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多年前,中国“被迫”签字收下一块没用的地,现在作用却非常大

在地球的最北端北极圈里面,有一个斯瓦尔巴群岛,这里是最接近北极的可居住地区之一,每年都有无数的游客到这里来参观游玩。据了解,斯瓦尔巴德群岛是1596年被荷兰探险家发现的,最初荷兰和英国的人到这边来捕鲸,后来法国,丹麦和挪威的人也相继开着捕鲸船来到了这个岛。

90多年前,中国“被迫”签字收下一块没用的地,现在作用却非常大

因为怀着同样的目的,他们发生了许多争端,最后用划分势力范围的方式才暂时缓和了关系,再后来该群岛上发现了煤矿的存在,又引来了一大批人,英国、美国、荷兰、挪威等许多国家都纷纷到这里来开采煤矿,可由于斯瓦尔巴德群岛并没有被任何一个国家确立主权,所以大家之间的纠纷也越来越严重。

90多年前,中国“被迫”签字收下一块没用的地,现在作用却非常大

为了避免战争,各国进行了严肃而周密的谈判之后,决定签署《斯瓦尔巴德条约》,该条约规定:斯瓦尔巴德群岛会成为北极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非军事区;而挪威对于斯瓦尔巴德群岛具有充分和完全的主权;该地区永远不得为战争的目的所利用;此外该条约还规定,各缔约国的公民可以自由进入,在遵守挪威法律的范围内,从事正当的生产和商业活动。

90多年前,中国“被迫”签字收下一块没用的地,现在作用却非常大

其实最初只有英、法、美、挪威、日本等18个国家签订这个条约,但经过不断的发展,到了1925年,包括中国在内的51个国家都签订了《斯瓦尔巴德条约》,看到这里,大家可能会有些疑惑,当时的中国处于内忧外患之中,自己的主权都没有完全恢复,是怎么被邀请签订这个条约的呢?

90多年前,中国“被迫”签字收下一块没用的地,现在作用却非常大

原来当时为了扩大该条约的影响力,各国纷纷使出浑身解数,来邀请其他国家进入这个条约当中,当时的北洋政府被邀请时。并没有思考太多,面对列强伸出的橄榄枝,自然也欣然接受,于是他们便派出了使者前去签订条约,后来也没有再管。

90多年前,中国“被迫”签字收下一块没用的地,现在作用却非常大

直到建国以后,我国想在北极地区建立科学考察站,正愁没有地方时,就发现了这个条约,根据这上面所规定的内容,中国完全有权利在斯瓦尔巴德群岛上建立北极科学考察站。于是我国的第一个北极科学考察站——黄河站就建在了这里。可以说,这个条约为我国的北极科考之路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北洋政府可能也没有想到,当初的一个无心之举,竟然为日后带来了这么大的好处,时至今日,我国人民还是可以在这里自由出入生活,进行正当活动。有人说,这简直就是中国在欧洲的另一块领土。90多年前,中国“被迫”签字收下一块没用的地,现在作用却非常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