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野菜長相怪異,過去餵豬,如今有人靠它賺千萬元,總統都誇讚


記得小時候,在大山的竹林中,常見這種長相怪異的“野菜”,以為吃了肚子痛,不敢吃,便隨意踐踏。而長輩多代人都是“修地球”的農民,沒知識無文化,見竹林中長滿此物,便摘來餵豬。

之所以以前認為這種“野菜”怪,是因為它有別於普通的菌類,主要是它在松林或其他雜木叢中,並不會生長。再加上長相特別,無知的人們就以為誤食為中毒,頂多當成一種豬菜。

其實它叫竹蓀,是寄生在竹根部的一種隱花菌類,形狀略似網狀乾白蛇皮,它有深綠色的菌帽,雪白色的圓柱狀的菌柄,粉紅色的蛋形菌托,在菌柄頂端有一圍細緻潔白的網狀裙從菌蓋向下鋪開,就像一名小女孩身穿一件漂亮的裙子。

而竹蓀有極高的營養價值和藥用價值。據分析,每100克鮮竹蓀中含有粗蛋白20.2%,竟然比雞蛋還高,而且還有多種維生素和鈣、磷、鉀、鎂、鐵等礦物質,是宴席上著名的山珍。1972年美國前總統尼克松和日本前首相田中角榮訪華時,吃了湘菜中的“竹蓀芙蓉”這道菜後,都讚不絕口。

竹蓀中含有多種酶和高分子多糖,可增強肌體對腫瘤細胞的抵抗力,對高血壓、高血脂、高膽固醇、冠心病、動脈硬化及肥胖症等有良好療效,因此具有良好的防癌、抗癌作用。在香港,賣得最貴時,一級竹蓀千晶售價高達人民幣近萬元每公斤。


如今,在廣西融水苗族自治縣香粉鄉,村民廣泛種植竹蓀。時下,正是採摘竹蓀的黃金時節。

大苗山深處的香粉鄉是遠近聞名的“毛竹之鄉”,2016年開始在竹林下種植竹蓀,並採取“公司+基地+合作社+貧困戶”的模式,而且公司保價回收。

第一年就種植竹蓀約1000畝,畝產值8000多元。發展到2018年8月,僅僅香粉鄉古都村大盤屯已種植竹蓀1600多畝,其中有800畝是58戶貧困戶種植。該屯單單種植竹蓀一項的年產值超過1200萬元。

“竹蓀營養價值高,銷路不用擔心,能保證農戶的收入。”融水縣某公司負責人陳錦興道出種植竹蓀的緣由。竹蓀自古就列為“草八珍”之一。目前,竹蓀多銷往往上海、廣州、北京等地。

過去,村民拿竹蓀餵豬,如今種竹蓀,僅廣西一個小小村屯的年產值就過千萬元。不得不說,知識改變命運,農村照樣有大作為。

另外,近幾年很多自媒體報道了很多“致富經”,什麼收入過萬,發大財等等,很多網友都寫出了“又騙我去養什麼種什麼”。其實發家致富與虧空老本,往往就在一步之間,有太多的因素,故不要太過刻意,用心做好自己的每一件事就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