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農村紅白喜事上的管事人,在村里沒什麼官職,卻深受人們尊重?

海角天涯路


因為在農村裡的老人相對來說都會比較封建保守和迷信。他們在做事情上會比較講究一些,尤其是這種紅白喜事,生怕出了差錯,會影響家裡的風氣。所以村裡邊對紅白喜事非常的重視,因此也對紅白喜事的管事人比較的尊重。農村裡紅白喜事的管事人在做紅白喜事的時候比較有經驗。他清楚地知道什麼紅白喜事。該怎麼做?需要什麼人做?什麼時候做?條理清晰,都是有一套專門的程序。順理成章的做起來也比較讓人放心。同時這樣的管事人也是比較有能力和威信的,因為他需要召集很多人來做事,同時也對村裡面的人比較瞭解。所以他在人員的分工上邊比較的有條理,而且這種管事人就事論事,做起事情來比較果斷和耿直。也可以減少家裡邊因紅白喜事而引起的很多糾紛和矛盾。


農醫生


在農村,有一種人最受人尊重,那就是紅白喜事上的管事人,他們一般沒有什麼官職,但絕對屬於有威望的人,用我們老家的話說,那就是懂風俗,會辦事,說話有人聽。

這樣的人,在村子裡多嗎?一般不會多,一個隊裡也就那麼一兩個。

農村人辦事,最怕什麼?最怕人家笑話自己不到位!可是,一旦到了辦事的時候,人一多容易亂,有些主見看見人多就頭暈,什麼都想不起來。所以,一般會安排一兩個管事的人。

這個管事的人,沒有什麼工錢,一般都屬於幫忙,會幫主家合理安排人手,比如這幾個人幹什麼,那幾個人幹什麼,誰負責做飯,誰負責跑腿等。因為有了具體的安排,紅白喜事才能有條不紊的進行。

在農村辦事,少了管事的人,如果有些風俗和禮節不懂,會鬧笑話的。雖然大家見得很多,但到了自己辦事的時候,未必能全部做到位。特別是紅白喜事,中間的禮節特別多。

前幾天,妹妹要嫁人了,男方到女方家娶親,居然少帶了一樣東西,這種情況下,女方家人肯定是不願意的,要麼只能回去拿,要麼只能找人重新寫,要麼只能出錢,但同時也鬧了笑話,耽誤了時間。迎親進門的時間都是固定的,錯過了吉時那就不好了。

鄰居之間鬧矛盾了,要找管事的人。土地和房屋糾紛,也要找管事的人。紅白喜事,更是離不開管事的人。所以說,在農村管事的人,是特別受人尊重的。


快樂農人驛站


農村紅白喜事上的管事人,在昕瑞生態當地叫做總管,不是所有人都能當總管的。總管一般都是村裡威望高的,現在的總管一般都是自己的家人中挑選一位威望高的。在陪一個威望高的理事全權協助。這裡的理事就相當於以前的總管(現在很多人出去務工,只好請自家人當總管),他們都親手操辦過很多紅白喜事,在婚喪嫁娶的習俗方面經驗豐富。昕瑞生態先上圖,看看結婚的執事名單。

1.分工合作,總管統一安排

大家是不是很眼熟,在昕瑞生態當地是用大紅紙用毛筆寫出來的執事名單,而且要張貼到牆上。這是一份執事名單,每個分工都很細緻,小到茶水,都有幾個人專門負責。還有專門接待親友的人員安排。一般先事先通知和召集人員開會,總管統一安排分工,有不同意見,現場可以提出來。總管一般還有一兩個備用人選,以便不時之需。

2.總管的人選,一般都是德高望重,處理事情能力很強的,很瞭解風俗禮節的人擔當。

在農村辦酒席和城市完全不一樣。城市結婚喜宴都是到酒店裡人到了,禮到了,吃好一頓就散了。而農村辦酒席,有很多禮節的,總管沒把待客,鞭炮,茶水等等人員安排到位的話,會引起親朋的誤會。而且遇到突發情況都得總管從中調解。

3.總管在村裡也很有威望,有口碑的

農村紅白喜事,在昕瑞生態當地,同村的人也要參加酒席。總管是誰,村裡參加酒席的人都會知道。就很考驗總管的做人,是否一視同仁了。親友也是客人,同村的也是客人,幾點安排入席,安排座次(同村輩分最大年齡最大的席次不一樣),每個地方風俗習慣不一樣,不能有悖於當地習俗。

總管的人選不至於是否有官職,能安排的井井有條,分工合作安排的合理到位,說話有分量,有威望就可以。

昕瑞生態


的確,在農村大大小小的紅白喜事上總有這麼一個人的身影,他不是“官”,卻受人尊重,被人推選,有號召力,不拿工錢,過事的這一兩天,東家聽他吩咐籌辦,幫忙的人由他安排調遣,他就是有些地方叫“管家”或“總管”的人。

