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杭州父母賣房供娃留學,6年花200萬,結果孩子學成回國求職被開兩千元」這件事?

彩虹下的自已


這是跟父母親人生閱歷有關。父母親的成功是靠學歷?還是機運?甚至是老天的眷顧?當父母親的自己都搞不清楚。那就別指望他會給孩子正確的人生觀。一個迷茫的人指點另一個迷茫的下一代,很難述到負負得正的結果。

孩子出國留學,只是為了增加將來的競爭力嗎?還是擔負父母親面子重任?父母親自己都想不清楚。孩子都要經過困難的磨練也尋找不到真相。

上下代之間的關係,不外乎報恩報怨,討債還債。自己觀察不透就只好開啟惡性循環。掙多少還多少,操盡心思也得不到好果子。

上下代之間無論是什麼模式都要轉。心轉,人就轉,境也轉。


慧定Eddie


無語,這道題根本是個假“噱頭”,事實並非如此!

【這是出於什麼心理呢?之所以出現這樣一道“歪曲事實”的題,大概是出於酸葡萄效應,嘲笑海歸的心理,但真實的情況是,如今的海歸雖然不如以往值錢,卻也不至於混得太慘。】

首先介紹一下事情經過:

(1)2011年,杭州某重點中學高三女生小林,成績中等,預計參加高考只能上普通大學。

(2)小林父母不甘心,決定讓女兒選擇出國,避開高考。

最後選擇的是澳大利亞的莫納什大學,學習金融專業。由於需要參加預科,而且學習金融專業的學費較貴,雖然僅僅是留學澳洲,而不是留學費用昂貴的美國或英國,但在其後的6年裡,共花去200萬元左右。

(3)小林的父親是個生意人,家裡條件不好不差,但她父親很有魄力。

當初小林出國時,她父親把家裡僅有的一套老房子賣掉,得到150萬元,其中的120萬留作女兒留學基金,還有30萬,再加家裡的積蓄,用作首付,另外買了一套180萬元的新房。

(4)6年之後,小林留學完畢回國,他父親買的那套新房子,已經漲到了400萬元。

(5)小林學習的是金融專業,這個專業很高大上,到找工作比較困難。

回國後,小林一共參加面試6次,但由於僅僅是一所國外普通大學的本科學歷,在求職中並不佔明顯優勢,而且招聘單位的條件也很苛刻。

在其中一次求職時,招聘單位居然當場宣佈稱:“

我們的底薪不高,2000塊錢,其餘靠業績提成。

99隨便觀點:

第一,如今留學生為啥不值錢了?

這是一個不容迴避的問題,現在從國外回來的留學生,的確不如以往值錢。

(1)十年以前留學海外的都是優秀學生,那時候以公派留學生為主,自費生,也就是自己花錢出去留學的,僅佔總人數的大約1%比例。

有一項統計數據:

1978年至2007年前的近30年時間裡,我國的各類出國留學總人數14.4萬人,這其中自費留學生僅佔極少數,也就是說,那時候的留學生,大部分是學業出類拔萃的,少數家裡特別有錢的。

然而,到了2016年,我國出國留學總數達到了54.45人。

10年時間裡,留學生總人數暴增近4倍!

另一項數據表明,2007年之前,從國外回國就業的留學生人數4.4萬人,而這個數字到了2016年是43.25萬人,幾乎暴增10倍!

(2)增加出來的大量留學生,已經不是所謂“優秀學生”了。

從小林的故事就可以知道,當初的小林,如果參加高考,她僅能在國內上一所普通大學,就連211高校也無法考取。

然而,這樣的學生花費200萬元,就能拿到一張“還算像樣”的澳洲大學文憑。

(3)國內大學的教學質量,也在不斷進步。

現在的國內名校,尤其985大學,都有與國外大學的合作項目,甚至於,有的名牌大學,與國外名校之間,有交換生名額,可以讓國內的大學生,直接出國在國外大學裡,學習,生活半年左右,以此熟悉國外的教學環境。

可以肯定地說,現在的中檔以上國內985高校,培養出來的學生,並不比國外大學差。

【綜合以上原因,一方面,海外歸國的留學生人數增加,質量降低,而在另一方面,國內名牌大學畢業生的質量提升,此消彼長之下,留學生不再那麼值錢,就不奇怪了。】

第二,國外回來的留學生,並非真的爛大街了。

要說留學生不再那麼值錢,這是事實,然而,留學生所謂的不值錢,那不是相比於國內的普通大學畢業生,而是和國內“名牌大學畢業生”相比。

就拿杭州的留學生小林來說。

她手裡拿的是澳洲莫納什大學的金融專業文憑,當她的競爭對手,是國內普通大學的金融學本科畢業生,誰的競爭力更強?

