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因爲什麼學會喝酒的?

福酒匯


品味人生,不可無酒!

人生在世,不如意者常八九。此時借酒消愁忘憂,迎風起舞,高歌一曲,笑面人生,閒話他人樓起樓塌,暴富暴貧,驟升驟降。靜觀花開花落,月贏月缺。酒喝乾,人生無憂!

人生難得一知己。好友相聚,無酒不成席。三杯酒下肚,暢談人生,分享苦樂,舒久鬱之胸臆,怡苦悶之精神。乾一杯,兄弟情深!

人生得意需盡歡。人生快樂本不多,有快樂之事來臨,當然要邀朋喚友,開瓶暢飲,把酒言歡,不醉不歸。醉一次,人生無悔!


賣地板的詩人


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李白斗酒千篇,他醉了,皇帝拿他也沒辦法!"吾醉欲眠君且去!"他醉後要睡覺,連高力士都被趕走。

說起喝酒,要追朔到我奶奶孃家,奶奶家姓梁,是宿駕埠梁家,家中進士及第,人才輩出,家中自釀酒坊,奶奶姐妹三人,一個弟弟,到解放前,歷年戰亂,家道中落。舅爺爺在煙臺開了一家糕點店,慘淡經營。

可奶奶說她小時候,家業興旺,自家釀的黃酒,特別好喝,姑娘們喝酒不用杯,而用那種葫蘆做的小瓢,舀一瓢一飲而盡!久而久之,家中男男女女,酒量都很大。

父親小時淘氣,跟著舅爺在煙臺上學,很早就會喝酒,而且在我記憶中,他只喝醉一次,那就是當年我結婚之時。

我的姥姥孃家也是大家,姥姥的父親是請末武舉出身,所以也很能喝。姑姑喜歡喝白酒,但她會日子,捨不得買酒,只有逢年過節才喝上回,從沒醉過。由於家族傳統,我的酒量也不少,這也許是祖傳吧。

十九歲那年高中畢業,有個好姐妹出嫁,我當伴娘去送她,那時生活條件不好,女客應上果酒,但送來瓶蓬萊老白乾!60度!我和另位伴娘兩人給喝乾了!嚇壞了新娘婆家人!

那時接新娘都用自行車,往回走時,只覺頭重腳輕,好容易沒被自行車上摔下來!想想都後怕。

後來結婚生子,日子艱難,不逢年過節一般不喝,也不想喝。

現在條件好了,家中應有盡有,孩子們回來盡帶好酒,每年我自釀青梅酒和葡萄酒,存量很大,朋友來了,舉辦換盞,盡興而返,主雅客來勤,我釀的酒,放上十年,味道香醇,遠近聞名。

蓬萊自古是酒文化之鄉,尤其葡萄酒,更是聞名天下,諸君有空,請前來觀光旅遊,品嚐美酒!








包絮


看了題主的文字,真是感慨良多。可能題主很有生活吧!

20歲出頭,我們漸漸失去了象牙塔的庇護,開始接觸這個社會。剛踏入社會才發現原來我們離社會真的很遠,成長是要付出代價的,每走一步都那麼磕磕絆絆。

這時候就想到了借酒澆愁,記得那一次喝醉,大腦還很清醒,就是腿不受控制,還是幾個好哥們給架了回去。第二天醒來頭疼欲裂,胃裡說不出的難受,連著一天沒咋吃東西,晚上才喝了碗粥。

那天之後就再也不敢喝醉了!


雲飛832


感謝悟空問答出了這麼大一個題目。好在本家也是個酒的忠實信徒,不用說也有體會更有發言權。

最初染上酒已沒有明朗概念了,只記得日漸成熟,日漸老煉;也是應酬,也是顯擺,更是好奇。

目前不但但是染指,並且小有酒癮。國內幾大名酒,什麼香型,也略知一二,甚至喝酒的利害關係也有了解,我看酒伴終生已在所難免。其中酸甜苦辣,感受了才有體會。

我的家鄉處於淮河岸邊,也沾上酒祖發源地的光,兒時就有無酒不成席一說,人來禮往,拿酒招呼。你想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溼鞋?!