過事不能沒有這樣的“人才”,事過得有條不紊、沒有造成不必要的浪費,全仗著這個人,可以說發揮著舉足重輕的作用。沒有總管去過事,那不叫過事,也會受到村人的指責,會說東家小氣的。

既然這“管事”的這麼“位高權重”,那可不是一般人所為之,得具備以下條件:

【1】懂得禮俗禮儀。紅白喜事都有它約定成俗的禮儀。比方說白事,人剛一沒,就要洗頭穿衣入殮,請外(娘)家人前來弔孝,過事時鼓樂孝子迎(送)外(娘)家人,指定專人歇息,他們的祭品得擺(掛)在靈堂正中,席間又是鼓樂考子相迎,呈孝後入座並開始“說話”:對喪事辦的滿意程度及要求,還得安個重席,留下1一2人等待第二天下葬。喜事也有喜事的“套套”,“總管”心裡裝著呢,一步步都會按他的安排做。要不然怎麼會由總管口述(或起草)執事單呢?



【2】贏得了眾人口碑。“總管”有年長的,大都是沿習下來的,說話有份量,辦理公正,村裡大小事,即使有些人家的家務,沒有他,還真放不下。也有年輕的,這就有點“另眼相看”了,比如“包工頭”、小場主等等,這些人號召力很強,有組織領導能力,說話管用。

【3】思想境界要高。既然過事就不怕花錢,但總不能造成沒必要的浪費吧!總管與東家溝通後,估摸一下規模,準備酒席用品,指定專人“管理”後廚及菸酒,防止後廚的浪費,菸酒的“外流”,來了都是客,坐席隨你吃喝,但絕不能私自拿走或倒掉。事罷後東家給管家總會有一條煙、兩瓶酒來酬謝,但管家從來不要,說這只是幫忙。


提神只為自己


無官職,但是德高望重才能擔任,也不是固定的人,就是這個家族年長的人,其實也就是大家平時覺得這人不錯,能管住大家,說話有人聽的人,其他也沒啥。



為什麼紅白喜事要管事

因為主人家確實忙不過來,就把飯菜的事情交給一個人來管理安排,沒有別的,這樣也分擔了大家的任務,一般都不是自己家裡的人,外人來管,一方面大家也覺得信得過,另一方面還能說服大家,放在公平的位置。

官職談不上,有時候是村長來管

如果村長也是一個德高望重的人,其實還經常被請來當管事,更能統籌安排這些飯菜客人的,如果不是村長,其他村裡面的人,也可以擔任,而且不是每次都是同一個人。



當然最後的結果呢,就是經常請一個人來管事,最後大家覺得他安排得好,也就家家戶戶都用他。

受人尊敬,一方面在村裡面還是有點名氣,如果管事管得好,當然也更令人喜歡,一般的年輕人不具備這樣的能力。


農村那些事


為什麼農村紅白喜事上管事的人,在村裡沒什麼官職,卻深受人們尊重?說起這農村紅白喜事上管事的人,有的地方把他稱為‘理事’,有的地方把他稱為‘主事’。所謂千人吃飯,一人作主,任何一樁像樣的事情,操辦起來都得有人來主張,來拿主意,來作決斷。我們這裡習慣把這種主持、操辦紅白喜事的人稱為‘主事’。

要說這‘主事’,在村裡既不是官,也沒有任何職位,為什麼就能受到大家的尊重與愛戴?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是這種人作風正派,為人正直。這種人平常喜歡說直話,生性耿直,好管閒事,看到誰幹了不該乾的事,總要過問一下,談談一下自己的看法,甚至打抱不平,非得把事情弄個清楚明白。

二是對農村那一套風俗習慣非常的熟悉,農村的紅白喜事,封建社會遺留下來的那一套風俗習慣,是非常的有講究,喜事喜辦,憂事憂辦,怎麼辦?辦什麼?中間有那些關健環節,喜事需要怎麼準備,準備什麼?準備哪些東西?憂事需要怎麼辦?需要哪些東西?他都掌握的一清二楚,那是熟悉得不能再熟悉,而且,無論是喜事還是憂事,農村人講究的是,來不得半點差錯,也容不得半點差錯,所以,任何家庭、任何人,都希望自己家的事情,無論是紅事,還是白事,都要辦理得分毫不差,順順當當。這樣就需要有非常懂得紅白喜事辦事程序的人,所以,這種主事式的人物就會在長期的實踐中應運而生。

