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說:爲何我們是龍的傳人?

在我們中國不知什麼時候起,我們對外驕傲地稱呼起了自己是龍的傳人了, 而有些人卻不來由地吐槽說:我們不是龍的“傳人”!這背後又有什麼原因呢?

這就要從龍是怎麼樣的存在說起了。龍作為我國古代傳說中的一種神異而強大的生物。說說:為何我們是龍的傳人?

龍:能大能小,能升能隱;大則興雲吐霧,小則隱介藏形;升則飛騰於宇宙之間,隱則潛伏于波濤之內。這是古人給予龍能力的一種介紹!

而龍真的存在?據古老的記載龍只是一種作為一種圖騰的存在,由我們的始祖軒轅黃帝所制,它是根據當時黃帝所打敗部落圖騰特點所融合的。由於龍是集各種各樣動物的優點而生,那強大是其天生的屬性!

而隨著社會的進步,人族的發展,圖騰的地位越來越低,乃至於為大眾所遺忘!所以龍的存在和能力不斷的在人為下踩低或提高,於是在古代早期典籍的記載,龍只是作為神仙和帝王的臣孑,看家護院,坐騎或食物存在,但後期龍的地位又得到提升,成為為帝為王的象徵(真龍天子,龍種等),尤其是元明清的時期達到了巔峰!但不得不說的是無論龍的地位高也好低也罷,龍作為強大的存在還是不容質疑的(也不是誰都能要龍做手下,坐騎的,更不要說吃龍了。)

好了,言歸正傳,這就是為何有人不認同我們是“龍的傳人”的背後原因:不說龍的強大與否,它最多隻能代表的是皇權,又何以代表國人了?

“龍的傳人” 這個說法說白了,它存在的歷史很短,在1903年,嚴復首次提出了圖騰的概念,並在抗戰前後,諸多學者知識份孑為了激起民族的向心力紛紛提出該用什麼圖騰代表中國人。群議紛紛之下,聞一多提出了龍圖騰,他的理念是:龍作為一種圖騰,並只存在圖騰中而不存在生物界的一種虛擬生物,因它是由許多不同的圖騰糅合成的一種綜合體,他希望通過解讀神話,讓民眾知道他們有共同的來源以激發他們的聚合力。但龍作為曾經皇權的象徵,聞一多強行改變對龍的解讀卻使他也不對這說法的現實功效抱有信心!

不得不說這說法的確對當時抗戰有著一定的作用,但“龍圖騰”真正為我們大眾認可卻是因為一個臺灣歌手候德健在1978所創作的歌曲(龍的傳人),這歌更在1988年他在央視春晚的邀請下響遍大江南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