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媽的孩子像塊寶,十首詩歌,紀念偉大的母親節

有媽媽的孩子像塊寶,沒媽媽的孩子的像根草,這首歌唱哭了多少心繫母親的孩子們。確實,有母親的人,心裡一定是安定的。沒有母親的人,就像草兒失去了根。2018年5月13日,母親節到了,謹以十首母愛的詩歌紀念這個偉大的母親節。

有媽的孩子像塊寶,十首詩歌,紀念偉大的母親節

一、《詩經》,先秦

“凱風自南,吹彼棘心。棘心夭夭,母氏劬勞。凱風自南,吹彼棘薪。母氏聖善,我無令人。爰有寒泉?在浚之下。有子七人,母氏勞苦。睍睆黃鳥,載好其音。有子七人,莫慰母心。”

母愛乃人之天性。《凱風》以旁襯對比手法生動表現了母親辛勞養育子女的感人形象。由於長年操勞,母親的身軀如同酸棗枝條隨風彎曲,腰已彎、背已駝。到了老年,雖有7個子女,卻無人盡孝。詩的末節以黃鶯的啼聲婉轉動聽來諷刺子女們嘴上說的比唱得好聽,實際言行不一,沒有一人對母親盡孝,導致老母在晚年時孤苦伶仃,無所依靠。

有媽的孩子像塊寶,十首詩歌,紀念偉大的母親節

二、《遊子吟》,唐,孟郊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密密的針腳,縫進愛子的殷殷深情;濃濃母愛,如三春朝暉照耀著孩子的成長。孟郊投身科場,46歲方中進士,50歲才獲任溧陽尉的小官職。然而孟郊始終未忘報答母恩。到職不久,便接老母到溧陽養老。母與子,線與衣,相依為命骨肉情。面對春陽般的母愛,小草似的兒女怎能回報?

有媽的孩子像塊寶,十首詩歌,紀念偉大的母親節

三、《遊子》,唐,孟郊

“萱草生堂階,遊子行天涯;慈母倚堂門,不見萱草花。”

古代早有代表母親的花——萱草,又名忘憂草,象徵東方女性溫柔、含蓄、樸實、堅忍、犧牲奉獻的精神,在恬淡中散發出母愛的光輝。相傳隋末時,唐太宗李世民與父親李淵南北征戰,其母因思兒而病倒。大夫以具有明目安神效果的萱草,煎煮給李母服用,並在北堂種植萱草,以解其憂思。後來,遊子要遠行時,會在北堂種植萱草,希望減輕母親對孩子的思念,忘記煩憂。孟郊詩中以景喻情,深刻的流露出母子間含蓄的情感,令人為之動容。萱草遂成為中國的母親花。

有媽的孩子像塊寶,十首詩歌,紀念偉大的母親節

四、《無家別》,唐,杜甫

“永痛長病母,五年委溝溪。生我不得力,終身兩酸嘶。人生無家別,何以為蒸黎。”

安史之亂後,詩人杜甫回到家鄉,睹物傷懷:永遠痛別患病的母親,多年委身於溝溪邊。自己天生無能力,改變酸楚命運。人生若是無家可別,又怎能幫助天下黎民百姓?為忠舍孝,別無選擇。

有媽的孩子像塊寶,十首詩歌,紀念偉大的母親節

五、《送母回鄉》,唐,李商隱

“停車茫茫顧,困我成楚囚。感傷從中起,悲淚哽在喉。慈母方病重,欲將名醫投。車接今在急,天竟情不留!母愛無所報,人生更何求!”

母親病了,詩人李商隱欲送母回鄉求醫。對母親擔憂、不捨,悲傷流淚。“母愛無所報,人生更何求!”這兩句的意思是:報答母愛是天經地義的事,如此都做不到,母親對自己養育之恩都無法報答,人生在世還能追求其他的東西嗎?與許多遊子奔仕途、憂國憂民不能對母親盡孝不同,李商隱為母守孝三年,不但放棄了升遷機會,還丟了官。這首詩表達了他的拳拳孝心。

有媽的孩子像塊寶,十首詩歌,紀念偉大的母親節

六、《步虛》,唐,司空圖

“阿母親教學步虛,三元長遣下蓬壺。雲韶韻俗停瑤瑟,鸞鶴飛低拂寶爐。”

這首詩讚美母親教孩子走路,教孩子學習禮儀。母親是我們人生的第一位老師。

有媽的孩子像塊寶,十首詩歌,紀念偉大的母親節

七、《送張參明經舉兼向涇州覲省》,唐,孟浩然

“十五彩衣年,承歡慈母前。孝廉因歲貢,懷橘向秦川。”

十五歲穿紅著綠的好時節,在慈母前享受天倫之樂。被推舉為孝廉只能遠離母親,卻時常向著故鄉秦川的方向遙表孝心。無奈之舉,自我安慰。

有媽的孩子像塊寶,十首詩歌,紀念偉大的母親節

八、《慈烏夜啼》,唐,白居易

“慈烏失其母,啞啞吐哀音。晝夜不飛去,經年守故林。夜夜夜半啼,聞者為沾襟。聲中如告訴,未盡反哺心。百鳥豈無母,爾獨哀怨深。應是母慈重,使爾悲不任。昔有吳起者,母歿喪不臨。嗟哉斯徒輩,其心不如禽。慈烏復慈烏,鳥中之曾參。”

慈烏,是較小的一種烏鴉,有母慈子孝的美德,故稱慈烏。慈烏失去了母親,哀傷一直啞啞啼哭,早晚守著舊樹林,不肯飛離。哀哀啼哭,聽到的人也忍不住淚溼衣襟,慈烏的啼哭聲彷彿在哀訴著自己未能及時盡到反哺孝養之心。以前有位名叫吳起的人,母親去世竟不奔喪;哀嘆這類的人,他們的心真是禽獸不如啊!慈烏啊慈烏!你真是鳥類中的曾參啊!

有媽的孩子像塊寶,十首詩歌,紀念偉大的母親節

九、《別老母》,清,黃景仁

“搴帷拜母河梁去,白髮愁看淚眼枯。慘慘柴門風雪夜,此時有子不如無。”

在參加舉人鄉試時,黃景仁屢試不中,無奈之下不得不離開老母親,到外地謀生。這首詩就是在這個背景下創作的,直至現在也是歌頌母愛作品中的不朽之作。“此時有子不如無”,道出了子女內心的無奈和心酸!

有媽的孩子像塊寶,十首詩歌,紀念偉大的母親節

十、《憶母》,明,史可法

“母在江之南,兒在淮之北。相逢在夢中,牽衣喜且泣。”

明末民族英雄史可法在戎馬倥傯金戈烈馬的日子裡仍時時思念自己的母親,寫下了一首催人淚下的《憶母》詩。鐵骨錚錚的英雄漢在詩中抒發了自己熱愛母親思念母親的心意,情真意切,感人至深。

小結:

有媽的孩子像塊寶,沒媽的孩子的像根草,十首詩歌,紀念偉大的母親節。詩人們用文字表達了對母親的拳拳之心,謹以這十首古詩紀念2018這個偉大的母親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