三是說話有份量、有威信,而且對周邊的人,無論是行事方式、辦事能力都是瞭如指掌。在農村,紅白喜事都會有很多客人,諸如親戚、朋友、同事、同學,鄉鄰等,而且在時間上絕不是一天兩天就能完事,這樣就需要很多人幫忙操辦日常事務和具體事務,有那些具體事情?需要什麼樣的人去辦?誰能辦得了?誰又能辦得好?在這個主事心裡是有一本帳的,所以,在人員分工上,他會因人、因事來分配和調動人員,有些細心的主事,還將人員分工進行張榜公佈,以防耽誤事情。

四是,處事果斷,敢於直言。在農村,有些家庭,由於兄弟較多,在紅白喜事的辦理上,往往是各行其是,意見很難統一,尤其是在資金攤派上,免不了,你多我少,爭爭吵吵,在這時候,就需要有人站出來說說直話,果斷拿出主意。在農村這種管事的主事,恰恰在這為難的時候,能夠站出來,主持公道,說公道話,提出比較合理的意見,弄得一家人服服帖帖。

之所以這種管事的人,能夠受到大家的認可,能夠受到大家的尊重,就是因為除了上面提到的這些優勢外,他們在說話辦事中,只求把事情辦好,從不計較個人得失,久而久之,他們辦事、主事,總是那麼讓人放心,那麼讓人省心。他們雖然沒有什麼官職,卻在群眾心目中是那樣的德高望重,也深受廣大群眾的喜愛。


冬日暖陽124086398


看到這個題目,就很想說一說。在我們,在我們這裡把紅白喜事的管事人叫相奉頭。我對相奉頭是充滿深深的敬意。他不是什麼組織任命的官!也不是什麼選舉產生的職務!也不是自己給自己加封的頭銜!更不是靠賄賂得來的桂冠!但是,相奉頭這個職位就是他的。手中沒有權利,個個相逢都聽他的!有事,我還真的很感慨,我們的一些村幹部,在臺上時人五人六,風光無限,下了臺後卻連一個相逢頭都當不上!也許壓根就當不了!真是應了那句“離開位子,你什麼也不是”的名言!

為什麼相逢頭就有這樣的能力呢?

一是人格魅力的聚眾作用。

相逢頭一般都是熱心人,善於幫忙,不投彙報。這是日積月累,長期以往的行為。這種行為給人以溫暖,用他自覺不自覺地人格行為,贏得了大傢伙的信任和佩服!大傢伙發自內心的服他!願意聽他指揮!由於大傢伙信服他,他也很珍惜這些。所以,出主意,想辦法都比較公正,解決問題的方法大家也比較容易接受。有很高的群眾基礎和群眾威望。大傢伙信任他是發自內心的,由衷的。

二是嫻熟的掌控離不了他。

相逢頭對紅白喜事的禮儀環節掌握的非常嫻熟。紅白事對一個家庭來說,十幾年二十年才有一次,而相逢頭一生不知要經歷多少個紅白事。期間的禮儀環節,對一個家庭來說,是很陌生的。而相逢頭則不然。而正是這些禮儀環節才讓一個紅白事有了魅力,有了看頭,有了過頭,有了吸引力!根據主家的經濟實力,有規劃、掌控紅白事規模的能力。這的確很難得。一般不會超出事主的預算,而且花的事有所值。掌握著事關的資源,幾個電話們就可以搞定一切,如,樂隊,戲,廚師,禮棚等等!

三是他掌握紅白事的平衡。

相逢頭舉足輕重,體現在這幾方面。一是掌握著全村的平衡。這就擬製了一些有錢人大出風頭,給村鄰以後過事形成攀比之風;二是掌握著一個家庭紅白事的規格高低。如,一方老人去世時的宴席檔次高低要考慮到這位老人過三週年時宴席的檔次高低,也要考慮到裡另一位老人去世時的宴席檔次。一般都是要給後面的紅白事留有餘地。這可能就是日子開花節節高的意思!三是根據事主家庭的情況,能夠給出合適的紅白事的規模大小。不會讓事主事後負債不堪,也不會讓事主在過事途中造成浪費。

四是安排執事清楚實在。

紅白事環節複雜,親戚、客人、朋友眾多!且家家都不一樣,真對如此龐雜的場面,相逢頭都能做到無瑕接待。靠的就是對禮儀環節的嫻熟掌控,針對各個環節,安排恰當的相逢負責,既明確到相逢,又明確到相逢的職責、要求和應該出現的環節以及出現的位置等。很詳細,很實在,很明瞭!基本做到了人盡其用。苦樂基本均衡。就是某個相逢比較苦一點,他都會說到明處,讓吃苦之人心情比較舒坦,願意吃苦!做到這一點,真是不易呀!


相逢頭的魅力,真是說也說不完。我就在想,如果我們的幹部能夠做到相逢頭的這樣,具有相逢頭的人格魅力和相逢頭在相逢行業的嫻熟一樣,何愁下臺後沒有人理會?何愁下臺後一時難以適應的孤獨?何愁會出現門可羅雀的尷尬?

