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才是社會組織99公益日應該做的事

不管規則如何變化,99公益日連接人的本質不會變。

99公益日邁入第四年,通過社交場景和趣味互動,發動社會各界,以便捷的方式參與公益,已經成為一個“現象級”的公益嘉年華。參加99公益日,對於社會組織來說,不僅是一次獲取資助的機會,也是一次磨礪,一次測驗。

經過對前三年“99公益日”觀察和實踐經驗的提煉,我們總結出99公益日期間的一些重點工作,希望助力社會組織,從新的視角審視機構的籌資管理與運營,實現機構的可持續發展。

1

設立多元化的目標。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99公益日構建了開放、多元場景,社會各界都能從中找到自己的角色定位。就如同馬化騰在給員工的郵件中表示,“藉助移動互聯網技術,我們更有機會發揮好連接器的作用,把公益從少數人的事情轉變成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全新形態。”

有多少人為機構進行勸募,是衡量其籌款能力的重要指標。

機構的管理者在設定99公益日的目標時,除了考慮規模指標(籌款金額、捐贈人數)以外,不妨將參與指標(發起一起捐的人數與數量),貢獻指標(人均捐贈額、捐贈筆數)也作為目標之一。同時,也從機構戰略,團隊成長,項目發展的角度來綜合考慮,如何藉助這次機會茁壯組織、提升管理和運營能力。

这才是社会组织99公益日应该做的事

圖片源於《有效的籌款傳播》專題課程講義

2

提前組建“司令部”

作為99公益日的主要的行動擔當者,社會組織在99公益日的準備與實施期間,不僅要開展勸募,更要激活、統籌各種社會社會資源。所以,社會組織首先要在機構內部統一思想,根據自己的需求、資源和能力設定目標,進行組織分工。這就需要一個類似於“司令部”的虛擬組織,吸納機構內外部利益相關方共同參與。

這個“司令部”的主要職能是指揮,而不是衝鋒。

作為機構的管理團隊,務必要在99公益日之前,根據目標,制定策略,熟悉規則。假設籌款目標都是100萬,找100個人每人籌1萬元,還是動員10000個人每人捐100元,是完全不同的策略。99公益日是典型的P2P(Peer to Peer)籌款模式。因此,司令部的重要工作之一,是找到可以帶領社群為機構進行勸募的人。

經過對前三年99公益日的觀察,不難發現,籌款額前十名的機構,也是發起“一起捐”人數較多的機構。而騰訊研究院的數據表明,每多發起一個“一起捐”大致可以為機構帶來200元的善款。今年99公益日的規則,降低了企業參與的門檻,更加註重構建多元化的場景,讓愛心企業和員工擔當主角。如何發動更多企業和員工參與,是機構管理者需要發力的方向。

3

組建核心社群,擬定各“野戰軍”作戰計劃

如果將99公益日的運營管理團隊比作“司令部”。那麼,為機構/項目進行勸募的各類人群,就是機構的“野戰軍”。他們負責發起“一起捐”,通過自身的渠道或社交網絡,在各種線上、線下場景中開展籌款。

如何組織這些勸募人?怎樣快速、便捷、高效地發動更多人進行勸募?這就需要進行公益社群的組建和運營。這裡要說明的是,公益社群不是微信群,而是社會組織為了達成目標,將內外部利益相關方凝聚起來的一種組織模式。社群的形式可以非常多元,不僅有微信群、QQ群,也可以是線下的俱樂部、讀書會。

社會組織需要在99公益日之前的一個月,將可以帶領社群開展籌款的KOL(意見領袖)拉進專門組建的核心群。根據不同的角色和定位,與他們共同制定其所在社群的籌款目標和計劃。並且由KOL進行社群裂變,擴充規模,讓更多的人參與其中。2016年99公益日期間,一家名為“有為圖書館”的機構,在4小時之內籌款40萬元。其殺手鐧就是藉助了平時線上線下的社群,密切和“粉絲”的連接,做到“召之即來”。當99公益日來臨之際,各個社群踴躍地組成“戰隊”,每個“戰隊”都擬定了明確的目標和計劃,這種方式充分激發“粉絲”心中的擁有感和參與感,並轉化成了行動力,實現了“戰之能勝”。