這根本就是不需要比較的問題,當然是小林的競爭力,更強!

當然了,如果讓她去和浙江大學的金融專業畢業生相比,去除掉非專業知識方面的因素,她肯定處於弱勢。

這一點都不奇怪,她的基礎原本就比浙大的本科生,差得很遠!

第三,所謂的“求職被開2000元”,根本是玩弄噱頭。

小林學的是金融專業,這個專業雖然現在很熱門,但這個專業的求職是很困難的,國內的從業人員,需求量比較小。

而且,這個專業的從業人員,能力要求高,薪資水平偏差很大,很多都是與業績掛鉤。

說白了,這個行業靠的不是工資,而是提成!

這也就不奇怪,當小林求職時,招聘單位會公開表示那樣的“苛刻條件”。

這樣的條件,不是針對小林一個人,而是所有的求職者。

第四,從目前情況看,如果家庭條件允許,出國是一條可以選擇的路。

事實很清楚,小林的父親是聰明的。

他有什麼損失呢?

當初賣掉了家裡的老房子,看似為了女兒出國留學,已經“傾家蕩產”,但真實的情況是,他在保證女兒留學費用的前提下,給自己買了一套180萬的新房,6年後漲到了400萬,他不虧。

小林的父親不愧是一名生意人,這個算盤打得精!

對於小林的女兒來說,她也得到了最佳結果。

假如沒有出過留學,她只能在國內普通大學讀本科,等她畢業後,像她這樣的大學生,在國內非常多,最大的可能,她只能從一個最普通的辦公室文員,慢慢往上爬。

但現在呢?

現在的小林26歲,是一家金融公司的工作人員,雖說她自嘲自己的工作是“搬磚”,但她的這個“搬磚”,可不是簡單的“搬磚”。

換句話說,正是由於她老爸當初的明智和果斷,小林這個普通的女孩子,她的人生已經變得不一樣了。

結束語:這個社會上的一些事情,我們不能想當然,人云亦云,那樣只會是自己騙自己。

對於一個高中生來說,985高校 = 國外名校 > 211高校 = 國外大學 > 普通大學 > 不上大學,這就是事實。


99隨便


看到這個問題,我也想到我之前的兩個同事。

女的在美國留學歸來,男的是新加坡留學歸來,最後都因為無法勝任自己的崗位工作要求,而被約談離職。比較尷尬的是,接女的崗位的是一所極其普通的職業專科學校畢業的,學校普通到拿百度查都沒幾行字。接替男的崗位是某工大研究生畢業,沒有留洋經歷。

我最初覺得是不是人力資源部門存在偏心或其他問題,因為那家公司人力資源是從別的行業跳槽過來的。後來經過約談,才知道,確實是無法勝任工作。

雖然是留洋歸來的,外語卻並沒有明顯優勢,翻譯幾次出錯,還把專業術語弄錯了——發現錯誤的居然是法律部的。要知道那原本不是法律部的事啊!法律部的律師不負責翻譯工作啊!捎帶手給改了,這讓老闆也很尷尬——因為這倆留洋歸來的精英是他自己跳過人力資源直接招聘的。

隨後,這兩位精英在工作中與各部門的關係都相當緊張。動輒提及國外如何,美國要怎麼樣,新加坡是有什麼類似項目——公司財務總監在管理層季度例會公開批評他們倆人,雖然只批評了“不夠成熟,處理問題不夠穩重”等,卻再次讓老闆對他們倆的能力和水平陷入了茫然。

加上,他們負責的項目,大半年過去了,遲遲不能落地,也無法再也進一步開展,其他部門都等著,但是無力配合,因為完全不知道方向。包括我,是是被外聘過來做諮詢管理的,但是我到崗四個月,就沒見過幾次直接和我對接的那位新加坡歸國精英——他只要求我提供很多文字性的資料和數據分析,但是再什麼也沒有談。四個月啊!我摔啊!項目有沒有 做不做給句話啊!我們每星期去等他,但是他總是讓等好幾個小時後說下週再說。然後還揹著我們,悄悄接觸我們的簽約單位——簽約單位發信息問,我們才知道。當時的感覺相當不好。於是也和大老闆反饋了。