網友們,你對相逢頭還有什麼要說的呢?

我是凡塵觀生活。謝謝!再見!


凡塵觀生活


以前小時候,在老家村裡有紅白喜事的時候,都要把周圍的鄰居聚在一起,來幫忙照顧主家裡來的客人,當然也要請一位有聲望的來帶領這些人怎麼做,做什麼。這個管事人雖然沒有什麼官職,但是他非常受到人們的尊重這是為什麼呢?

一、他是一位有說服力,有人緣、為人正直、能管住大家的人。在村裡的紅白喜事,還是按以前的老規矩,年輕人都不太瞭解這方面的風俗習慣,裡面有很多講究細節,瞭解這方面的需要找一個經驗豐富、為人善良、受人尊敬的人來管理這些瑣事,喜事需要什麼,喪事需要什麼,都需要由他來分配這些人的工作,把事安排的井井有條,主人家很放心。

二、是受人尊重,有威信的人。管事的人在村裡是人能說會道,頭腦精幹,德高望重的人,辦事能力很強,得到了大部分村民的一至好評,對於突發的事情能幫助主家快速解決問題,能讓附近周圍的人服從他的領導和分配。

三、對風俗習慣非常瞭解的人。

有著豐富的經驗,比如結婚的需要置辦什麼,有哪些風俗了,主家都要找管事的問問提前準備好,以免結婚當天出什麼錯。還有喪事上,那講究的更多了,這都需要管事的安排好,有哪些問題都得非常熟悉,不能有一點差錯。

管事的人在村裡雖然不是什麼官職,但是能夠得到人們的尊重和認可,說明這個人有這個能力,人品好辦事讓人放心,講公道講事理,自然也讓人們值得去尊重和喜愛。


新農大視野


在農村不管是白事還是喜事都會有一個年齡大的人來管事,在我們老家管事的人大家都叫他老總,不管是大人小孩都非常尊重他,安排什麼事都能有人幹,乾的還非常好,有一些搗蛋的人也怕老總,吵了他們也不生氣,讓怎麼幹就怎麼幹,把每家每戶的事都是管的井井有條,讓客人滿意,讓主家滿意。

其實在我們老家,管事的人都是德高望重,雖然不是村官,但說的話是非常有分量的。如果誰家有白事,提前一天老總就會過去,安排這一家的家族人或者幫忙的人,去請廚師,廚師開菜單,老總安排人買菜,不緊買的菜質量好,還能給辦事的人家省錢。

管事的老總沒有什麼私心,一心一意為老少爺們服務,更不會圖什麼煙啊酒啊什麼的,大公無私的老總得到老少爺們的信任,更是得到大家的尊重。

在老家管事的老總都是輩分高,年齡大,德高望重,會處理事情,不僅給大家管事,有時候誰家有什麼家庭矛盾,老總也會出面幫忙調解,成為了大家的調解員,這樣的老總會一碗水端平,把事情調解的頭頭是道,口服心服,化解了很多家庭矛盾,大家從內心的尊重老總。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助到你,也歡迎你和大家關注我的頭條號,瞭解更多的三農信息。





踏雪尋梅jia


在農村總是能看到一種人,這些人承擔著對紅白喜事上的任務分配,而這些人的指揮基本上沒有人敢不聽的。甚至他們還可以發火訓斥那些不守規矩的人,大家都會老老實實的做自己的工作。而主家也會對這些人給予最大的信任,在紅白喜事的這個時間內,他就可以當家主的“家”。 而這些人一般會被稱之為“大支”、“理事”,他們會負責酒席上的各種任務的分配,所有的事情都會有他做主,他會根據家主的情況來思考接下來的各種事情運作。


而這些人雖然在村裡並沒有什麼職位,但他們卻依然備受大家的尊重。因為這些人對紅白喜事的各種習俗非常的精通,尤其是喪事,那真的是各種禮儀都要照顧到,面對不同的親戚要有不同的習俗。 這些人在幫忙管事的時候是不收一分錢的,因為大家都是村裡人,所以大家之間都會一起幫忙。

而這些人一般都是由上了年紀的人主持,這些人的經驗積累也不是一般的村民能夠比的。他們在面對各種困難時可以最快的做出反應。比如說因為預算來的人超支了,酒席的菜不夠,這樣“大支”就會迅速做出反應,通過調配菜品及時填補空缺,不能讓主家難堪。



當然這些人的特點就是在村裡德高望重,為人比較公平在村裡受大家的尊敬。同時這些人對村裡的矛盾糾紛都會有自己合理的見解,讓大家比較信服。同時這些人辦事利索,為人比較誠信可靠,不會給主家砸場子,讓主家難堪的事情出現。正因為這些原因,讓這些人備受大家的尊重,他們的話甚至比村長還好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