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古村:長安區「羌留十八堡」之「留村八堡」!

豐鎬遺子/書文 ;話百里秦川,講陝西故事,請關注“睜眼看西安”

西安古村:長安區“羌留十八堡”之“留村八堡”!

西安市同根同源的村子不少,比如少陵塬上“九井十八寨”來源於給明藩秦王守墓的軍戶,雁塔區“煙六八寨” 是明朝陝西28衛的下屬軍寨。長安縣終南山下這一片有一個“留村八堡”,包括“東留堡、西留堡、小留堡、紅廟、翁家寨、徐家寨、下灤村和上灤村”八個村子,與旁邊五星街道的“十堡江(羌)村”合稱“羌留十八堡”,相傳這些村子都是古代的羌族移民村。

留村八堡主要在灤鎮街道辦的地面上,灤鎮在區政府以南的終南山下,現在可能是長安區管理面積最大的一個鎮,有244平方公里。灤鎮解放初叫灤村鄉,1984年改為灤鎮,後陸續並掉喂子坪鄉和內苑鄉,2002年長安縣撤縣設區,灤鎮隨後設為街道辦管了整整52個行政村,留村八堡就在灤鎮街道辦的西邊。

西安古村:長安區“羌留十八堡”之“留村八堡”!

關於留村八堡的由來要追溯到三國魏晉時期,“羌”是牧羊人的意思。羌族是中國少數民族的老根,是一個古老的民族,後來戰鬥力彪悍的遊牧民族大多是羌族部落。秦始皇修萬里長城,漢武帝時期派大將霍去病、衛青遠征匈奴,都是預防遊牧民族進入中原文明核心區域。王莽篡漢,光武帝再造漢室,劉秀建都洛陽史稱“東漢”。對遊牧民族採取包容態度。三國時期曹魏篡漢,建都洛陽,因連年征戰,中原人口急劇減少,財政銳減,農業廢弛。因此曹魏推出了“移民實邊”政策,把北方邊塞以外的胡人遷入內地。胡人終於兵不血刃進入夢寐以求的中原。胡人放在洛陽有些不合適,為了便於監控這些胡人,曹魏政權將胡人安置在離洛陽不遠的長安周邊,為五胡亂華埋下伏筆。

後來司馬家篡奪曹魏,建都洛陽,建立西晉。繼續移民政策,西晉初年,僅匈奴人就接納了四次,一次兩萬餘落;一次兩萬九千三百人;一次十餘萬口;一次一萬一千五百人,前後有十九個種族。司馬氏吹噓治國之功時說:“是以東夷西戎,南蠻北狄,狂狡貪悍,世為寇讎者,皆感義懷惠,款塞內附,或委命納貢,或求置官司。九服之外,絕域之氓,曠世所希至者,鹹浮海來享,鼓舞王德,前後至者八百七十餘萬口。”八百七十萬胡人,是個啥概念?這個數字已達晉王朝總人口的三分之一。史載“關中夷狄,人數過半”。為了爭權奪利西晉藩王爆發了八王之亂,匈奴、鮮卑、羯、氐、羌這五個少數民族趁機崛起,彎刀彪馬北方大地,建立了“五胡十六國”,這就是漢人談之變色的“五胡亂華”。

當時遊牧民族大量內遷長安周邊,形成了許多羌村。如現在長安區的戎店村,姜(羌)村、北強(羌)村;鄠邑區的寧(羌)強村、青羊(羌)寨都是羌村的轉音。後來隋朝一統天下,五胡的羌村大部分又搬回了老家塞外。沒有搬走留下來的就是現在西安地面上的三十幾個“留村”。《長安縣地名志·留村鄉》記載:“西晉十六國時期大規模的民族遷徙,新遷來的村落被稱為戎村或羌村,留下來未遷走的村落被稱為留村。”而我們要說的“留村八堡”最早就是留下來的“羌村”。