可真正喝酒還是從招待開始,你想,準備一桌子菜餚,拿主食上來(我們這裡主食為米麵),很快結束了,哪有興致可言!更表達不了主道心意。酒好酒賴,大醉而歸,酒盡話不盡,滿是心情,下次還來,一決高下。

我眼中的酒文化遠遠不止這些,比如喝酒與賭博。賭博為薄氣,少一分翻臉,酒貴賤與否,只怕對方沒用足用夠,並且無代價,其真正胃喝壞了,反而覺得對方實在。也是人性迴歸。

喝酒有兩種人:一是能喝不喝,酒品看人品,叫滑頭;二是不能喝硬撐,叫實在。當然也有陋習存在。

總之,酒是一種文化,一種傳承,在我們這一代不能失傳,只能光大。酒是一種境界,一種高度,要從藝術角度看待酒文化。

因為認識不同,所以結果也不一樣,倒致自己也成了酒的俘虜。

因篇幅所致多言,算是應對吧!



蘇維太


記得我3歲的時候還是在我姨家,那時爸媽在城裡上班,忙不過來,就把我放在姨媽家過了幾年。記憶中,那時姨媽的公公,我也叫爺爺的,他挺喜歡喝酒,每頓飯都要小酌幾杯。當時看他喝挺好奇的,也想嚐嚐,爺爺就給我倒了一杯,我都不記得第一次喝酒是啥滋味啦,畢竟太小了。農村的夜來得很早,昏黃的煤油燈下,我坐在高高的凳子,和爺爺喝酒的情景一直銘刻在我的心裡。雖然爺爺已經去世很久了,但是他的音容笑貌我一直記得,感謝姨媽全家那時候對我的呵護和照顧。

記得在幼兒園還有一次喝的大醉的情景,好像是和我老爸喝的醉三秋,我喝了一小碗後就啥也不知道了,醉了一夜。也不知道是性格使然,還是遺傳老爸,喝酒太實誠了。酒桌上的老爸,從來都是不服輸的,別人讓喝多少就喝多少,不打酒官司。我這點真是太隨他了,也是喝酒寧願自己吃虧,自己喝醉,也不和別人斤斤計較。別人讓怎麼喝就怎麼喝,讓喝多少就喝多少,哎,現在想想,當時的自己真是傻啦吧唧的。靠著這個喝酒的性格,從大學到後來上班,我這個能喝酒可是名揚四方了。甚至有的朋友同學提到要和我吃飯,都不敢去了,怕被喝醉。聽到別人誇我能喝,只能苦苦一笑,他們哪知道我喝酒後的狼狽和難受啊!

現在身體不太好了,也沒法和別人拼酒了,有時想想之前的英雄史,也挺好笑的,那時真是初生牛犢不怕虎啊😊時光轉眼如白駒過隙,不管是好的還是壞的,都過去了。為了自己的身體,以後還是能不喝就不喝了,畢竟喝酒真的傷身!



小小毛豬


迴歸正題我真正開始喝酒的年齡是20歲,當然以前也喝酒只是喝的比較少,喝一兩瓶啤酒就差不多了。白酒更是很少喝。20歲你一年是大年初一,我們這邊走親戚,我表哥來我家走親戚。我把年輕時喝酒傷了胃不能喝了,我哥倒是喝酒很厲害,做採購他常年在外不回來,也趕到一塊了,當天中午我表哥喝了有三兩酒,其餘的就我跟我哥喝完了,也可能聊的很投機,不一會三瓶白酒喝下去了,(都是五十二度的)我當時的記憶就是站起來就摔倒了,接著醒來後就在床上了,吐了一床,傍晚醒來一個人走路都走不穩。那是真難受啊。從此以後一發不可收拾,基本上隔三差五的就會喝點,但是從來不敢再這麼喝了。就如樓主所說一樣,什麼年齡段喝酒也是有多不同。現在基本上不會去拼酒了,在一塊玩玩增加朋友間的感情。


水城小林哥


不記得第一次喝酒是什麼時候了,因為座標北方,夏天學校餐廳是供應扎啤的,大概是一塊還是兩塊一大杯,中午天熱了想喝了就會點一杯,那種冰涼的感覺很是想念,只是再也沒有回去過,也不知道現在還供不供應!

