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有和田玉,卻撐不起生活……

這裡有和田玉,卻撐不起生活……

玩玉的朋友都知道,在和田玉山料中有兩種比較特殊的存在,一種是95于田料,還有一種就是黑山料。

黑山料,因為產自玉龍喀什河上游的黑山大隊而得名。因為珍貴和少見,黑山料身上隱隱泛著一層神秘的光彩。但其實,同樣神秘的,還有黑山料的所在地——黑山村。

這裡有和田玉,卻撐不起生活……

黑山村,藏在黑山料的傳說裡,也藏在崑崙山的褶皺裡。

如果要用幾個詞形容這裡的生活,那就是貧窮、落後。這裡沒有電、沒有自來水,一切彷彿都還停留在上個世紀七八十代時候的水平。

還有很多是生活在現代社會的我們想象不到的。

這裡有和田玉,卻撐不起生活……

黑山村,以前叫黑山大隊,是一個古老的維吾爾族村落。在喀什塔什鄉的十一個自然村中,黑山村是較大的一個。

那裡,海拔高,氣候寒冷,交通閉塞。入目所見,很多都是崩塌的山坡和滿地的礫石。當然,那裡也有雪山、有河流、有高山草甸,也有玉石和一輩子都很難走出大山的人們。

這裡有和田玉,卻撐不起生活……

這裡的路

這裡的路崎嶇、險峻,從視頻中就可一窺一二。黑山料雖然聞名,但這裡的生活卻鮮少有人問津和關注,和這裡的交通也有很大關係。

這裡有和田玉,卻撐不起生活……

高山、險路,就像天然的屏障,隔開了這裡和外面的世界。

這裡有和田玉,卻撐不起生活……

溝壑險峻,毛驢依舊是這裡最主要的交通工具。

這裡有和田玉,卻撐不起生活……

最近幾年,因為黑山料的關係,越來越多的人來到這裡。這些遠看如同一條細線的迂迴山路,是連通外界的媒介,也是他們的未來和祈盼。

這裡有和田玉,卻撐不起生活……

這裡的房子

這裡的房子,沒有鋼筋混凝土,也很少用木頭。觸目所及,無論高低、面積大小,都是簡陋的土坯房子。

這裡有和田玉,卻撐不起生活……

土,漫山遍都是,而房前屋後那些為數不多的木材也是非常珍貴的資源,根本捨不得用在房屋上。

這裡有和田玉,卻撐不起生活……

這裡的生活

這裡的生活原始、古樸。很多人一輩子可能都沒有走出過這片凍土。

他們放牧、耕地。

這裡有和田玉,卻撐不起生活……

當然也採玉。每年夏秋之間,崑崙山雪融便會爆發山洪。來勢兇猛的山洪左突右撞,從大山深處突圍而出,也常常把位置莫測的玉石礦沖刷塌裂下來的玉石裹挾著衝至下游,供人撿撈。

在有外人到來的時候,他們會拿著玉石來交換藥品等物資,用兩塊拇指大的山流水換一瓶紅花油,用一塊拳頭大的墨玉換一盒止痛藥,雖然看起來虧了,但他們卻很高興。

這裡有和田玉,卻撐不起生活……

曾有一支探險隊來到黑山,隊中記者很大方,想要送給鎮醫院一包藥品。但鄉鎮醫生馬上拿出一塊青玉提出交換。經過專家鑑定,這塊玉石成色很好,起碼價值千元。這裡的民風十分淳樸,雖然物資匱乏,但他們不會佔訪客的便宜。

當然,和和田其他地方的玉礦一樣,現在黑山也已經出不來什麼像樣的料子了。

這裡有和田玉,卻撐不起生活……

都說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但很顯然,這裡的人,生活並沒有因為玉石而發生太大的改變。

現在,黑山料已經走進越來越多人的視野,只希望,在時代轟轟烈烈的前行中,我們能夠記住,崑崙深處有人家,記住這些玉石源頭的守望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