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世襄一生最愛的家具,都在這裡了!

王世襄的《明式傢俱珍賞》一書中收錄的傢俱,你也許曾不止一次地感嘆書中的件件精美傢俱,你也許曾很好奇這些傢俱的細部結構和背面乃至整體感覺是怎樣的。

王世襄一生最愛的傢俱,都在這裡了!

那麼在這裡——上海博物館“明清傢俱館”,你便可親眼目睹和感受真實而立體的它們。

展品的來源

上海博物館“明清傢俱館”開放於1996年,佔地700平方米,展品一百多件,基本上以紫檀和黃花梨傢俱為主。明代傢俱展品,大多數來自王世襄和陳夢家兩位著名學者的舊藏,清代傢俱展品為上海博物館原有館藏。

王世襄與陳夢家兩人從40年代後期就開始收集明式傢俱。陳夢家先生於生前共收藏傢俱26件,王世襄在1985年完成《明式傢俱珍賞》一書時,已蒐集79件。

王世襄一生最愛的傢俱,都在這裡了!

《明式傢俱珍賞》

王世襄

書中收錄的傢俱大多用珍貴的黃花梨木和紫檀木製作,其中部分更是傳世明式傢俱中的孤品,對中國古代傢俱的研究起到了極為重要的作用

新館落成之後,香港莊氏後人將所得王世襄舊藏之明清傢俱珍品79件,捐贈上海博物館。1999年上海博物館又斥資徵集陳夢家、趙蘿蕤夫婦舊藏傢俱26件充實館藏和陳列。

這兩批珍貴文物的入藏,是上海博物館“明清傢俱館”能夠以豐富的展品順利向公眾開放的前提。

王世襄一生最愛的傢俱,都在這裡了!

上海博物館外景

2

展館的分區及特色

明清傢俱館以典藏為本,重視陳列,汲取古典園林建築中的粉牆、黛瓦、漏窗、掛落等中國元素營造氛圍,以此烘托明清傢俱獨有的風采。展館陳列分五部分:明代傢俱展廳、清代傢俱展廳、書房、廳堂和出土明器。

1

明代傢俱展廳

明代早期,傢俱繼承了宋元以來的傳統木作工藝,中後期由於商品經濟的繁榮、府邸和園林建築的大量出現、東南亞珍貴硬木的輸入,都為傢俱製造業的繁榮以及傢俱工藝的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

傳世實物可見,該時期傢俱品類齊全,藝術特色鮮明,主要表現為造型簡約、線條講究、比例勻稱、榫卯精密。

王世襄一生最愛的傢俱,都在這裡了!

王世襄一生最愛的傢俱,都在這裡了!

明代傢俱展廳的傢俱以簡約古雅為主旋律,裝飾注重服從和優化造型,並將雕刻和攢斗的手法施於傢俱的醒目部位,有畫龍點睛之效,還能巧用木材紋理的自然美,做到此處無工勝有工

2

清代傢俱展廳

清代傢俱自雍正、乾隆至嘉慶時期,經濟繁榮,社會奢靡之風盛行。審美口味的劇變使傢俱的造型和裝飾產生了極大的變化,纖瑣繁縟的裝飾風格逐漸形成。

此時的傢俱,用料寬綽、體量厚重,裝飾元素求多求滿。自道光至清末,隨著社會經濟文化的衰落,傢俱工藝衰落,形式日趨庸俗粗陋,上乘之作少見。

王世襄一生最愛的傢俱,都在這裡了!

王世襄一生最愛的傢俱,都在這裡了!

清代傢俱展廳著重表現富麗華奢的皇家風範,利用多種材料、多種工藝的手法,追求富麗奢華的視覺效果

3

書房

書房陳設由兩個部分組成:一是以畫桌、書格、官帽椅的功能傢俱組合的讀書寫作環境;二是以床榻、櫃櫥、衣架等傢俱構成的休憩起居環境。

另外,明清文人對室內補壁及齋頭清玩興致頗濃,因此書房是古代文人讀書、作畫或休閒、會友的場所,諸如書畫、古琴、香爐、臂擱以及桌屏都是常備之物。

王世襄一生最愛的傢俱,都在這裡了!

王世襄一生最愛的傢俱,都在這裡了!

由書房可見古代文人注重精神享受、追求高潔雅逸的生活情趣

王世襄一生最愛的傢俱,都在這裡了!

廳堂

廳堂再現集多功能用途於一體的明式廳堂。凡家庭祭祀、婚喪禮儀、親朋交往大多在此舉行,傢俱則因事而設,並無固定模式。

屏門前所置黃花梨大條案極為罕見,案前設交椅和扶手椅。親朋聚話以長幼之序列座,盡顯儒家精神關懷之下秩序井然、端莊嚴正的氛圍。

王世襄一生最愛的傢俱,都在這裡了!

明式廳堂

廳堂內的陳設擺放,折射出古人講究生活禮儀、恪敬民族傳統的道德操行。同時也見證了傢俱不僅是建築的附屬物品,更是建築功能的直觀表達

5

出土明器

在廳堂對面的壁櫃中陳列了明代潘允徴墓出土的部分傢俱模型和木俑。木俑中有文有武,神態各異,以墓主生前出巡的規模排列,氣勢壯觀,是墓主生前現實生活的縮影。

這批珍貴的木雕俑和傢俱模型,曾於1995年被美國波士頓美術館借展。雖是冥器,卻為明代晚期傢俱形制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

王世襄一生最愛的傢俱,都在這裡了!

王世襄一生最愛的傢俱,都在這裡了!

木俑和傢俱模型(明墓出土)

傢俱模型用當地的櫸木製作,種類較多,從其造型、比例和結構的細緻,猶見墓主生前所用傢俱之面目

傢俱博物館,就像一座盛放時間的巨大容器,裡面收藏著的傢俱,是人類歷史發展長河中的古代先民的智慧結晶。每一件傢俱背後,都凝聚著一段歷史時光,講述著一段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