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象人物誌|竺可楨,中國近代氣象事業的奠基人

氣象人物誌|竺可楨,中國近代氣象事業的奠基人

作為中國近代氣象事業的奠基人,竺可楨在氣象學研究和組織管理方面的很多工作都是開創性的。

他到底在氣象學方面從事了哪些研究?提出了哪些理論?有什麼樣的獨到見解?對我國氣象學科發展有什麼樣的促進作用?讓我們一起走近了解吧~

竺可楨,中國卓越的科學家和教育家,當代著名的地理學家和氣象學家,中國近代地理學的奠基人。他先後創建了中國大學中的第一個地學系和中央研究院氣象研究所;擔任13年浙江大學校長,被尊為中國高校四大校長之一。

氣象人物誌|竺可楨,中國近代氣象事業的奠基人

1949年以後,他出任中國科學院副院長,開闢了自然資源綜合考察事業。

早年,他就從事颱風和東亞季風的研究,在氣候變遷領域的研究中,有著卓越的貢獻。持之以恆,鍥而不捨,數十年如一日,他研究了大量經、史、子、集,及中外文獻,研究中國和世界歷史時期的氣候變遷。

1961年他撰寫了《歷史時代世界氣候的波動》,依據北冰洋海冰衰減、蘇聯凍土帶南界北移、世界高山冰川后退、海面上升等有關文獻資料記述的地理現象,證明了二十世紀氣候逐步轉暖,並由此追溯了歷史時期和第四紀世界氣候、各國水旱寒暖轉變波動的歷程。

在氣象科學研究中,竺可楨一向十分重視氣象氣候與生產及人類生活的聯繫。早在1922年,他就發表過《氣象學與農業之關係》的學術論文。1964年他又發表了《中國氣候特點及其糧食作物生產的關係》。

氣象人物誌|竺可楨,中國近代氣象事業的奠基人

他運用植物學的原理,以太陽輻射總量、溫度、雨量三個氣候要素為依據,分析了我國氣候的特點,氣候與農作物生產的關係,論述了我國糧食作物在各地區發展的潛力及限度,為改革栽培制度提出了方向性的意見

他從1936年1月1日至逝世,對每天的天氣與物候均有記載,共300餘萬字。論文有《遠東臺風的新分類》、《颱風的源地和轉向》、《東南季風與中國雨量》、《中國氣侯區域論》、《一年內生物物侯推移的原動力》以及《中國近五千年來氣侯變遷的初步研究》等。這些都是我國近代氣象學奠基的科學依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