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世茂濱江某金融公司干一天就辭職,因爲良心上過不去……

28歲的小吳(化名)今年初應聘到位於世貿濱江寫字樓的某金融公司做銷售工作,可是,幹了一天,他就決定辭職,因為這家金融公司從事的業務,讓他覺得“良心上過不去”,他實在是幹不下去。

這家金融公司到底從事的是什麼樣的業務,會讓有良知的小吳決意離開呢?8月6日中午,小吳跟記者揭開了其中的套路和玄機。

他在世茂濱江某金融公司幹一天就辭職,因為良心上過不去……

他在世茂濱江某金融公司幹一天就辭職,因為良心上過不去……

他在世茂濱江某金融公司幹一天就辭職,因為良心上過不去……

小吳是通過網絡招聘平臺進入這家公司的,應聘時,公司相關人員跟他說是電話銷售理財產品。可是上班第一天,小吳發現根本就不是這麼回事,這家所謂的金融公司開展的其實就是“小額”放貸業務,與“套路貸”相比,這種放貸業務實施的套路毫不遜色。

上班時,公司給了小吳用於開展工作的QQ、微信等網上交流工具賬號,並進入專門的工作群。這個群裡有“中間人”提供客戶信息,包括身份證 、戶口本 、通訊錄 、支付寶、駕駛證等。如果公司業務人員看中某一條客戶資料,就跟客戶聯繫對接。

小吳介紹

符合條件的客戶貸款5000元,扣除中間人提成及各種手續費用,實際上拿到手的大約3700元左右。後面還要按分期付利息。公司有幾十人,每天就不停地在電腦前找各種客戶資料,然後對接,如果一天放貸10000元,提成能有300—400元,所以很多人月收入都能達到1萬元以上。

貸款的都是哪些人呢?

小吳說,這種小額貸門檻很低,都是缺錢的人,其中有不少是學生。門檻這麼低,也沒有什麼抵押。

金融公司不怕貸款人不還錢嗎?

小吳介紹,在放貸時,公司要求貸款人提供各種身份資料信息,然後利用這些信息在各金融平臺上註冊借貸,比如百度金融的“有錢花”、 蘇寧金融的“易支付”、螞蟻金融的“借唄”,還不起貸款的人,金融公司就利用貸款人的賬號在這些網絡金融平臺上直接刷錢,劃轉到公司賬戶。

刷完額度後,這些貸款人就被金融公司列入黑名單,以後永遠也不會放貸給他們了。

“如果遇到‘小白’,我們更高興”小吳說:“這些人沒在這些金融平臺上借款過,能刷的額度高,他們從我們這借的越多,我們就越高興。”

小吳:這個錢我不掙

這麼來錢的工作,小吳為什麼就不願意幹呢?小吳說,這種小額貸,實際上就是高利貸,貸款的門檻低,以貸養貸,其中有不少學生,他們貸款後,根本就還不起,危害很大。“掙錢的方法很多,這個錢我不掙”。他也希望蕪湖有關監管部門能管一管這些掛羊頭賣狗肉的“金融公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