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看看滕州未來的樣子!滕州城市總體規劃2018-2035年草案公示

根據山東省委省政府《關於改進和完善城鄉規劃工作的意見》(魯發〔2015〕7號)、省委省政府《關於切實加強和改進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工作的實施意見》(魯發〔2016〕15號),我市啟動新一輪城市總體規劃編制工作,規劃期限至2035年。

2017年8月,我市委託山東省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開展《滕州市城市總體規劃(2018-2035年)》編制工作,2017年10月形成初步方案,經過多次研究討論,編制單位於2018年7月形成評審成果。2018年8月4日,省住建廳邀請專家對《滕州市城市總體規劃(2018-2035年)》進行審查,原則通過該規劃,並提出了審查意見。

目前,該規劃已按照審查意見進行了調整完善,現將規劃方案進行公示,廣泛徵求社會各界和廣大市民的意見和建議。

公示時間為2018年8月6日-2018年9月4日,共計30天。歡迎廣大市民在公示期間通過電話、傳真、電子郵件或信函等方式提出意見建議。

聯繫電話:0632-5882966 0632-5582632

傳真:0632-5582632

E-mail: [email protected]

通訊地址:市政務中心1038室(信封註明“城市總體規劃建議”), 郵編:277599

特此公告。

附:主要規劃圖紙

《滕州市城市總體規劃(2018-2035年)》(草案)主要內容

一、總則

1.編制目的

為體現新形勢下的宏觀戰略要求和市民需求,合理利用、保護各種資源要素,有效解決城市發展中面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科學推進城鄉建設,統籌公共服務設施佈局,構建指導長遠發展的空間框架,形成指導全市發展的空間綱領,特制定《滕州市城市總體規劃(2018-2035年)》。

2.規劃期限

規劃期限為2018-2035年。其中,近期至2022年,遠期至2035年,遠景展望至2050年。

3.規劃範圍

規劃區範圍:滕州市行政轄區。

中心城區範圍:南至孟嘗君大道和郭河,西至文公路,北至龍嶺路,東至東環大道。

二、發展目標與戰略

1.總體目標

以全面構建和諧社會為總目標,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為根本出發點,以提升區域綜合競爭力為核心,按照高質量發展要求,依靠技術創新和制度創新,深入推進新舊動能轉換,加快工業、城市、農業、生態、民生轉型發展,全力打造現代產業強市、生態文化名城,加快建設宜居宜業富裕美麗文明新滕州。

2.城市性質和規模

城市性質:歷史文化名城,魯南地區先進製造業基地,商貿物流中心。

城市規模:至2035年,中心城區人口92萬人,城市建設用地面積105平方公里。

3.城市發展戰略

(1)城市擴容提質,腹地跨湖西延。依託京滬大通道和高鐵新區建設,向東向北拓展城市空間範圍,形成區域深度融合的新平臺。把握棗菏高速建設契機,加強與湖西地區聯繫,拓展西向腹地,提升城市資源要素集聚水平。

(2)產業集群集約,服務提檔升級。加快國家級經濟開發區創建,形成“一區多園”協同協作發展格局,打造新舊動能轉換“滕州樣板”。以高鐵新區高端商務、紅荷溼地旅遊休閒、駐滕高校和科研機構的研發創新為重點,強化具有區域影響力的生產性服務功能和公共服務功能。

(3)三生有機融合,要素全域統籌。根據資源和環境承載力,打破行政區劃限制,因地制宜,統籌協調空間利用的強度和方式,合理安排各類生產、生活和生態用地,有效推進城鎮擴容、村落重組,提升市域整體綜合承載能力。

(4)設施城鄉一體,保障無縫對接。加快引導城鎮基礎設施向鄉村地區延伸,城鎮公共服務設施向鄉村地區覆蓋,進一步完善“中心城區、特色鎮區、鄉村社區”三級公共服務網絡建設,打造城鄉15分鐘社區生活圈,使城鄉居民共享安全、高效的現代公共服務。

4.區域協調重點

主動融入京滬發展走廊,積極參與“濟南-泰安-曲阜”空間一體化進程。加強濟棗菏都市區協同發展,深化環微山湖地區協作,強化南水北調和淮河流域水生態環境協同治理,積極參與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突出與棗莊其他城市組團銜接,提升水資源、交通設施共享水平,共同開展交界地區山體生態修復等合作,增強滕州對周邊區域服務帶動能力。

