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歲的財務班「同學會」:充滿了唏噓

曾一起談論人生夢想的室友,幾乎全部向生活妥協,結婚生子,賺錢還貸,日常平淡,麻將消遣。曾暗戀的班花如今成為人妻,隔壁班的老鄉嫁給了同班同學,這一樁樁事都需要好好捋一捋,好好感受感受,感受人生的璀璨,感受每個人不一樣的光芒。

30歲的財務班“同學會”:充滿了唏噓

當然也有肆意人生,世界旅行、北上廣逐日的,不是說平淡日子不好,只是環境和機遇的影響,會讓人與人之間產生巨大差異。

大學畢業三四年,為何差距如此之大,成功案例好尋,但難以複製,每個人看過的風景都是一條個性獨特的路。大家都處在這25-30之間的尷尬年紀,其中一些人有了幾年的工作經歷,但大多處於瓶頸期。

職位上不去,工資不見漲,事業陷入僵局。

“第一批90後財務開始禿頂”

“第一批被淘汰的90後財務”

“第一波90後下崗財務人”

···

剛好的年紀,成了媒體人消遣的由頭,本應勇闖天涯的身體,因為這些網絡焦慮陷入彷徨的人不計其數。

真想問問80後、70後的“大叔大爺”二十幾歲的年紀是否這樣焦慮過,估計多數是擔心娶不著媳婦吧。

面對這樣的職場與生活:

有些財務人選擇過一天、算一天,敷衍過日子;

有些財務人想盡辦法掙開枷鎖擺脫現狀,絕不妥協。

不管怎樣選擇,25-30歲財務人在選擇怎樣過日子前,請好好考慮之後的人生,確定自己的生活模式。

每個人對未來都有一份期許

不是所有財務人都想當CFO,也不是任何人都難以接受做一輩子小會計。工作是生活的一部分,它不能完全取代生活,對工作期許值不同,其生活方式也會不同,不管是怎樣的生活方式,工作環境,尚好的年紀裡一定要明確自己的方向。

小縣城與大城市總要選一個

1、選擇小縣城,大概意味著斬斷自己所有野心吧,尋求安穩生活,不計較什麼職業發展與未來規劃,好好享受現在,相夫教子、娶妻生子提前享受天倫之樂。

選擇安逸的人,工作動機都很簡單。他們或許只想安安穩穩做一個小會計小財務,到了特別忙的季節,發兩個朋友圈抱怨一下,平常都是朝九晚五,個人時間充足,沒什麼大理想,更不覺得一直往上爬是一份責任,這就是他們的生活模式。

那麼不管25-30歲還是30-40歲之間的瓶頸,他們都不會太擔心,做好本職工作,完善基礎的財務知識基礎,那就好了。

2、奔向大城市,可能是將生活“貢獻”給工作,沒有按時下班,沒有按時吃飯,一切都是為了那顆奮鬥著的心。

選擇繼續奮鬥勇闖天涯的人,對工作期望值更高,他們希望在財務領域有更好的發展,甚至通過跳槽、讀MBA班、考各種財務證書來提升自身價值實現越級。

他們決絕做一輩子小會計,每天做賬、對賬、核算的工作是他們不能忍受的,而是希望接觸更高級的財務工作內容,追求價值提升,無論是自身還是工作崗位。

當這類人面對25-30歲瓶頸時,他們更不會安於現狀,也更加會注重這種儀式感的瓶頸存在。想方設法提升跳躍,學新技能,考新證書,讓自己達到新高度,從而跨過這道職業發展上的“絆腳石”。

如果把為夢想付出的所有努力算作評價與障礙,那麼25-30、30-35、35-40、40-45全是人生裡不能忽視的坎坷,這只是漫長奮鬥中的一小段,如果現在就認輸妥協,未來就只能是妥協模式。

職業發展路線需儘早制定

生活方向確定後,這時需要固定財會工作的內容定位,安於現狀與用於奮鬥的工作性質不同。

25-30歲,與其說是一道坎不如說是一次機遇,選對了飛黃騰達,選不對未來只能心比金堅。專注財會領域,還是與相關領域綜合發展,必須有清晰判斷。

1、財務人員如果遇到知識匱乏、框架不完善、能力有限或者被前輩壓制,全都要克服不要輕易放棄,更別想著轉行。財務需要時間積累,更需要時間去檢驗,

會計工作內容大多相似,相應條件大差不差,所以一般是職稱與技能熟練度的差異,才會出現職場小風波,一般比較好駕馭,這種方式比較適合喜歡安穩生活模式的財務人。

2、朝綜合領域方向發展的財務人,往往具有強大“野心”,他們不甘於現狀,勇於開拓,進取心與鋒芒並重。涉足多個領域,如金融、法學、互聯網多有體驗,為的是鋪墊比較適合的個人職業發展道路。

如果是這類人一定要早早做好心理準備,安逸不再是你的生活標籤。

別人在家悠閒看電視,你可能還在上USCPA課程;

別人周九晚五準點吃飯,你可能加完班還要再回家路上刷高頓題庫;

別人專攻中國會計準則,你可能還要背美國US GAAP以便“應付”USCPA考試;

但別人的成就不一定有你高,你是為了全面提升而提升自己,拿下CPA證書、USCPA證書、司法考試等這些都是未來競爭的籌碼。既然選擇這條路,就只能堅持下去,職業規劃做好,剩下的就是付出相應的執行力,未來好不好完全看現在。

每個人的25歲都會遇見不一樣的岔路口,嚮往還是往右都是一次慎重而又嚴肅的選擇。沒有哪條路是一直平坦的,哪怕是石子路也會有小石子膈腳,出現荊棘與碎渣都是常事,如果沒點挫折還叫人生麼?

人與人之間的差異,從一開始就埋下種子,因為最初的生活習慣而選擇出來的結果,相信蝴蝶效應你肯定聽過。年輕時候喜歡審計,最後進了普華永道,因為比較喜歡與人溝通,最後做了諮詢,對金錢敏感而去了投行。

一個班級58個學生,就會有58種不同的人生,他們有喜歡浪的,也有喜歡平靜的,任何一種人生都是一種選擇,財務的衍生路很多,但最終的歸宿不過一種,那就是實現自己的快樂,或者說價值。

有人把娶妻生子作為目標,也有人把進入世界500強作為目標,還有的以一張AICPA證書為目標,也有人為了出國去考美國註冊會計師,彷彿整個社會都濃縮在這個小小的同學會裡。

大家互相道好,官方互吹,誰也不會把自己遇到的困難說出來,年輕的付出都是值得的,在認真思考自己想要的人生後,找準定位明確方向,勇往直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