當然,不是所有留洋歸來的都是如此。但是,這種眼高手低,又看不起本地或者學歷低的留洋黨是存在的。因為他們這種工作做派,導致了工作中存在著很多問題和矛盾,最後必然影響到工作。

再加上這幾年留洋歸來的越來越多。

各公司在聘用留洋經歷的崗位的時候,也不再盲目“海歸”,而是更多在團隊配合和工作執行方面,有了更詳細的考慮。

所以待遇這方面,也不再是留洋給高薪,而是按團隊貢獻為更重要的標準了。


小黑豆


杭州父母賣房供娃留學,6年花200萬,結果孩子學成回國求職被開兩千元,充分說明留學也需要謹慎!

很多家長,過分庸俗化了出國留學。以為只要出國留學就可以找到好工作,但是實際上西方的高等教育體制與中國的有很大的不同。中國的高等教育體制中公立佔了絕對的優勢。而西方則是私立院校和公立院校並存。而且對於中國留學生,公立院校和私立院校都要收取高額學費。相應的,其對中國留學生的學術水平的考核就沒有那麼嚴格。特別是2008年金融危機以後,西方國家雖然知道大面積招收不夠條件的中國留學生會拉低學校學術表現。但是為了生存,也毫無辦法。所以這樣的留學實際上和以前美國院校提供全額獎學金的完全沒有可比性。因此,不管你花了多少錢,都不能保證他們能學到真本事,回國以後找到好工作!

所以,現在理性的做法是如果孩子高中真的是表現優異,能夠獲得美國頂級名校的offer,才可以去。否則,燒錢式的留學毫無意義。而最理性的做法應該是,大學在國內讀,畢業之後申請歐美大學的全額獎學金直讀博士,如果能夠成功,既能證明你的能力,也可以花最小的成本來享受歐美的優質教學資源!


地震博士


這種事情已經不是個案了,在當今這個獨生子的時代,基本上很普遍了。


舉個簡單例子你就能明白了

現在每個家庭只有一個孩子,因此把這個孩子當做掌心寶一般,所以孩子學習成績好,那麼他可能讀個好學校,孩子學習成績不好,那就考個差不多學校就行。隨他自己。或者孩子讀完高中,直接送到國外去讀大學,現在很多家庭有的是錢,而國外很多地方的學位都是隻要願意花錢就都可以辦成的。因此貌似考大學也不那麼重要了,只要有錢貌似都能辦。包括若是在國內考了一個一般的大學,也可以花錢去國外讀一個研究生出來,一樣是海歸碩士。

但若是孩子的能力本身沒有提升,而是家庭考錢堆出來的,那麼除非家裡在他走向社會的時候給他安排好後路,或者承接自己的家族企業,那麼整體來說這是沒問題的。但是有多少家庭有自己的家庭企業呢?頂多是算有錢,但這個錢也不足以讓孩子一生衣食無憂。所以還是要走向社會。再者說,不管給兒孫留下多少錢,遲早會花完錢的時候。所以與其給孩子留下錢,不如從小就培養孩子的能力。這樣留下的財產對於他來說就是錦上添花了。


而現在正是由於這樣的家庭太多了,而導致海歸碩士質量很低,很多都是成績不好才送出去混個國外的文憑,看似高大上,但是很多事情都做不了的。因此開2000 的工資並不意外,因為能力就如此了。


所以金山銀山,不如給孩子賺錢的方法。

老王語錄:親愛的讀者你怎麼看呢?歡迎留言評論。別忘給老王點個贊哦~關注老王,老王分享世界給你!


老王偵查記


本來只想做一個旁觀者,看了很多評論之後才覺得還是想寫點東西。

因為時代的發展,我們已經不能用老眼光去看待孩子升學的問題,本土就讀也好,出國留學也好,與二十年前相比形勢都發生了巨大變化。

我們當年讀大學,理科錄取率大概14%左右,文科10%都不到,所以“大學生”這三個字在當年還是有點含金量的。自我們畢業後,高考擴招,基本上就開始產業化了,那麼現在的現象就是高中畢業,幾乎人人可以上大學。那勢必就要開始講究讀什麼樣的大學?讀什麼專業?要不要讀碩士?博士?

