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道尋仙崆峒山

同父母、姐姐4 人繼2018年7月7日至7月14日陝北之旅後直接到甘肅省平涼市崆峒山國家地質公園遊覽!

7月15日上午從慶陽市出發,中午到達平涼市,住宿休整半天,晚上與在平涼市工作學習的家人兄弟姐妹們一處聊聊天,7月16日8時30分到達崆峒山風景區。

問道尋仙崆峒山

問道尋仙崆峒山

崆峒山位於甘肅省平涼市,是古絲綢之路西出關中之要塞,主峰海拔2123米,崆峒山自古就有“中華道教第一山”之美譽。西接六盤山,東望八百里秦川,南依關山,北峙蕭關,涇河與胭脂河南北環抱,交匯於望駕山前,垂直高度為667.5米。

問道尋仙崆峒山

崆峒山景區分兩個景區香山景區、五臺景區,由於前幾天雨水較多,香山景區關閉。在崆峒古鎮購買門票(120元)搭乘景區交通車(32元)從東門到中臺,中臺是五臺景區的中轉,除東、西、南、北、中五臺外,還是到崆峒山最高點皇城的中轉,皇城也是崆峒山景區的精華所在!崆峒山素有八臺九宮十二院四十二座建築群七十二處石府洞天,被譽為西北的道、佛宗教聖地。據史書記載,崆峒山在隋朝統一之後獲得了一個安定時期,於是唐朝便有僧人、道士先後開創寺院和宮觀,其後,經宋、元、明、清直到民國,歷代皆有興建或重建。據史書記載,鼎盛時期,琳宮梵剎達42處,房屋650餘間。其顯要者有“八臺九宮十二院”。八臺指的是東、西、南、北、中五臺以及八仙台、靈龜臺、趙時春讀書檯;九宮指的是問道宮、王母宮、紫霄宮、飛昇宮、南崖宮、淨樂宮、太清宮、遇真宮、子孫宮;十二院指的是舒花寺、法輪寺、寶慶寺、真乘寺、茶庵寺、舍利寺、棲雲寺、香山寺、蓮花寺、海覺寺、文殊庵、彌陀庵;七十二石府洞天指的是玄鶴洞、廣成洞、鑽羊洞、朝陽洞、老君洞、金銀洞、歸雲洞、玉女洞、靈官洞、三教洞等等。

問道尋仙崆峒山

從中臺向西到朝天門處可以看到秦始皇、漢武帝登臨崆峒山處,關於這個並沒有過多的史料介紹,只此一碑!

問道尋仙崆峒山

傳說,被尊為人文始祖的軒轅黃帝曾親臨崆峒山,向智者廣成子請教治國之道和養生之術;秦皇、漢武亦慕名登臨;司馬遷、杜甫、白居易、趙時春、林則徐、譚嗣同等文人墨客筆下多有讚譽。

朝天門,這裡要重新檢一次票。

問道尋仙崆峒山

進了朝天門上一段臺階後先後經過藥王洞、遇真宮,上天梯及往西臺口的入口就在這裡,在遇真宮可欣賞蠟燭峰,但由於早晨小雨的關係,山上大霧很難看見遠處景色!

問道尋仙崆峒山

上天梯,大約有600多個臺階到達皇城,坡底一點的臺階看樣子是重新修整過的,上面大部份應該是原有的,坡度較陡,但還是可以接受的,只要體力能跟上就行,不存在危險之類的問題!

問道尋仙崆峒山

沿臺階向上不遠有“黃帝問道於廣成子處”石碑,黃帝問道的故事出自《莊子》,應該是反映了莊子的學術思想。據說軒轅黃帝戰蚩尤,降神龍,統一華夏,建立了部落聯盟,普天之下國泰民安。黃帝深受人民擁戴,在天下享有極高的威望。軒轅黃帝見天下太平,也心滿意足,漸漸便不理政事,而是注重於調劑身體,娛樂耳目。結果弄得他面色憔悴,頭昏眼花,情亂神迷。時間一長,社會混亂不堪,他如坐針氈,憂慮不安。雖竭盡全力挽救殘局,然而仍制止不了混亂的局面。軒轅聽說崆峒山上住著一位道術高明的仙人廣成子,他非常欽佩,於是就帶上文武官員前來問道。黃帝兩次問道,得到廣成仙的指教,最後才領悟了最高的道理,一心投入到治理國家的事務中去,經過二十八年的奮鬥,他以順其自然的方法,使天下實現了大治。

問道尋仙崆峒山

由於雨霧的原因加上時間早遊人少、兩旁古木參天,分外增加了幽靜和仙境的感覺,“雲深不知處”是否會遇到高人

問道尋仙崆峒山

問道尋仙崆峒山

問道尋仙崆峒山

天洞處在兩山夾峙的隘口,在天洞裡沿梯面上就到了一個平臺,大概就是到了“天界”吧!在這個平臺東面是“攬去亭”,西面是十二元帥殿,可惜正在裝飾!

