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煤房拆了,卻撿到「大寶貝」,滿滿一地都是30年前的回憶


因為拆遷,院子裡的小煤房要被拆除,在收拾小煤房的時候,竟然翻出來很多“寶貝”——這就是小人書。小人書又叫連環畫,是70後、80後童年永遠的記憶。那個時候,沒有電腦、沒有手機,那時的孩子就是看小人書長大的。

上世紀90年代,小人書逐漸風光不再,卻逐漸成為“文物”。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收藏小人書。小人書也成了繼字畫、瓷器、郵票、古玩之後的第五類熱門收藏品。

曾經幾毛錢的小人書,家長都不捨得給孩子買。而在2006年一次拍賣會上,沈堯伊創作於1989年的5集926幅長征史詩連環畫原稿《地球的紅飄帶》以1540萬元成交,創下國內連環畫原稿拍賣紀錄。

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的孩子對小人書有著特殊的感情,在街邊一分錢租一本書,能夠美美地看上半天。七、八十年代的孩子,變成了5分錢看一本。翻出來這麼多小人書,如果擺地攤看書,2毛錢租一本,會不會讓很多人產生共鳴呢?

1988年出版的《西遊新記》還記得嗎?這些小人書,估計“00”後都沒見過。而小人書卻是“00”後父母們兒時最好的夥伴。

連環畫《夜幕下的哈爾濱》,講述的是1934年日本侵略者把偽“滿洲國”改為“滿洲帝國”。中共滿洲省委領導各階層人民同日偽進行了可歌可泣的殊死鬥爭。

曾經幾毛、幾塊的小人書,當時家長不捨得給孩子買,“買那個還不如買二兩肉吃了。”家長都這麼說。如今,小人書價格暴漲上百倍、上千倍、上萬倍,依然有人買來收藏,收藏的人,幾乎是當年買不起小人書的孩子。

香港亞洲電視臺1981年錄製的電視連續劇《霍元甲》,是一部描寫我國近代武林義士的動人故事,主題曲《萬里長城永不倒》風靡一時,紅遍了大江南北。《霍元甲》的小人書也受到孩子及大人們的喜歡。

在《霍元甲》裡飾演陳真的梁小龍還是小鮮肉,20世紀70年代就在香港演藝圈和李小龍、成龍、狄龍並稱為香港演藝圈“四小龍”。

1974年出版發行的小人書《火紅的年代》,定價只有2毛8分錢。現在可以好好的收藏它了。

1974年出版發行的小人書《火紅的年代》,定價只有2毛8分錢。現在可以好好的收藏它了。

1974年出版發行的小人書《火紅的年代》,定價只有2毛8分錢。現在可以好好的收藏它了。

1982年出版發行的小人書《武松》,定價只有2毛3分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