我在這裡不講國內大學的優劣,只講入名校的難度,也不以河南,山東,江蘇,湖南這些高考生的苦難之地來論理,我只說我們浙江,眾所周知,清華北大現在基本上是北京土著和亞非拉朋友的後花園,2018年清華在浙江招生300多人,除去保送,三位一體,自主招生,裸考招31人,這31人裡還包括醫學部13人,那麼我們算算你在浙江要考到什麼樣的名次才能進清華?而浙江本地211只有一所,985也只有一所,那就是浙大,那是絕大多數浙江籍成績拔尖的學子廝殺爭奪的目標,而專業也就基本不去考慮了。那是何等的無奈?

那麼我們不妨再去看看出國留學,如果家庭條件允許,對一些成績拔尖但又無望北清交復的學子而言,的確是一條好路,只有你同樣用功,美國TOP50應該是沒問題,那就是全球TOP100,我們可以自行百度北清交復的國際排名,你可以拿到多個offer去選自己最中意的學校和專業,你可以揚長避短,最大限度地避開偏科而帶來的損失,去走“術術有專攻”的求學路。

那些專門黑留學的人我也不知道他們是什麼心態,我也不關心。畢竟路都是自己走出來的,的確有去混日子的,但日子不是那麼好混的,除了官二代,想混進國外名校幾乎是不可能的,就算混進也混不出,所謂學渣留洋鍍金,我想也基本上是“克萊登”這種學校吧,這種畢竟是少數。

最後補充一點,留學生的英語不好,這樣的人我也遇到過,大家也都知道這些人基本上都是“克萊登”畢業的,但是以偏概全就是極端的論調了,就像我們同樣不能以偏概全以國內高校一些弊端來抨擊所有的國內大學。我只說一個事實,我們浙江某所國際高中的雅思平均成績高過全國高校雅思平均分第一名的上海某高校,這個在雅思官網2017年的官方新聞裡可查到。

國內讀大學也好,出國讀大學也好,其實無非是選一條最適合自己的路自己走,歸根結底還是要努力讀書,對於我們平頭百姓而言,成功沒有捷徑,永遠不要想著“彎道超車”。


爛胖子


家族財富密碼高級研究員張仲認為:


針對這個問題,我們應該拆開來看。


一、孩子去的是什麼學校?

二、在海外留學學到了什麼 ?

三、回國求職做得是什麼工作?

四、留學就一定對應好工作嗎?



一、據瞭解,去的學校是莫納什大學,而且先讀預科,並且學的是金融專業。


對應在國內,就相當於去不了211/985大學,去個普通二本甚至三本,學的還是比較虛的金融專業。

可見:1、這個學校門檻很低,門檻低意味著花錢就能去,花錢就能去,意味著沒什麼競爭力,這都是不爭的事實。

這麼一看,本科畢業找2000塊錢底薪的工作,就不是新聞了。


二、客觀來說大多數英聯邦學校商科類專業,其實都是水水就過去了。


如果在國內學夠了過硬的財會、金融量化等專業技能,根本不至於在國內幹銷售工作。


所以,與其說200萬沒用,不如說花兩百萬沒好好學習。

殊不知多少留學名校,辛苦學習,然後躋身華爾街,或者是回國進券商投行。


所以問題還在於是否認真學習,而不是花200萬去為了這麼一個文憑


三、留學回國,一沒有師兄師姐等人脈,二沒有實習經歷,三沒有過硬的本領

2000的工資,證明她只能找到這些有極強替代性的工作。


留學不應該盲目,不能搞洋學歷崇拜,出國留學是為了更好地學習,如果不是基於這個目的,必然會大失所望,本末倒置。


四、留學早就不是十年前的稀罕事了。


歐美國家的教育早就產業化,花大錢拿文憑是普遍現象。


企業招你進來不是衝著文憑去的,而是衝著你能給企業帶來多少收益。

之前因為能夠考取這些學校的人往往優秀,企業因此認可這些文憑。

但文憑開始不值錢了,留學生的質量下降了,企業自然會因此現實地不那麼迷信洋學歷。



因此,無論是出國留學也好,在國內讀書也好,踏實學習,提高自己才是正道。


家族財富密碼


我是於平,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華大應用心理研究院簽約心理諮詢師

首先,如果早知道會是這樣的局面,小林的父母是否還會做這樣的選擇呢?父母當時的選擇錯了嗎?