來看看滕州未來的樣子!滕州城市總體規劃2018-2035年草案公示

三、市域城鄉居民點體系規劃

(1)市域人口和城鎮化

至2022年市域總人口177萬人,城鎮化水平68%以上;至2035年市域總人口187萬人,城鎮化水平76%左右。

來看看滕州未來的樣子!滕州城市總體規劃2018-2035年草案公示

(2)市域空間結構

規劃形成“一核一圈三區多點”的市域空間結構。

一核:即主城區,全市的發展極核,提升服務功能,增強綜合承載能力和輻射帶動能力。

一圈:即近郊都市功能圈,涵蓋主城區及東沙河、洪緒、姜屯、龍陽、南沙河、鮑溝等近郊功能節點,形成高度一體化的都市化地區。

三區:即北部旅遊及生態農業、中部都市產業、南部歷史文化和生態旅遊三大主體功能區。

多點:即市域內特色鎮、重要功能區等各類節點,形成市域城鄉統籌發展的重要支點。

(3)市域城鄉居民點體系

市域城鄉居民點體系由中心城區、特色鎮、鄉村居民點構成。將高鐵新區(東沙河)納入中心城區統籌考慮,實現一體化發展;因地制宜推動洪緒、南沙河、大塢、濱湖、級索、西崗、姜屯、鮑溝、張汪、官橋、柴胡店、羊莊、木石、界河、龍陽、東郭等鎮差異化發展,培育成功能各異的特色鎮;鄉村居民點,包括中心村和基層村,打造為鄉村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和組織振興的重要平臺。

來看看滕州未來的樣子!滕州城市總體規劃2018-2035年草案公示

四、市域生態環境保護規劃

規劃形成“五區五帶多廊”生態安全格局。

五區:龍山-蓮青山生態保護區、狐山-羊山生態保護區、黃連山生態保護區、紅荷溼地生態保護區、滕西生態恢復區。

五帶:界河-小龍河生態保護帶、北沙河生態保護帶、秀美荊河生態保護帶、郭河生態保護帶、薛河生態保護帶。

多廊:市域內主要河流和交通設施幹線兩側建設多條綠色生態廊道,形成“生態綠網”和“水域藍網”兩網交融的生態格局。

五、市域綜合交通規劃

鐵路及站場:提升京滬高鐵滕州東站、京滬鐵路滕州站的集疏運能力,預留滕費城際鐵路、濟南-泰安-曲阜-棗莊城際鐵路線位。

高速公路:建設棗菏高速,設滕州西、濱湖兩處出入口,預留跨京臺高速東延線位。實施京臺高速城區段高架工程和滕州出入口北移工程。

港口:重點建設滕州新港、盛隆港、微山湖紅荷風景區旅遊碼頭。崗頭港調整為旅遊碼頭,對外客貨運輸功能由滕州新港、盛隆港承擔。完善疏港交通體系,發展鐵水、鐵公聯運。

航空:推動濱湖通用機場建設,加強與鄰近的棗莊機場、濟寧機場的銜接。

公路:構建“六橫七縱”公路網絡,“六橫”即滕平公路、紅荷大道、省道320線-荊河路、騰飛路、省道313線、省道322線;“七縱”即省道104線、省道321線-鳧山路、104國道、善國路、墨子大道-省道321線、上善大道、安南路。

來看看滕州未來的樣子!滕州城市總體規劃2018-2035年草案公示

六、中心城區空間佈局規劃

(1)城市用地發展方向

城市用地發展方向以向東、向北為主,向南、向西重點完善提升功能。

(2)空間結構

形成“一主兩副、雙軸引領、廊道間隔、組團發展”的城市空間結構。

“一主兩副”:指城市綜合服務中心、高鐵新區副中心和北城新區副中心。

“雙軸引領”:指東西方向沿荊河大道城市服務集聚發展軸和南北方向沿善國路城市產業創新發展軸。

“廊道間隔”:指三條京滬交通走廊、四條生態水系廊道和七條綠色隔離帶。

“組團發展”:在中心片區、城北片區、高鐵片區、城南片區、城西片區形成主體功能、混合用地的空間佈局。

來看看滕州未來的樣子!滕州城市總體規劃2018-2035年草案公示

(3)功能佈局

中心片區:涵蓋老城、滕東、北辛、商貿城4個組團。該片區為中心城區區域,按照城市更新理念優化和調整老城區功能佈局,打造高端服務業,提升城市配套服務水平和環境品質;依託老城歷史文化資源,構建傳統文化街區;主要承擔大型商業零售、文化娛樂、醫療、旅遊服務等綜合服務功能。

城北片區:涵蓋滕北、創新城、紅荷和荊泉4個組團。該區域以高品質配套和優質生活環境為依託,完善行政辦公、文化體育、科技教育、現代商貿等綜合服務和生活居住功能,向北延伸城市軸線貫穿核心功能,打造城市標誌地段。

高鐵片區:涵蓋荊河、樞紐、湖東和科技園4個組團。該區域以生態低碳、產業創新、精緻個性、智慧宜居為主要目標,是城市最具現代氣息的區域,主要承擔城市商務辦公、特色商業、文化會展、生態旅遊等的現代服務功能。

城南片區:涵蓋開發區南、滕南、龍泉3個組團。該區域以經濟開發區南區為支撐,引導產業的轉型升級,強化空間管理,推動金融和信息機構聚集,提升居住商業等服務配套功能;重點發展新型複合材料、鋰電新能源、不鏽鋼智能製造為主,培育新興產業集群。

城西片區:涵蓋開發區西、馮河、滕西和洪緒4個組團。該區域以經濟開發區西區為支撐,依託東西棗菏高速、南北京滬鐵路兩大交通廊道的交通區位優勢,積極引進高新技術企業,做大做強做實產業基礎;重點發展新型複合材料、鋰電新能源、不鏽鋼智能製造等,培育新興產業集群,配套部分居住功能,強化產城融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