这才是社会组织99公益日应该做的事

圖片源於網絡

4

準備彈藥,提前演練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在社群組建的同時,機構需要為勸募人準備“彈藥”,讓他們在勸募時,可以根據不同的捐贈人,用對方樂於接受的方式進行溝通和進行捐贈轉化。

機構可以設計一些面向不同群體的勸募話術模板,由勸募人自己修改,也可以邀請勸募人到機構參觀,讓勸募人深刻了解項目的價值,在現場演練如何發起“一起捐”。當勸募人掌握了這些工具的使用方法後,再由他們把這些工具分發到所在的社群,提前演練,讓群內所有成員熟悉規則,做好籌款準備。

5

及時激勵、控制節奏、保持熱度

社群運營對99公益日籌款成效有直接影響,公益社群運營的關鍵是換位思考,讓社群成員有參與感和擁有感。因此,公益社群需要營造一種開放包容、充滿活力的氛圍。適當的激勵,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真愛夢想公益基金會在2016年99公益日期間,注重以趣味性的遊戲,保持社群的活躍度,取得了不錯成效。“一起捐的人數和金額中,數字9出現三次(及以上),截屏發給主頁君,均有獎勵!”每天晚上10點,真愛夢想會對當日所有“一起捐”,按照捐贈人次進行排名。排名9,19,29……199,就有機會獲得包括可口可樂提供的專屬禮品,還有額外神秘獎勵。貌似簡單的遊戲,讓有意義的事情,變得更有意思,也激發了粉絲們的熱誠,提升了捐贈人體驗。

6

做好後期維護與信息公開

“機構應將捐贈人視為朋友,與他/她們分享好消息和壞消息”。只有讓社會組織、公益項目和公眾相互建立更好的信任感,才能讓大眾更好地自動為公益項目傳播和發聲,讓更多的人參與其中。

具體到99公益日來說,社會組織可以從兩方面著手:一、及時表彰那些突出貢獻者。通過給予他們榮譽感、成就感,發揮引領、示範作用,帶動更多的人達成擬定的目標。二、做好項目反饋。公益機構應該是信息披露的第一負責人,理應接受大眾的監督。而且,做好項目反饋,也有助於加深捐贈人對機構和項目的瞭解,進而創造更多忠實的支持者。

2018年99公益日的規則中,提高了對於信息公開透明的門檻。2018年前在騰訊公益平臺發起過籌款項目的組織,需在2018年7月15日前完成所有自己發起項目的財務披露。公益慈善類組織需在機構主頁上傳2017年機構的工作年報和財報。沒有按要求做出完整信息披露的慈善組織,不具備參加99公益日的資格。可以看出,今年99公益日的准入規則和審查機制更加嚴格,這也倒逼社會組織,在運營管理中更加規範、透明。

这才是社会组织99公益日应该做的事

騰訊公益的透明組件 “一起捐”中的項目反饋

“世界變得更美好,不是少數人做了很多,而是每個人都做了一點點。”99公益日作為一個“現象級”的事件,有固定的期間與模式。而藉助籌款,讓更多人共同參與,回應社會問題,應該成為社會組織的日常。我們希望社會組織能夠藉助99公益日,對內,審視機構管理和運營之中的優勢與不足,對外,能夠連接、激活更多的資源,擴大社會影響。相信在社會各界的推動下,公益會逐漸融入人們日常行為的點滴之中。“以行動帶來改變”才是社會組織應該做的事。

在此,預祝公益夥伴今年的99公益日有個好成績。

- END -

作者 | 巖松 瑞森德諮詢機構合夥人

这才是社会组织99公益日应该做的事

-點擊下面的關鍵字,直接閱讀文章 -

这才是社会组织99公益日应该做的事

公益時報

政策解讀/公益活動/熱點事件/社會創新

想留言嗎?果斷在留言區發言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