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爲何敬奉「炳靈公」,他真的將繼位下任「泰山東嶽大帝」嗎?

今日農曆五月十二是炳靈公誕辰,散見全國各地的炳靈公殿又一次迎來了針對他的供奉。因為在道教典籍,史書,或者小說演義上對於炳靈公的身份,都認定他為泰山東嶽大帝的兒子,只是有三太子和長子之分而已;但基本的認定還是依附與東嶽大帝而存在的。《封神演義》一書中姜子牙封其為“三山正神”,與父親東嶽大帝(五嶽之首),共掌三山五嶽。

民間為何敬奉“炳靈公”,他真的將繼位下任“泰山東嶽大帝”嗎?

炳靈公神像

關於炳靈公的事蹟主要就見於封神故事,他三歲在家裡的後花園失蹤,後來跟隨道德真君在青峰山紫陽洞學藝16年。他的出場是潼關救父,父子相認;之後在魔家四將徵西岐的時候再次下山,正式輔助姜子牙。只因下山後成了武成王太子,換去了道冠服裝,食葷,收到了天命懲罰,一出戰便被魔禮青用金剛鐲打死。此本為一次懲戒,虧得師傅道德天尊救活並訓誡,從此定了修行者的心神。

民間為何敬奉“炳靈公”,他真的將繼位下任“泰山東嶽大帝”嗎?

黃天化下山·影視圖片

第三次的出場就是迴歸對戰場地,開始了是著名的“魔家四將號天王,炳靈一遇命先亡”的戰役,黃天化用攢心釘斬殺了四人,至此威風赫赫,功勞薄上記了重重的一筆。之後是三鬥聞太師的戰績。等到紂王三十六路徵西岐結束,就是武王伐紂了,這一次黃天化被封為討紂前先行官,伐紂第一站便是孔宣守衛的金雞嶺。黃天化作為先鋒官,用火龍標殺死對方先鋒,取得了武王伐紂的首功;但是他也死在了金雞嶺,被高繼能使用蜈蜂袋後一槍刺殺,死於非命。

民間為何敬奉“炳靈公”,他真的將繼位下任“泰山東嶽大帝”嗎?

黃天化救父·影視圖片

以上是小說演義中的情節,從中我們可以發現,黃天化身份特殊,是武成王之子。但他被封為三山正神炳靈公,還要從他的功勞說起,首先就是救父,既是孝也是勇;下山輔佐姜子牙,第一戰便斬殺四大天王;武王伐紂的第一功也是他的。或許他活到最後,也會是和哪吒、楊戩一樣的肉身成聖;可不同的是“功名未遂身先死”,這一切就註定了他在封神榜上的位置。正如姜子牙宣讀的冊封辭一言以蔽之 “援功定賞,當存其厚,特敕封爾為管領三山正神炳靈公之職

民間為何敬奉“炳靈公”,他真的將繼位下任“泰山東嶽大帝”嗎?

《封神榜》黃天化劇照

另外關於炳靈公的事蹟,就不太好尋找了。在道教類神仙記載裡,說他是泰山神的第三個兒子,東嶽的儲君;因東嶽大帝有掌管幽冥地府的神職,炳靈公就是具體專司鬼篆,專管凡人生死薄的。而三山五嶽皆是山,其已為三山正神,又有了“儲君”的認定,再加之代替東嶽大帝掌管了地府的業務,也算了面面俱到的提前熟悉工作崗位了。據說在江浙及古代吳地一帶,還信奉炳靈公為“火神之祖”;也有一些說他為“華光天王”,或者“靈官馬元帥”,但只見於某一種小說,或者傳說,不為憑證,但由此也可見炳靈王在民間的影響。所謂“炳”,明的意思;靈,就是靈氣、聰敏的意思;炳靈公之名,見於《宋史·禮志》宋真宗加封泰山三郎為炳靈公的記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