是,檢察建議由法律政策研究室全程把關,對監管質量效果進行全方位評估,制發文書使用統一標識、編號、格式。同時進行案件化辦理,實現線索管理、初核認證、立案查辦、調查核實、制發建議、跟進監督等各環節流程化辦理。記者同時瞭解到,山東省檢察機關還研發了檢察建議信息化平臺,實現線索實時自動抓取,辦理環節信息化流轉,實時掌握被建議單位採納落實情況。在各試點院,還設置了專門的檢察建議工作室,通過多媒體公開示證、公開宣告和公開送達,檢察官、被建議單位以及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人民監督員等第三方人員全程參與。

剛性多維監督:變“走走過場”為不落實成被告、不整改被問責

作為檢察機關行使法律監督職權的重要手段,相關法律和司法解釋並沒有明確檢察建議的定位,也未賦予檢察建議強制性的落實機制,有些被建議單位認為檢察建議可改也可不改。山東省檢察院副檢察長張振忠認為,這在實踐中影響了檢察建議效果的充分發揮。

如何增強檢察建議剛性?山東檢察機關一直在探索。

因未落實檢察建議,今年3月30日,利津縣環保局成了被告。

2017年8月,利津縣檢察院在履職時發現,該縣鹽窩鎮八東村一廢棄的棉花加工廠內,有多處油渣和黑色廢物,還有兩個盛滿黑色液體的罐子,發出刺鼻難聞的氣味。經查,這些均為危險廢物。雖然利津縣環保局已將涉嫌汙染環境的相關責任人員移送公安機關處理,但對危險廢物始終未處置。於是,利津縣檢察院向環保局發出檢察建議,督促其對危險廢物及時採取處置措施,避免造成更大汙染。

今年1月,利津縣環保局回覆稱,已聯繫危廢處理單位妥善處理。但檢察官現場核查發現,廠內危險廢物仍未作任何處理。

於是,利津縣檢察院向法院提起了行政公益訴訟。

除了提起訴訟,各試點院還與人大、紀檢監察部門加強合作,通過報請本地人大常委會出臺加強檢察建議工作的有關決議,與當地紀委、監委出臺督促落實檢察建議和加強協作配合的實施意見,將檢察建議落實情況列入黨政或法治工作考核等方式,進一步增強檢察建議的剛性,形成監督合力。

今年3月,東營市人大常委會通過《關於加強檢察建議工作的決議》,明確建立檢察建議和被建議單位的書面回覆向同級人大常委會備案制度,規定被建議單位如果對檢察建議沒有正當理由不予採納,特別是事關國計民生、群眾反映強烈的重大問題,要及時提請同級人大常委會啟動監督程序。

不僅如此,東營市檢察院還與該市監委建立動態聯動機制,通過案件線索移送反饋、聯合監督檢查、信息資源共享、案件通報、案卷查閱等方式,強化監督落實。

東營市人大常委會主任鄭建軍認為:“檢察建議是促進法治社會建設的有效途徑,市人大及其常委會要通過監督,支持檢察機關依法開展檢察建議工作,督促有關單位依法行政,嚴格規範文明執法,自覺地接受檢察監督。”

以人民為中心:變博弈為雙贏多贏共贏

“以前那個味兒太燻人了,路過這兒都得捏著鼻子走。現在這裡滿眼是綠色,喘氣順溜了。”日照市嵐山區農民馬奔騰告訴記者,他做夢也不會想到,堆積7年的垃圾山如今變成了48畝鬱鬱蔥蔥的黑松林。

2017年3月,嵐山區檢察院發現,222省道以西、大旺山路北側,堆放著大量汙水處理廠的沉澱廢物和廢舊塑料袋、絲網等垃圾,現場一片狼藉,散發著惡臭,嚴重影響周邊村民生活,村民怨聲載道。

嵐山區檢察院發出檢察建議後,該區住房和城鄉規劃建設局第一時間勘察垃圾堆放現場,制定垃圾處理方案。很快,該區域內的垃圾全部處理並回填土方,還栽了1.3萬餘株黑松,“垃圾山變黑松林”的故事在當地傳為美談。

嵐山區檢察院檢察長高月清告訴記者:“法律監督不是顯現你錯我對,更不是你贏我輸的博弈,其實質是通過法律監督解決問題、補齊短板,共同維護社會公平正義和公共利益,更好地落實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

他給記者講了這樣一件事:

去年10月,嵐山區檢察院收到了一封感謝信:“在貴院的大力幫助下,我局先後開展了鋼渣磁選、木炭加工、塑料顆粒及石子加工等專項執法行動,徹底解決了一批群眾反映強烈的熱點難點問題。在8月份中央環保督察中,我區作為日照市鋼鐵、化工產業聚集區,信訪數量佔比不到全市十分之一,環境空氣質量全市第二,這些都離不開你們的支持與監督。”專程送來感謝信的,恰恰是曾經作為公益訴訟被告的嵐山區環保分局。

“檢察機關在維護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的同時,也讓被監督單位從法律監督中受益,取得了‘辦理一案、治理一片、惠及一方’的良好效果,實現了雙贏多贏共贏的目標。”已經從事10年民行工作的嵐山區檢察院民行科檢察官劉新華對此深有感觸。

試點以來,山東各地因地制宜,推動基層首創,提高檢察建議質量,提升檢察監督權威。據統計,各試點檢察院按照案件化辦理模式共發出檢察建議120件,到期回覆率達100%,採納率達99.1%,有效彰顯了檢察機關法律監督的質效。

“通過半年的試點,檢察建議規範化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下一步,山東檢察機關將以規範促剛性、以剛性贏權威,推進檢察建議規範化工作向縱深發展,把試點經驗變成全省行動,用山東效應形成山東品牌。”陳勇指出了今後的工作方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