問道尋仙崆峒山

在十二元帥殿的左下是三教洞,崆峒山的“三教洞”,祀孔子、老子和釋迦牟尼是三教共處相容的具體體現。此外,崆峒山還有“三教禪林”,也稱“居士林”。三教共處一山,這有其歷史淵源。簡單地說,儒、釋、道“三教”是長期活躍於中國封建社會的三支主要思想力量,它們之間的關係一方面互相矛盾、互相鬥爭,另一方面又互相吸收、互相融合。最早從漢魏兩晉起,是三教關係史的開始階段。三家的基本情況是,儒家雖在西漢被捧到獨尊地位,但在哀、平之際,它的主流已悅變為讖緯神學,因此要求從別的思想形式中吸收養料,以進行必要的改造。佛教初入中國,還未站穩腳跟。為了使中國人樂於接受,必須使自己的內容與中國傳統的思想文化和信仰相協調,即必須既遷就迎合儒學,又遷就很多道教。道教剛剛建立,十分幼稚原始,為了完成創建任務,也須吸取儒學和佛教。這樣,三家的矛盾衝突少,互相依賴吸取多,就成為這個時期三家關係的主要特點。

問道尋仙崆峒山

問道尋仙崆峒山

問道尋仙崆峒山

問道尋仙崆峒山

參觀完三教洞後向上到達真武殿,亦稱無量祖師殿,為皇城主殿。北宋乾德年間(963-967)修建,元代改崇佛閣奉祀釋迦佛。明代嘉靖年間韓王夫人郭氏捐資,命遣內散官馬英祈許,將大殿擴建為5楹,建築面積約200平方米,殿頂覆蓋鐵瓦。殿內正中設高1.5米、長寬各6米的神龕,奉祀彩塑金身真武帝君坐像1尊。龕臺正中設置銅鑄玄武,左右彩塑周公桃花站像各1尊。龕臺左右側下方各塑龜蛇化身站像1尊。殿內左右彩塑四大靈官站殿神。清康熙初年王輔臣應吳三桂兵變據平涼佔崆峒,殿廡毀壞嚴重,十五年(1677),龍門洞道士苗清陽前來住持募化重修,1982年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問道尋仙崆峒山

問道尋仙崆峒山

問道尋仙崆峒山

問道尋仙崆峒山

霧一直沒有散開的跡象,不遠處的三宮殿、玉皇樓、三星殿等在雲霧中時隱時顯,更加多了份仙氣!

問道尋仙崆峒山

一直等到11時,老人家在中臺等得不耐煩了,我和姐姐只能沿天梯原路返回,走到遇真宮時霧散了!

問道尋仙崆峒山

在遇真宮回望皇城!

問道尋仙崆峒山

山頂仍在薄霧中彰顯著它的仙骨!

問道尋仙崆峒山

遠眺中臺、北臺、東臺景色

問道尋仙崆峒山

問道尋仙崆峒山

經朝天門回到中臺。

問道尋仙崆峒山

在中臺參觀塔院!塔頂自生樹木顯示它的古老!

問道尋仙崆峒山

問道尋仙崆峒山

由中臺向北經蓮花寺、千手觀音殿到北臺。

問道尋仙崆峒山

問道尋仙崆峒山

在北臺可以遙望皇城、香山寺、西臺等,廟宇樓臺點綴在青翠的絕峰山頂,更顯絕塵的道、佛人仕的清修。

問道尋仙崆峒山

問道尋仙崆峒山

遠處的山巒溝壑磅礴大氣!

問道尋仙崆峒山

返回中臺到東臺,其實不遠!

問道尋仙崆峒山

回望中臺寶塔、招鶴堂

問道尋仙崆峒山

在東臺觀看皇城更加清楚

問道尋仙崆峒山

也可俯瞰彈箏湖景色

問道尋仙崆峒山

南臺、西臺、八仙台由於時間關係沒有參觀!

古建築上的脊獸、裝飾等活靈活顯,充分體現著古人的高超的智慧、工藝水平等。

問道尋仙崆峒山

問道尋仙崆峒山

問道尋仙崆峒山

問道尋仙崆峒山

正在建設或者剛建設的寺院很多!

問道尋仙崆峒山

票務、遊客中心在距東門約7公里的古鎮(其實是新建的)

問道尋仙崆峒山

乘汽車或火車到平涼市崆峒區後,可以乘坐9路、13路、21路、雙層觀光巴士公交車可直達崆峒古鎮遊客中心乘景區交通工具,也可以乘坐13路公交車直達崆峒山山底登山上去(用時較多),從市區打車去景區費用也不超過30元。

景區交通工具:

1.崆峒古鎮—中臺:單程32元/人。

2.崆峒古鎮—香山(最高峰):單程48元/人。

3.索道(纜車):單程50元/人。

4.遊艇:單程30元/人,環湖50元/人。

如果要將各個主要景點轉到估計需一天時間,自已車輛是不能上山的。平涼市的住宿條件和價格都較合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