只是從喝酒到現在沒有醉過吧,因為知道女孩子酒量再好也不能和人拼酒,在外面直接說不會喝酒,大家都很狐疑,有一段時間在南方的一個事業單位上班,參加了一個項目的調研,經常需要跟領導出去吃飯,就跟個傻妞似的跟著吃一次都沒有喝過,領導頗有微詞,因為他每次都能被下面的人灌的走路東倒西歪,而我不知道幫領導擋酒,我當時沒打算在那裡長做,也知道開始了就收不住,硬把謊言撐到了底!

平常一個人在家的時候也喜歡喝點,尤其週末晚上,特別喜歡自己做幾個菜把時間放緩,開著音樂慢慢吃,兩個人的晚飯我都能把飯吃兩三個小時,他喜歡狼吞虎嚥也不喜歡喝酒,每次吃完都得被我逼著坐在那裡不許動陪著我看著我吃,其實我還是希望他能陪著我一起吃,一起聊聊天!

開心時來一杯,失意時來一杯,讓所有的開心和煩惱融進杯子裡,慢慢嚥下,平復自己的激動,撫慰自己的落寞,但是不要貪杯哦,睡一覺起來一切恢復如舊,酒不過是釋放情緒的最好的催化劑!




情感小資


說起喝酒,我想起一首古詩。詩曰:

分歲酒闌扶醉起,

闔門一夜齊歡喜。

歲夜高堂列明燭,

美酒一杯聲一曲。

此詩說大年三十除夕之夜,家家戶戶喝酒守家堂。

我生長在農村生活困難時期,小時候不讓喝酒,農村由於生活困難,平常大人也是不喝酒的。只有在傳統節日才準備一點酒水,以示慶祝之意。

本人就是在成年以後,大人才準需喝酒。喝酒的歷史已有幾十年。其經驗是:酒美適量飲,不然丟人品。




13505349607


這 個問題我的回答是印象很深刻啊。

第一次喝酒我的理解就是喝成年人的酒-白酒.,至於小孩子階段喝的什麼自家釀的米酒就不在此類啦。

第一次喝白酒應該是初中畢業後的暑假,騎自行車去一個同學B家玩;結果他去了另外一個同學C家裡,隨後我們幾個人又騎車去了C家.到了那裡已經上午10點了;打牌鬥地主玩了一會兒;C的媽媽回來了;告訴我們當天是C同學的生日,留大家在他們家吃午飯.13/4歲的孩子都很單純,就全留下來了。

中午吃飯時,他父母把飯菜做好就出去了。(因為他家有一個鄉鎮企業,當天可能有件意外的事情需要去陪當地的政府部門人員).於是剩下的我們幾個就開始啤酒,紅酒倒了就幹.記不清是誰提議了要乾點白的;於是開了2瓶我們當地的唯吾知足酒,四個男生一人半斤倒在白瓷碗裡,大家互相鼓勵著(準確點說是互相激將)全喝光了。

喝完白酒那是一個難受,但是忍著沒吐只想喝水睡覺;喝了好多的水,睡了個午覺也就清醒了,然後就大約下午三點騎車回家了。到家父母都不相信我喝了那麼多酒.

隨著年齡的增長,工作性質的變化,參加了數不清的酒席,各地各種白酒都喝過不少;如今印象深刻的還是第一次在C同學家的那一碗唯吾知足酒.


長江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