清末民初的《咸寧長安兩縣續志》記載:長安縣有18廒,其中五樓廒 在縣西南50裡,全廒境內無原,諸河交流。交河自黃良廒流入,西流經北兆元坡,有金沙河水自子午廒流入,西北流經趙元坡西匯入交河,合流後又西經小羊村流入姜仁廒河頭村,自河頭村西複流入;又西經水寨,至鄠縣秦渡鎮東入灃河;高冠谷河水出口東北流,祥峪水自祥峪口西南流至普陀寺,匯入高冠谷水;灃河水自灃峪流至南降村,高冠谷水自西南來匯入灃河,合流後又西北流經太平河村北,太平河水自西南來注入灃河,三水合流又西北流至鄠縣秦渡鎮東,交河水自東來匯入,又北流入姜仁廒。五樓廒分10個保障,統領54村另2個峪,管轄住戶3383戶,人口15995人,廒辦公地在太原莊南靈感寺,留村八堡記做“東留堡,西留堡,小留堡,上灤村,下灤村,翁家寨,徐家巷,巷,前志作莊。紅廟,小羊村。村,前志作坡。”

西安古村:長安區“羌留十八堡”之“留村八堡”!

西留堡村隔河與東大街道辦北強村相望,村民不到三千人,以高、韋、侯三姓為主。高姓是隋朝宰相高熲的後裔,韋姓是長安望族京兆韋氏的後裔;候姓是唐初兵部尚書侯君集的後裔。高、韋兩姓原先有祠堂,解放後被破了四舊。

東留堡村與小留堡、西留堡相鄰,村子不大,4個小組,南北2個自然村,村民不足兩千人,村中以嚴姓為主,相傳為漢宮嚴太醫後裔,村中有“嚴家祠堂”,村外一塊高地就是“嚴家墳”。本村原有城牆,開四門,今已不存。此地座居終南山下,河流密佈水系豐富,村中桂花球米曾是一大特產,村中白蓮藕,更是關中絕品。

小留堡村西鄰東留堡,北接紅廟村,村子很小,不足五百村民。村中杜姓與小新村杜姓同宗,張姓與東大村張姓同宗,周姓與周家堡周姓同宗,嚴姓與東留堡嚴姓同宗,村中原有老爺廟、三官廟等數座古廟,今已不存。

西安古村:長安區“羌留十八堡”之“留村八堡”!

紅廟村據《長安縣地名志》載:“村始建於明代朱祈鈺景泰年間。該村有三官廟,以其牆為紅色,人稱紅廟,得名紅廟村。清嘉慶《長安縣誌》記為紅廟村。”村中有李家巷、王家巷、殷氏巷、祝家巷、袁家巷共計五條小巷,多為明朝山西大槐樹移民,現村民不到兩千人。本村原有城堡,今已不存,寄託本村來歷的三官廟也在解放後拆毀。另村中牛王廟、馬王廟、土地廟等眾多古廟多已不存。村外五里河塘是一片沼澤地,和東留堡一樣,原先種白蓮藕,為食材佳品。

西安古村:長安區“羌留十八堡”之“留村八堡”!

上灤村比較小不足五百村民,下灤村大得多有兩千多村民,據縣誌記載,該村於宋朝年間,因四面臨水,居住似小舟,便命名為灤村屯,後改為灤村。村中原有城堡護城河,下灤村的北城門樓現在還在,前些年失火,現在進行了重修。

翁家寨村村子不大,村民一千人左右,以翁姓為主。傳說清朝末年,翁、徐兩姓逃荒至此落戶開荒種地,為防範土匪,在村中修建一座城門樓,故名“翁家寨子”。村中原有古廟蓮池寺,解放後為灤村鄉政府駐地,鄉政府搬走後,成為翁家寨小學。

徐家村,4個小組,一千多村民,以徐、楊兩姓為主,清嘉慶年間,更名為徐家巷。原村和下灤村相鄰,上世紀八十年代初舉村搬到現在駐地。

要說西安市的民間藝術社火,名氣大的有灃西馮村、細柳大吉大羊村、未央大白楊村等。長安南片“留村八堡”的社火在明清時期就名聞關中,與細柳大吉村、大羊村的社火併稱雙絕。傳說明秦藩王朱樉看過之後讚不絕口,清末庚子國變,慈禧太后和光緒逃難線,八堡社火進城獻藝,慈禧太后讚歎有加。時至今日,適逢留村八堡社火,那是人山人海,熱鬧非常。

《睜眼看西安》是“豐鎬遺子”創建的西安本土人文地理自媒體。刨根百里秦川,問底周秦漢唐,睜開眼睛,拿出手機,告訴你一個不為人知的老長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