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農光、漁光、風光到沙光,這家公司把光伏發電做到了極致!

作為一家純粹的新能源企業,國家電投集團北京電力有限公司(簡稱“北京公司”,前身為華北分公司,2013年5月重新組建)自2016年10月成立以來,就專注新能源發展,在光伏發電模式創新方面,更是引領同業。

無論是在平原、山地,還是在溼地、戈壁,北京公司的工程師們都能將光伏電站與當地生態環境結合,做到了既能發電又能改善環境。截至目前,北京公司已擁有農光互補、漁光互補、水面漂浮式、光伏治沙、屋頂分佈式等模式的特色光伏電站。

北京公司都有哪些讓人稱道的經驗呢?

讓我們一起來看看

因地制宜 減少土地利用

从农光、渔光、风光到沙光,这家公司把光伏发电做到了极致!

梁頭鎮13MWp漂浮式光伏發電項目,是當時全球建成的最大水面漂浮光伏電站。位於天津市靜海區梁頭鎮北張莊村小型水庫內,全部採用基礎底座為水箱,通過水箱的連結組成光伏方陣,避免了深水打樁,減少利用土地400多畝,同時增加了當地村民收入。與相同發電量的火電廠相比,每年節約標煤約4801噸。

从农光、渔光、风光到沙光,这家公司把光伏发电做到了极致!

霍州白龍鎮10MWp項目利用廢棄的儲灰場建設光伏電站,原本是一片煤渣黃土的儲灰場,如今組件林立、綠草成蔭,已然成為一片藍色與綠色的“海洋”,真正實現了“變廢為寶、點石成金”。利用廢棄的礦山,在包頭開工建設100MWp光伏領跑者項目。

光伏治沙 致力生態恢復

內蒙古磴口50MWp光伏治沙項目,是國內首個光伏治沙項目。該項目充分利用烏蘭布和沙漠資源和充足的光照優勢,將光伏發電與沙漠治理相結合,在光伏板下面鋪設滴灌設施,打造了光伏產業生態治理典範,讓昔日的沙漠換了新顏。在總結內蒙磴口光伏治沙項目的基礎上,北京公司相繼在新疆區域建成吐魯番50MWp、額敏60MWp、喀什40MWp戈壁沙漠光伏項目,為西北區域治沙固沙、生態保護探索出一條“光伏治沙”新模式。

農(漁)光伏電站 帶動更多產業

通過“一種資源、多個產業”的探索,北京公司促進了農業種植、漁業養殖和光伏發電互融互補,實現了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多贏。

从农光、渔光、风光到沙光,这家公司把光伏发电做到了极致!

漁光互補

从农光、渔光、风光到沙光,这家公司把光伏发电做到了极致!

農光互補

太平鎮160MWp“農光+漁光”光伏項目農光互補容量75MWp,漁光互補容量85MWp。充分利用了蔬菜大棚和魚塘上方的空間,實現了農業生產和工業發電的有利結合。

承德20MWp設施農業光伏發電項目利用光伏陣列下部及間隙的閒置土地建設溫室大棚,開展農作物的種植。

从农光、渔光、风光到沙光,这家公司把光伏发电做到了极致!

承德的光伏項目

青口漁光互補光伏發電示範項目依託池塘養殖業,在池塘上方開發建設光伏電站,光伏陣列布置於養殖池塘內,魚池被路梗分割成網格狀,養殖多種海產品。

風光互補 整合優質資源

北京公司的四子王旗20MWp、達茂旗百靈廟30MWp、烏拉特中旗川井20MWp項目同為風光同場電站,這些項目合理利用地面和高空,充分發揮風能和太陽資源的互補性,充分利用現有資源設備,減少資金投入,實現了資源的最大程度整合。

从农光、渔光、风光到沙光,这家公司把光伏发电做到了极致!

內蒙達茂特旗風光互補

在發展特色光伏項目的同時,北京公司還在山西稷山建設50MWp光伏發電項目,在河北涉縣建設20MWp光伏發電項目,屬於典型的山地光伏;利用丘陵、荒地,在山西山陰建設50MWp光伏發電項目,佔地約1800多畝;在天津靜海、武清開發了4個共計約30MWp的屋頂分佈式光伏電站,通過利用閒置的工商業廠區屋頂,所發電量優先被用戶使用,餘電上網,為生態治理、清潔高效、可持續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

从农光、渔光、风光到沙光,这家公司把光伏发电做到了极致!

屋頂分佈式光伏

截至今年7月底,北京公司的新能源裝機已達262.2萬千瓦,項目遍及全國13個省市地區,在運項目62個,其中光伏場站34個共84.3萬千瓦。

秋天是收穫的季節

發展清潔能源改善生態環境

不僅是造福百姓的責任擔當

更是國家電投堅持綠色發展的豐碩成果

國家電力投資集團有限公司


分享到:


相關文章: