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公子
河流的原始狀態,當前沒有準確的比照參數,因為江河在千百萬年的變遷中狀態經常發生改變,但是從近幾十年的數據比較來看,湘江最明顯得變化是漁業資源衰退。
湘江可以說是湖南的母親河,雖說發源地不是在湖南,但進入湖南境內後流量最為豐富,但隨著社會發展,對於江河的生態破壞也非常明顯。對湘江流域形成破壞的行為有沿岸採石、河道採砂、工業廢水排放、植被破壞、垃圾傾倒、非法捕魚等,在湘江沿岸甚至有違法建設的房屋,這些行為都會對改變湘江狀態。
從最直觀的數據上來看,湘江干流整體水量變化並不明顯,但從反應自然生態的魚類資源上來看,湘江漁業極具衰退,除了過度的捕撈以外,也與上述的所有破壞行為有關。相對來講,湘江支流的河道破壞更加明顯,因為採石場以及植被破壞,泥石流、山體河道垮塌比較常見。
以湘江源頭之一的永州市藍山縣為例,採石行業前些年十分普遍,雖然後期經過相關治理有成效,但是帶來的破壞也是百年甚至前年不可逆的。
地理有意思
湘江的源頭,在藍山縣湘江源鄉野狗嶺。
在源頭的周邊幾十平方公里的範圍之內,不能說完全是原始狀態,但也處於近乎於原始狀態,除了板塘抽水蓄能機房和國家森林公園管理所外,幾乎是荒無人煙!最難能可貴的是在高塘坪水庫至板塘水庫近十公里的範圍之內,分佈著大片原始次森林,置身其中,滿目蒼萃,植物生態多樣性,相當良好,高負氧離子的空氣中,除了蟲鳴鳥叫和風吹林木的聲音之外,無任何雜音。
可以這樣說,這裡目前還幾乎是一片淨土!
湘江源
以湖南境內湘江流域的人口稠密程度、工農業發展水平來看,湖南境內的湘江及其支流很難找到絕對的原始狀態河段。這是人類社會發展對環境帶來的必然影響,不過不用過於擔心,隨著我國對生態建設的重視和大力投入,湘江流域的生態環境正在不斷改善,未來的山清水秀可期!
(湘江貫穿湖南全境)
湘江是湖南的母親河
湘江是長江中游重要的支流,發源於廣西靈川縣,自西向東北蜿蜒而上匯入洞庭湖,貫通湖南全境。湘江在湖南境內全長670公里,沿途接納大小河流2157條。是洞庭湖水系中流域面積最大的河流。湘江有湖南的母親河之稱,湘江對於湖南有多重要,看看湖南的簡稱“湘”就知道了。
(湘江:湖南的母親河)
湘江流域人口稠密、工農業集中,環境壓力不小
湘江流域和洞庭湖區域佔湖南全省總面積的47.85%、總人口的61.2%、經濟總量的80%,可以說人口稠密、工農業集中,約2000萬畝耕地依靠湘江水灌溉,雲集了電力化工、煤炭、冶金、紡織、造紙等眾多工業。隨著工農業的快速發展,湘江的生態環境壓力不小。應該說,這樣一個人口稠密、工農業集中的地區,很難找到絕對原始的河段。
(湘江流域人口稠密、工農業集中)
大投入整治 湘江環境治理成效顯著
不過,隨著生態文明建設被國家納入五位一體總體建設方針,近年來我國在生態建設、環境修復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2008年6月,湖南省啟動湘江水汙染綜合整治工作之後,湘江水系環境治理取得了明顯成效。2018年,湖南省更是投入79.13億元支持湘江流域和洞庭湖生態修復,通過源頭控制、過程攔截、末端修復和區域綜治,實現清水入湖、清流出湘。未來,我們還會見到一個更加山清水秀的湘江!
(山清水秀的湘江未來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