1、對未來職業競爭力的考慮

小林高中在杭州某重點中學讀書,成績中等,想必考進一本還是很有把握的。但是,她父母認為與其進國內一所普通大學,還不如直接留學拿一張國外名校的大學畢業證。


請注意,小林最初成功申請就讀的是澳洲莫納什大學(Monash),這所學校歷史排名甚至一度高於北大清華。


莫納什的學位在澳洲是很出名的,僱主認可度非常高,在世界範圍內都有一定知名度。


而她讀的金融專業嚴苛的掛科率據說能達到百分之四十以上。

所以,對於小林的父母來說,選擇留學世界名校的名專業,不失為一個提升未來就業競爭力的選擇。


不過,該校在咱國內的知名度小的可憐,這是後話了。

2、對家庭經濟能力的評估

小林的父母是生意人,家境並不算富裕。


所以在做出留學的決定後,他們150多萬賣掉了市中心的老房子,其中120萬留作小林的留學基金,剩下的30萬加上家裡的積蓄作為首付,貸款買了一套180多萬的新房。


雖然每個月多出了房貸的壓力,但可以看到的是,父母在她出國前就已經預留好了她大學四年的基礎費用,並且隨著房價的上漲,他們的新房目前的估價也漲到了400多萬。


因此,從經濟上看小林的父母也還是量入為出的。


父母總希望拼盡全力,給到孩子最好的教育支持,送她走出更好的未來。在當時,小林的父母所做的選擇,可以說是傾注了滿滿的愛與期望。難道就因為六年的收支失衡就能斷言是錯了嗎?

其次,如果早知道會是這樣的局面,小林會同意去嗎?難道留學真的不值嗎?


從故事中我們看到,小林輾轉學成歸國後,多次求職受挫,雖然不知道那個“底薪2000,靠業績提成”的公司職位是什麼,但能夠看到的是,她不斷地降低著自己的求職預期。


最後,她在父母的幫助下,進入了一家月薪5000元的國企。


“公司裡留學生起薪比國內研究生高1000元,比國內本科生高2000元,差距也僅僅是這樣了。”


海外留學,褪去了光華,但也並未被完全抹殺。只是說,和所有的高校畢業生站在了等同的位置了而已。“能力優勢、工作經驗……”這些問題,無外乎是在問,你在校園裡的青春年華可有收穫,可曾為獨立生存做過準備?


在我看來,小林在跨出國門之前,就已有所收穫。她在父母做出這個決定之時,就背起了一份責任,那就是“不要辜負他們的這份辛苦”。她輕描淡寫的述說為了提高雅思分數,掉了不少頭髮,就可以想象她為了這份責任有多拼。


在國外,她需要獨自面對孤獨和學業上更多的困難。為了減少開支,她搬去和別人合租;因意外被勸退後,她不得不獨自尋找解決辦法,轉去稍差的學校讀研,這無疑是當時最優的方案。


正如她自己說的,“人的能力都是在絕境裡逼出來的”,“在國外的一切只能靠自己。”


生存的能力,獨自經歷過的挫折,這些都是小林人生的財富。甚至包括回國後的求職過程,面對受挫,她能夠不斷的放低定位,初入職場後也能夠踏踏實實的認真工作,這些或許都與她遠渡重洋的留學經歷有關。


未來的路很長,莫納什大學的兩年求學,澳洲某大學的研究生學歷,只要留學的生涯沒有虛度,曾經的困難沒有被擊退,值與不值還真不是起薪就能定論的。

作者簡介
於平
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華大應用心理研究院簽約心理諮詢師
諮詢領域:情緒困擾、人際交往、職場壓力、個人成長、兒童青少年成長困惑等。善於通過聆聽、敘事等互動模式,協助來訪者探索自己的內心,發掘自身的資源與力量。
不管你有任何心理或情感困惑,可以關注及私信我們的頭條號,向作者提問諮詢!

華大應用心理研究院


說到底,出國留學應該是一些中上社會階層才應該考慮的事情,因為一個上階層的家庭,為子女提供到的不僅僅是金錢上的支持,還有的是社會人脈關係,眼界視野,他們出發的高度是中下階層所無法企及的。 在留學圈普遍是一個高階層子女聚集的情況下,你在求學期間所學到的所接觸到的往往比一張文憑有用。 固然留學圈會有類似富二代這種帶貶義色彩的人群,但我這裡說的是大多數的人,他們從小就接受良好教學,父母都是從商或者企業機關高層,他們會繼承上一代所帶的光環和廣闊視野。 如果一個家庭要忍痛賣車賣房才能負擔得起子女的出國學費,那還是不要出國。 他們的階層決定了視野,在教育子女時他們的主流思想還是:讀好書找份好工作,一味固執地認為一張畢業證或一張外國畢業證書是十分的重要。 可以說,除非你真的讀得一個非常好的學校或非常吃香的專業,不然你回國,除了一張所謂有出國留學加持的證書,你什麼都沒有。 因為你的父母,什麼都不能為了提供,他們的人脈,都是中下階層的人,可能每天就教你,如何精打細算度日,工資如何使用云云。 這裡說的中下階層並不是說那些月入五六千連自己都省吃儉用的那些,而是說,兩夫妻月入兩三萬甚至更多的,他們唯一的著重的所謂財富就只有工資進賬,連帶著他們帶給後代的也是這種思維。 他們的後代到了國外後往往只會群居兩種人: 一,和他們相同背景的,然後要靠打工幫補學費; 二,富二代喜歡罩小弟罩著你。 第二種情況先不說,第一種情況是普遍,並不是說打工勞動這種刻苦耐勞不好,而是,你花學習時間去工作是不得為而為之; 不同於中高階層的留學生,他們是真的刻苦,他們也打工,但他們是自帶著獨立自立精神,帶著體驗的精神。 尤其是求學階段是一個思想未完全成長的階段,你所接觸到的,所來往的圈子往往會決定你的成長因素,因此即使畢業回國,你所處的階層還是一樣。

這裡強調,這裡發佈的並不是所謂的“讀書無用論”。 相反,下層子弟想飛上枝頭,要麼就下海從商,但這是鳳毛麟角還要看運氣; 要麼,一條簡單點的道路就是,讀書,往死裡讀,一個或多個高端吃香的職業學位,確保畢業後能進入一個高端領域。 千萬別好似廣大留學生那樣,隨隨便便讀個會計金融不知所云的專業,別人有比較好的背景支持,你沒有的話,那還是別浪費父母的血汗錢。

提問裡所提及的父母買車買房供讀書,我猜這對父母傳授給兒子的思想肯定是: 畢業,找份好工作。。。 這種思維,註定悲劇。


員村下山豹


澳洲留學,金融行業,這兩個大標籤一貼,和2000塊錢的低薪很明顯形成了鮮明的反差,但是所謂學成求職,求的是什麼職呢?

其實查一下國內對金融行業的薪酬調查就清楚了,金融行業近幾年一直是國內平均薪酬最高的行業之一,就不要講在杭州了,在我們張家口這種小地方,一個銀行的正式員工(非勞務派遣),起薪也不可能是2000,在八大金融行業常見職位裡面,唯一薪酬下探到2000這個區間的,只有一個,就是會計,所以看到有位朋友講,底薪低,提成高啊!不要鬧,會計哪有什麼提成,最多有點兒福利。

所以這個問題其實就變成了,澳洲留學6年,教育投資200多萬,回國以後只能到私企當會計——國企的會計,起薪也不會這麼低——而就我的瞭解,私企的很多會計,根本是不需要學金融的,而一些低薪會計,甚至連學歷都不限制,會加減乘除就行,所以這位小朋友在澳洲6年,回國以後卻去應聘當會計,她在澳洲到底學了啥呢?

恰好我有一個妹妹,現在在加拿大卡爾加里,她是在加拿大學的金融,但是畢業之後就在加拿大找到了工作,之後考了好幾年通過了CGA,相當於我們國內的註冊會計師,現在早就定居了,不過這其實也只是普通人而已,而我另一個學金融的朋友就更厲害了,在美國亞特蘭大學的國際金融,博士畢業,已經應聘到常青藤名校當老師了,所以我想這件事真正的重點在於,這位小朋友不過是混了個文憑,根本什麼都沒學成,畢竟企業在招聘的時候不僅看簡歷,還要面試,能力差不多的話,在國外就業也沒問題,又何必跑回來當低薪會計?

最近的十幾年,人民生活是真的富裕了,有條件的家庭,都願意把孩子送到國外去留學,但是問題在於,

留學留學,重點不是在哪兒學,而是怎麼學,不管在中國還是外國,不學就不可能掌握知識,學到本領,沒有知識和本領,也就很難得到高薪,除非賣的不是本領,而是自己,盲目的送孩子出國鍍金,等於是送他們去吃喝玩樂,學無所成,靠一紙外國文憑蒙人的時代早就過去了,所以這件事對於每個家庭,都應該成為一個警示,告誡我們在培養教育孩子的問題上,切勿盲目跟風,必須不斷強調的一點就是,一個人擁有什麼樣的生活,最終都要依靠他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